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雄宝殿一般供奉哪些神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9

大雄宝殿一般供奉哪些神明?

大雄宝殿供奉的主尊一般有哪些佛像?大雄宝殿是佛教寺院的中心,殿内所供奉的佛像,主要是释迦牟尼佛,但也有例外的情形,今略说如下。
一、三身佛。
根据大乘教理,佛陀具有法、报、化三身,这三身相应具有三德,即法身功德、智慧功德和解脱功德。供奉三身佛形象时,正中为法身佛,即毗卢遮那佛;左尊为报身佛,即卢舍那佛;右尊为应身佛,即释迦牟尼佛。
二、三世佛。
三世佛俗称三宝佛,有横三世佛与竖三世佛的区别。横三世佛代表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中间一尊为释迦牟尼佛;左尊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结跏趺坐,左手持钵,右手持牟尼宝珠;右尊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结跏趺坐,双手叠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有时佛陀的旁边各有二胁侍,释迦牟尼佛旁为文殊、普贤菩萨;药师佛旁为日光、月光菩萨;阿弥陀佛旁为观世音、大势至菩萨。 竖三世佛即代表过去、未来、现在三世的佛,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东边为过去的迦叶佛;西边为未来的弥勒佛。
三、华严三圣。
主尊为法身佛毗卢舍那佛,表示理智完备。佛的左边为文殊菩萨,主智门。佛的右边为普贤菩萨,主行门。二菩萨表示智慧与实践的功德,也称解行相应。 大雄宝殿里供奉的佛像还有很多,但以这几种最多见。

大雄宝殿里供奉著那几位神仙?

大雄宝殿通常是供奉著三世佛。
横三世佛指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勇”大势至菩萨和“大悲”观世音菩萨;中央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智”文殊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王佛,主管东方琉璃光世界,他有两位胁侍,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
竖三世佛指过去佛燃灯古佛,现在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哪一尊佛

大雄宝殿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像的正殿。“大雄”为佛的德号,为什么叫大雄呢?是因为佛具足大力,能降伏四魔,四魔是指:一,烦恼魔,贪等烦恼,能恼害身心,故名魔。二,阴魔,又云五众魔,新译云蕴魔,色等五阴,能生种种之苦恼,故名魔。三,死魔,死能断人之命根,故名魔。四,他化自在天子魔,新译云自在天魔,欲界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之魔王,能害人之善事,故名魔。此中第四为魔之本法,他三魔皆类从而称魔也。因此,凡是寺院中之大雄宝殿,所供奉之主尊必定是佛像,而非菩萨或护法像。具体供奉哪一尊佛,有不同的情形,兹略述如下: (1)供奉释迦牟尼佛:有各种不同的姿势,主要有两种,其一为成道相,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结定印,右手直伸下垂,作触地印。其二为说法相,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结说法印。另有一种立像,称作旃檀佛像,乃左手下垂,右手屈臂上伸。一般多于释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二比丘像,即迦叶尊者与阿难尊者。 (2)供奉三身佛:系根据大乘教理而塑。当中一尊为法身佛,即毗卢遮那佛;左尊为报身佛,即卢舍那佛;右尊为应身佛,即释迦牟尼佛。 (3)供奉三世佛:代表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俗称三宝佛。中间一尊为释迦牟尼佛;左尊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结跏趺坐,左手持钵,右手持药丸;右尊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结跏趺坐,双手叠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三世佛之旁各有二菩萨立像或坐像;释迦牟尼佛旁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药师佛旁为日光菩萨、月光菩萨;阿弥陀佛旁为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此外,又有以三世佛代表过去、未来、现在三世,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东边为过去的迦叶佛;西边为未来的弥勒佛。 (4)供奉五方佛:以五尊佛分别阐释佛的意义。正中为法身毗卢遮那佛。左手第一尊为南方宝生佛,表佛德;第二尊为东方阿闼佛,表觉性。右手第一尊为西方阿弥陀佛,表智慧;第二尊为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业。 北京广化寺的五佛宝殿正中间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东西北方供奉的是五佛,即五尊佛。又作五智佛、五智如来、五禅定佛。有金刚界与胎藏界之别。 金刚界五佛,即毗庐遮那佛、阿闼佛、宝生佛、阿弥陀佛、不空成就佛。居于金刚界曼荼罗中央之五解脱轮。其中,毗卢遮那佛位于中央,身呈白色,住智拳印;阿閦如来位于东方,身呈黄金色,左手握拳,安于胁部,右手下垂触地;宝生如来位于南方,身呈金色,左手握拳,置于脐部,右手向外结施愿印;阿弥陀如来位于西方,身呈金色,住三摩地印;不空成就如来位于北方,身呈金色,左手握拳当脐,右手舒五指当胸。胎藏界五佛,谓大日如来、宝幢如来、开敷华王如来、无量寿如来、天鼓雷音如来。即胎藏曼荼罗中台八叶中之五佛。其中,大日如来位于中央,身呈黄金色,住法界定印;宝幢如来位于东方,身呈赤白色,左手握拳,安于胁部,右手作触地印;开敷华王如来位于南方,身呈黄金色,住离垢三昧;无量寿如来位于西方,身亦呈黄金色,住弥陀定印;天鼓雷音如来位于北方,身呈赤金色,为入定之相。金刚界为果曼荼罗,表智;胎藏界为因曼荼罗,表理,故五佛之种子与色相等虽不同,其体则无异。然此二义原系两部之宗义,故互相通用而不偏废。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北京广化寺五佛宝殿内的匾额是“金胎不二”,这有很深的含义,大家以后可以深入体悟。

