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湄:幼儿园实践《指南》的七大问题与误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第一眼看到“李季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就能让我汹涌起一股敬慕之情,华东师范大学是我向往的高等学堂,那里也是恩师的母校,所以多少会产生别与其他的亲切感。于是,怀着“汲取养分”的饱满的心姿来认真品读了这篇文章,颇有收获。

      “指南不是讲五大领域”。可以理解为指南的代名词不是五大领域,指南更多的是一个精神方向。精神,是描述有智动物特别是人类内在现象的名词,是内隐的指导个体进行一定行为活动的主体动机,这种精神的存在引导我们在学前教育的路上不被走偏。分析指南我们可以发现儿童发展的一定规律,而教育就是要遵循这些规律,并在实践中逐步反思总结出教育的规律,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行政推进,应该放慢脚步”。这部分提到了一个形象的且击中要害的现象“穿新鞋,走老路”,可以理解为以表面的结果性的课程来应对行政上的要求,而实际内在的根本还是老旧的思想。指南精神的领悟需要教师通过实践反复思考,总结,一点一点积累起来形成自己固有的行为指导思想,不能因为一时的功利而放弃从《指南》扎根图求表面的潜在的东西。

      “指南的核心,了解儿童发展”。作为一个专业教师,首先要做到了解儿童,在了解儿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没儿童整体观,就没有领域教育”对孩子全面深入的了解,是教育最基本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从而进行因材施教。

      “评价肯定有,但不是定等级”。对幼儿发展水平进行的评价绝对不能是量化的、具有测量性质的。幼儿的发展水平本来就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因为受各种因素的交错影响,不管是自身的内在因素还是测量的外在因素都会导致结果的不准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所以,做到‘教中有评,评中有教,评教合一’才是根本。

      “不能将‘典型表现’当硬指标”《指南》目标中的典型表现并不是幼儿唯一的,标准化的表现,即使有部分幼儿达不到指南中的“典型表现”也不能评定这个幼儿就属于低等级。

      “为什么不可以用范画”这里提到“主动模仿和被动模仿”,主动模仿是幼儿自发的行为,而被动模仿是幼儿受到外界的任务性的要求才进行的行为,全然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投注。范画,是教师在教授美术课程时惯用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范画来告诉幼儿应该怎样去画,结果的呈现应该是什么样的。画画,揭开本质其实就是对感知到的美的事物的临摹,通俗的说就是一种模仿行为,其工具就是线条,当然因为个体自身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感知的不同,速成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同样,对于幼儿来说画画就是对他所感知到的物体的印象再现,但是如果没有感知,或没有见过的物体让幼儿来画,那幼儿只能生搬硬套,照猫画虎,没有加之个人的体会与感情色素,是被动的、无趣的。可见,这就是范画和写生的区别。

        “心中无幼儿,一切皆成难题”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作为一位幼教工作者必须做到:心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