李丽凤树葬归尘「不立碑、不造坟」树葬10年成长20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3
【钟佩锦】资深演员李丽凤曾演出琼瑶一系列戏剧,包括《庭院深深》、《在水一方》,还曾以电视剧《京华烟云》获得第24届金钟奖女演员奖,日前传出已于21日病逝,享寿67岁。25日家属于福德公墓为她举行树葬,并透过弟弟李兴华对外表示,希望等办完后事,再向好友们致意,并感谢各界的关心。

树葬是什么?

树葬是环保自然葬的一种方式,随着大众生死观的改变,环保葬近年也逐渐兴起,根据台科大数据研究中心指出,英国于1993年就推动环保自然葬,此概念后续又慢慢推行至美国、北欧、日本及纽澳等国。 所谓环保自然葬,指的是当人死亡后,以火化方式将遗骸烧成骨灰,骨灰再经研磨处理后,于 *** 划定的区域内进行树葬或骨灰抛洒,之后不做永久的设施、不放进纳骨塔,亦不立碑、不造坟,且不记亡者姓名。 传统葬礼通常分为土葬及火葬,前者直接将遗体埋葬在墓园;后者则是将骨灰安放于灵骨塔。而自然葬者将骨灰抛洒于大海,或葬于可重复使用的树葬区,不必使用价昂的传统玉石骨灰坛(罐),仅用纸袋或简单的玉米盒(罐)。 而有关丧葬仪式部分,采行自然葬者,同样需安置遗体、竖灵、入殓、出殡、火化等,也会用到寿衣、棺木、告别式场和抬棺等各项人力,但大都以简单为原则,不注重传统繁复的丧葬礼俗或宗教仪式。 内政部自民国90年起开始推动环保自然葬,根据统计,95年有200多件,98年突破1000件,到了105年有6774件,目前已累计超过3万件。近10年成长约20倍,显示有愈来愈多民众认同环保自然葬。

树葬仪式流程与申请方式

内政部说明,民众只要备齐相关证件(死亡证明、火化证明等),就可以到办理环保葬的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办理申请,没有资格限制,往生者不必是该县市市民、也并无限制往生后多久之内才能申请。 目前全台包括双北、宜兰、桃园、苗栗、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台东、花莲、金门等16个县市都有提供环保葬,范围涵盖北中南东及离岛。

树葬以外,还有哪些环保葬仪式?

环保葬法可分树葬、洒葬、海葬、花葬等。
    树葬与花葬 树葬与花葬是指于公墓内将骨灰藏纳于土中,再植花树于上,或于树木根部周围埋藏骨灰之安葬方式。实施树葬之骨灰须经研磨装入容器,其容器材质应易于自然腐化,且不含毒素成份。目前多使用玉米淀粉制作、可分解的骨灰罐。家属静默追思,不焚香、不燃烧纸钱,数月后骨灰自然融于大地。 海葬(海上骨灰抛洒) 海葬是将研磨处理过之骨灰(或装入无毒性易分解材质之容器)抛洒于 *** 划定之一定海域。火化后的骨灰,需经过再处理,使其成为小颗粒或细粉,目前的作法是用双层环保袋包裹盛装,并加入五彩石增添重量,当船行驶至外海,由家属为亡者做最后祝福祈语后,将环保袋伴随鲜花抛向海中,于众人默祷下,目送骨灰沉入海中。内政部指出,骨灰撒海,突破了传统「入土为安」观念,是继墓葬以后的重大改革。台湾地区四面环海,海葬若能蔚为风气,将是未来台湾殡葬文化另一特色。 洒葬(公墓内骨灰抛洒)、植存(公墓外骨灰抛洒或埋藏) 在 *** 划定的特定绿化地点、花园或森林,以抛洒或埋藏骨灰的方式进行,不立墓碑不设坟,不记亡者姓名,以供永续循环使用,并彰显人于往生后一律平等的观念。洒葬与植存的差异在于地点(公墓内外),植存需在 *** 指定的地点进行,例如新北市的金山环保生命园区及三芝樱花生命园区等地。此外,现在许多人有毛小孩,某些地区也有开设宠物专属的洒葬服务。

树葬、海葬等环保葬的所需费用?

内政部指出,民众对遗体火化的接受度提升,火化塔葬已成主流,但目前公立纳骨塔位单价约5至10万元,私立纳骨塔位单价由数万元至上百万元不等,且永久占用土地资源。 而各县市推广环保葬都有一定补助,以双北为例,设籍台北市的民众享有免火化费用,自塔位迁出改为环保葬也有1万至2万元鼓励金;而新北市民众若是参加联合公祭,从追思会、火化到植存都免费,且 *** 也会事先处理前置作业。 根据台湾殡葬资讯网指出,虽然环保葬者须增加骨灰再研磨处理的额外负担,但费用很便宜。同时因不必使用价昂的传统玉石骨灰坛,仅用纸袋或简单的玉米盒,金钱花费相对低廉。 唯采行海葬者,有雇用船只费用,是需额外支付较大的一笔花费,但目前双北及桃园地区也有举办联合海葬,费用即由主办县市 *** 支付,民众可免费参加。

近年有不少名人采取环保葬的方式安排后事,例如艺人李杰圣的父亲就以海葬方式抛洒骨灰;法鼓山的圣严法师圆寂后,也以值存方式葬于新北市金山环保生命园区。 「也许到了可以跟家人讨论身后事的时代了。」前内政部长叶俊荣也曾畅谈殡葬政策,希望突破传统土葬占地筑墓的思维,和火化入塔座奉阴宅的观念,选择环保自然葬除了友善环境,也能减轻子女负担。
    环境:树葬不需要造碑,土地可持续循环利用,火化后的骨灰会直接置入植存穴中,对环境来说是更好分解,也更友善的做法。 文化:树葬在火化遗体前的礼俗选择弹性很大,可以遵循传统礼俗,家属也可选择简化流程。差异只在火化后的遗体不立碑,不造坟,是对土地来说更友善的方式。 费用:一般公墓、造墓至少都需近万元至数万元不等;出殡相关费用约10万元起,公立骨灰塔位平均也需约2万元。而各县市推广树葬等环保葬都有一定补助,以新北市、台北市来说,自然葬园区使用都是免费。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