金山寺大雄宝殿供奉的是哪个佛

大殿内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尊佛像

寺院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哪尊佛

“大雄”为佛的德号,为什么叫大雄呢?是因为佛具足大力,能降伏四魔,四魔是指:一,烦恼魔,贪等烦恼,能恼害身心,故名魔。二,阴魔,又云五众魔,新译云蕴魔,色等五阴,能生种种之苦恼,故名魔。三,死魔,死能断人之命根,故名魔。四,他化自在天子魔,新译云自在天魔,欲界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之魔王,能害人之善事,故名魔。此中第四为魔之本法,他三魔皆类从而称魔也。因此,凡是寺院中之大雄宝殿,所供奉之主尊必定是佛像,而非菩萨或护法像。具体供奉哪一尊佛,有不同的情形,兹略述如下: (1)供奉释迦牟尼佛:有各种不同的姿势,主要有两种,其一为成道相,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结定印,右手直伸下垂,作触地印。其二为说法相,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结说法印。另有一种立像,称作旃檀佛像,乃左手下垂,右手屈臂上伸。一般多于释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二比丘像,即迦叶尊者与阿难尊者。 (2)供奉三身佛:系根据大乘教理而塑。当中一尊为法身佛,即毗卢遮那佛;左尊为报身佛,即卢舍那佛;右尊为应身佛,即释迦牟尼佛。 (3)供奉三世佛:代表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俗称三宝佛。中间一尊为释迦牟尼佛;左尊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结跏趺坐,左手持钵,右手持药丸;右尊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结跏趺坐,双手叠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三世佛之旁各有二菩萨立像或坐像;释迦牟尼佛旁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药师佛旁为日光菩萨、月光菩萨;阿弥陀佛旁为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此外,又有以三世佛代表过去、未来、现在三世,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东边为过去的迦叶佛;西边为未来的弥勒佛。 (4)供奉五方佛:以五尊佛分别阐释佛的意义。正中为法身毗卢遮那佛。左手第一尊为南方宝生佛,表佛德;第二尊为东方阿闼佛,表觉性。右手第一尊为西方阿弥陀佛,表智慧;第二尊为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业。 北京广化寺的五佛宝殿正中间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东西北方供奉的是五佛,即五尊佛。又作五智佛、五智如来、五禅定佛。有金刚界与胎藏界之别。 金刚界五佛,即毗庐遮那佛、阿闼佛、宝生佛、阿弥陀佛、不空成就佛。居于金刚界曼荼罗中央之五解脱轮。其中,毗卢遮那佛位于中央,身呈白色,住智拳印;阿閦如来位于东方,身呈黄金色,左手握拳,安于胁部,右手下垂触地;宝生如来位于南方,身呈金色,左手握拳,置于脐部,右手向外结施愿印;阿弥陀如来位于西方,身呈金色,住三摩地印;不空成就如来位于北方,身呈金色,左手握拳当脐,右手舒五指当胸。胎藏界五佛,谓大日如来、宝幢如来、开敷华王如来、无量寿如来、天鼓雷音如来。即胎藏曼荼罗中台八叶中之五佛。其中,大日如来位于中央,身呈黄金色,住法界定印;宝幢如来位于东方,身呈赤白色,左手握拳,安于胁部,右手作触地印;开敷华王如来位于南方,身呈黄金色,住离垢三昧;无量寿如来位于西方,身亦呈黄金色,住弥陀定印;天鼓雷音如来位于北方,身呈赤金色,为入定之相。金刚界为果曼荼罗,表智;胎藏界为因曼荼罗,表理,故五佛之种子与色相等虽不同,其体则无异。然此二义原系两部之宗义,故互相通用而不偏废。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北京广化寺五佛宝殿内的匾额是“金胎不二”,这有很深的含义,大家以后可以深入体悟。

