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CS75 PLUS:挑战“双美标”碰撞!一次还不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13

车辆的碰撞测试在近一段时间的出镜频率可是不低,由此反映出来的是大家对车辆主被动安全的愈发重视。

除此以外还有一点,就是以铁皮薄厚论安全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国内消费者对于如何定义车辆安全也有了新的认知。

现在各个地区主流的安全评级机构有很多,例如欧洲的E-NCAP、美国的IIHS与NHTSA、国内的C-NCAP等等。

由于考虑到综合国情以及国内车辆工业整体水平,中国汽车在碰撞标准、碰撞形式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和完善,在这样的情况下,欧美的碰撞标准似乎更有说服力。

 

美规的碰撞标准在很多人心里一直都是最严格的存在,例如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nsurance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包括现在知名度非常高的25%正面偏置碰撞测试,其闻名业界的原因便是这些极为“残酷”的测试项目。

 

长安CS75 PLUS可以说是品牌下的明星车型,在马路上能够看到越来越多它的身影,这也表现出人们对于这款车的一个认可。

而且长安其实是一个非常注重车辆主被动安全的品牌,在2009年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还投入1.5亿人民币建设自己的碰撞实验室,此后也继续追加了投入。

这一次碰撞测试的主角便是前面提到的 长安CS75 PLUS,而且挑战的项目也不普通,均为更为严苛的“双美标”,分别27°十字路口死角碰撞与在第一次碰撞基础上,进行第二次80km/h追尾测试。

 

要知道这两项测试都属于“超标”的测试项目,我们先来和大家说说这两个测试都有什么意义。27°十字路口死角碰撞相对于普通的正侧面碰撞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因为在发生过的事故调查当中,正侧面发生碰撞的概率并不高。

 

因为在路口车辆侧面碰撞即将发生的时候,车辆的驾驶员都会有保护自己的想法去避免碰撞,进而猛打方向。

所以在发生侧面碰撞的时候,两车之间会出现一定的夹角,这个夹角通常在30度之内,故而此次侧碰的角度设置为27°,这个角度也能够模拟出被撞车辆带有一定的自身速度。

而且台架车的时速被设定为62km/h,这个速度可以说是相当快了。目前国内正侧面碰撞速度为50km/h,欧洲正侧面碰撞速度为60km/h。

此次撞击长安CS75 PLUS,是目前全球侧面碰撞速度最高的。

第二次的碰撞测试为追尾测试,但是有意思的是,前提条件为第一次的侧碰后,以80km/h的时速模拟被后方车辆追尾。

虽然追尾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事故,但是80km/h的车速可以说是极限速度了,而且并没有任何的减速措施。

 

碰撞结果如何?

 

在上学的时候,什么东西是学习成果的最好展示?

没错,就是考试的成绩单,同样,长安CS75PLUS的这一次碰撞测试就如同对自身的考试一样,究竟结果是好是坏,前后排假人受到的伤害评测结果就是最好的说明。

上面的图片便是27°十字路口死角碰撞成绩展示。其中内容分别是对假人的头部、胸部(上中下)、腹部与骨盆的伤害评价。

以头部为例,一般认为HIC超过650会有较大概率发生伤亡。而CS75PLUS前排乘员头部HIC为20,重伤或死亡概率小于0.01%,后排乘员头部HIC为63,概率同样小于0.01%。

 

其实对于这张图表最好的理解就是得分全部为绿色,而绿色就代表最好的成绩,根据U.S.NCAP评分标准,前后排假人均获得了五星评价。

 

接下来我们在通过实拍图片来看看碰撞后的车辆。

第一次的27°十字路口死角碰撞,碰撞后,车身保持完整,钣金变形较小且焊点无撕裂。

在左侧车门上能够看到明显的防撞梁痕迹,表明对于台架车的撞击,做到了有效的抵挡;侧面车窗没有碎裂不会发生碎片对于假人的冲击,以及假人被甩出车外的风险。

假人在车辆碰撞发生后距离周围还有一定距离,在碰撞后的测量当中,车辆B柱变形侵入量为143mm,表明车辆为乘员留有完整的生存空间。

侧气囊侧气帘在0.025秒完全展开,能够有效覆盖假人。

至于80km/h追尾碰撞测试,通过现场当时的图片,可以看到撞击力度非常之大,要不是那扇门拦着,车辆都会被撞出去,而且尾部形变非常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后纵梁的折弯变形,有效吸收碰撞能量,让车辆的座舱并没有发生大量压缩,乘员空间依旧得到保障。

且在碰撞过后,车辆灯光信号正常,能够对周围车辆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车辆悬架结构在剧烈撞击下,并没有罢工,车辆依旧能够正常行驶、转弯。

 

总结:出色的成绩单

 

两次“惨烈”的碰撞,长安CS75 PLUS并没有掉链子,反而交出了出色的成绩单,要知道这款车的设计研发还是在几年之前。

得益于长安碰撞实验室已经集成了出色的整车、台车、零部件及行人保护碰撞试验能力,所以产品在主被动安全方面也具有同级车型的领先优势。

交通事故其实每天都在发生,如何保障车内乘员的人身安全是汽车诞生以来一直都在钻研的课题。

曾经自主品牌在这个领域并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包括这一次双美规的测试,我们的看法其实早就应该改变了。【撰文、摄影 | 褚韵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报价大全

汽车之家报价报价大全

预约试驾

车家新车预约试驾

4S经销商

汽车之家4S店经销商

二手车

汽车之家二手车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车型大全购车计算销量排行新能源车新车上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