寺院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哪一尊佛

一般都是本师释迦摩尼佛
有的是阿弥陀佛,
还有供的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三尊。

大雄宝殿里供奉著什么?菩萨——解释说道(50)

解释说道(50) 大雄宝殿里供奉著什么?菩萨。吴仲湛 大凡佛教寺庙都有个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的是些什么物件呢?一曰佛,二曰菩萨,三曰罗汉,四曰天神。 (二)菩萨 菩萨是既能“自觉”又能“觉他”者,即“上求菩提(意为觉悟),下化有请(意为众生)”之人。菩萨的职责是协助佛,将苦海中挣扎的众生度到极乐世界,了却一切烦恼。大雄宝殿中常见以下几种菩萨像: (1)文殊菩萨。文殊专司佛德智慧,通常作为释迦牟尼佛左胁侍,与司“理”的右胁侍并列在佛的两旁。其塑像呈非男非女相。常见的文殊塑像头顶五髻(多为密宗造像),象征大日如来之五智慧;左手执莲花,或一本《般(音bo)若(音re)经》,象征般若一尘不染;右手持宝剑,象征智慧如同金刚宝剑一般锐利,能够斩断群魔和一切无名烦恼。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2)普贤菩萨。中国佛教中常称“普贤大士”,是释迦牟尼佛的右胁侍,与文殊并列在佛的两边。被认为专司佛的理德。在唐代以前,普贤多为男身女相,宋以后则为女身女相。普贤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四川峨眉山。 (3)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全称观世音菩萨,意为“观自在”、“观世自在”。唐代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简称观音。观音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与阿弥陀佛、大势至合称“西方三圣”。观音菩萨在中国的名气和影响几乎超过一切神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观世音显灵说法的道场在浙江省普陀山,被誉为“海天佛国”。观音的左侧是善财童子,右侧为龙女。 (4)地藏菩萨。“地”指大地,“藏”即储藏存在。“地藏”是指他如同大地一样含藏者无数善根种子。地藏菩萨主要救度地狱中所有“罪鬼”。他的形象多呈现出家相,著比丘装,右手持锡杖,表示爱护众生,也表示戒修精严。左手持如意宝珠,表示满足众生的愿望。地藏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安徽九华山,被誉为“仙城佛国”。

大雄宝殿在哪里

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大殿的。
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 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

大雄宝殿里面供的是谁?

大殿的3尊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佛,是佛教创始者,
原来是中印度北边的王子,因感悟人生之苦而离宫修行,
先学习当时婆罗门的苦行,后来在菩提树下悟道,说法39年,
是现在佛 ,在忉利天说法。
右边是药师佛,在东方琉璃净土说法,有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和12药叉帮助他,
f 与他有缘,被命运一脚踢过海峡来内地读中医本科,在宿舍原住一楼,
欲搬楼上,清理东西时,在窗帘后看到不知谁留下的药师佛像,
很小,约10x6公分的塑料纸片,是密宗样式,就请其一起搬到新房间,
抄一份药师如来12大愿,每天烧柱香,颂念12大愿一遍,
无供果,无鲜花,也没祈求,仅仅有缘遇见,
钦佩其大愿心胸,愿勉力学医,效其后尘,如此而已。
自己学医,特别钦佩药师如来的12大愿,特摘录如下:
[药师如来12大愿]
1.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自身光明,炙然照耀无量无边世界,
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2.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净无瑕秽,内外明澈,焰网庄严,
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3.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
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4.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
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5.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
一切皆得不缺戒,具三聚戒,没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6.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音哑,
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颉慧,无诸疾苦。
7.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
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
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8.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愿离,愿舍女身,
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大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9.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绢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置于正见,
渐令修习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10.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加,缚录鞭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
及灾难陵辱,悲愁受苦,以我福德威神力故,解脱一切忧苦。
11.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
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12.若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虫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
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得一切宝庄严具,皆令满足。
以上有些思想或与现近潮流或不甚符合,如女变男身,因佛教认为,
在成为阿罗汉解脱或成佛菩萨证得无上菩提之前都会变成男身,
其实是变成“无性别状态”的意思吧。
虽如此,但或许我们仍可感受药师佛的大悲大愿呀!
左边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常有人念“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为梵音(na-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