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首诗的作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2

明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中有“昔人评大年画,谓得胸中万卷书。更奇,又大年以宗室不得远游,每朝陵回,得写胸中丘壑,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董其昌《画旨》中有“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作文怎么写,快

篇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英国学者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然而,读书则是最直接,最迅速地吸收新知识的方法。

在读书过程中,有“甘”有“苦”,其中的滋味,却需要亲自体会。

读书,是一种享受。

有人说“金钱是万能的”而我并不这么认为。

因为金钱买不到亲情,买不到纯真的友谊,还有宝贵的生命。

书就不同了,它像一位知深的老者,教会你如何待人处事,这样,亲情,友谊与生命将与你共存之,让你享受人间的无穷乐趣。

如果说字典是一位默默奉献的辅导老师,那么书就是生活的伴侣是与你诉说生活的点点滴滴。

读书,是一种信念。

周恩来小时候,校长问他为什么读书?他洪亮地答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他就是靠着信念,还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努力,所以他毅然地参加了革命,领导人民走向了解放、致富、和平的道理。

周恩来总理则是抱着一种信念,所以我们只要肯下决心,我们的人生是可以改变的。

人生是漫漫的而又是短暂的,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你的人生,你将不再虚度光阴,生命将会充实美满。

最后一段:让我们一起,踏着前人的足迹,好好读书,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篇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

,我们一直都在读书。

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

“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

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求过人,才知道求人的难堪;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

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想的很高,策划的很好,但一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

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

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 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

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现在我们生长在一个比较优越的环境里。

我们既要多读书又要多走路。

把“万卷书”融入到“万里路”上,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

多彩的世界,给我们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

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究竟在哪里 这就需要迈开双腿去找。

寻找是一种磨练,也是一种积累。

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就不远了。

篇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同时也要行万里路,两者同样重要,所以闲暇时光不妨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似如给我最深印象的五岳之首——泰山。

去年,我再次登上了这个令我激动的地方,泰山。

比起四年前来这里,看的东西更多了,记忆也更深了。

那日,由于去晚了,没有观到泰山上那壮丽的日出;由于风很大,没有看到泰山上那美丽的云海;由于要早归,没有欣赏泰山上那绮丽的晚霞,也就是未见到所谓的奇观丽景,但是那天我在泰山上依然感触颇多,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泰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8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8篇 记得最深的是泰山上数之不尽的题字,几字之间,透露出无穷的韵律内涵,“果然”二字是在进山没多久时看见的,牢记在心,边游边念,愈念便愈觉得有意思:当年这两个字的题者估计也是慕名而来,观泰山之壮丽后自感果然如此。

心中的感慨不一定要用“百,千,万”来表示,只“果然”二字,意说泰山之名不虚传,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之下,果然如此!短短二字概括了山下所有的题字,这也是作者对临途所见题字的肯定吧。

再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挑山工。

一路上行,望见挑山工许多,他们费力的挑着扁担,走着“之”字型的线路,看得人心酸。

但从他们结实的肌肉和稳健的步伐上,无一不透露出他们顽强的信念!他们所走的路程几乎是我们的一倍,作家冯骥才的《挑山工》中的一幕幕都真实的展现在我面前,从他们身上,我读出了任何书上都没有的东西。

总共爬了大概三个小时,我便立于泰山之巅——玉皇顶。

回想过程,从在中天门时如临大敌的感觉,到十八盘下次次想放弃的念头,冲顶时的满怀希望,以及至顶的“一览众山小”情怀,使我感慨万千。

一个泰山,虽然在祖国的版图中只占点点几处,但是他在中国人心目中占着重要的地位!这里是古代权力的象征,是文人墨客抒情创作的圣地,是中国文明的见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不忘出去走走,你会看到书本上不会出现的东西。

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如果让我独自走遍中国,那大家猜猜我会带什么东西供自己娱乐呢?回答正确,宾果,加10分!我要带一本书!一本书!我看见有人纳闷了,一本由我来书怎么能供自己娱乐呢?下面,由我来解释。

一本书就像知识的海洋,就像百科大全,就像童话王国,有趣极了!有的故事令我开怀大笑,有的故事令我眼泪花花,有的故事令我同情,有的故事令我迷惑不解。

一本好书就像一轮太阳,就像知心大姐姐,就像一位优美的仙女下凡似的。

书是我的朋友,书是我的家人,书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如果没有了书,我会崩溃的,我会愤怒的,我会伤心的。

没有了书,犹如智慧的泉水干枯了,仿佛知识的乐园被封锁了,好像知识的海洋消失了。

我会和一起分担风雨,共享阳光,分享喜怒哀乐。

书可以为我抛开烦恼,带来快乐。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所以,我愿意一遍又一遍地读着那本书。

首先,我会大致地了解这本书主要在讲什么,然后再细细地阅读一遍,找出优美词句,抄在一张纸上,背下来。

第3次阅读的时候,我会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思考思考,欣赏一些我喜欢的文章或片段。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这是多好的一句比喻句呀!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所以,我会认真读书的。

作文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800字拜托各位大神

先秦诸子百家,个个语出惊人,著作流芳百世,我有幸一览《秋水》。

河伯虽非见多识广,却也是一方河神,当智于凡人,尚且如此,况吾等凡夫俗子乎?掩卷深思,慨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 小荷作文网 zww.cn 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是也,实践出真知。

若非亲眼一览大海之广阔,河伯岂知自身之狭小,望洋向若而叹曰:“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小荷作文网 zww.cn 《石钟山记》,大名鼎鼎,非是其文笔之深奥,乃其道理、精神之纯朴也。

大文豪苏轼,读万卷书不在话下,然亲自上石钟山,追寻真理,其精神可嘉也。

看如今学子无数,孜孜不倦,捧得书本可当餐食。

倘若不能灵活应用,而生搬硬套,不头破血流者,未之有也。

书若无实用,万卷又如何,不如行万里路来得实在。

读万卷书,满眼尽是他人观点,大脑被他人侵蚀,自我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殆尽。

如遇不解处,胡乱猜疑,不幸者,尽误终身。

书读滥者,尽日空想,身如飘飘欲仙,不知所言,不知所为,然自称至读书之最高境界,殊不知田里害虫成灾,他人喜获丰收,尔等沉浸与虚无中不可自拔,是为腐儒也。

书读害者,误入歧途,做尽伤天害理之事,仍自以为依书中所言,是为替天行道也,悲哉! 然行万里路则大有不同。

跋山涉水者,可知人生之不易也;周游列国者,可知天外有天也;饱览风情者,可知自然之奇妙也;遇苦见荒者,可知自身之幸福也;受人白眼者,可知自强只重要也;遇人不淑者,可知自立之必要也;得人恩惠者,可知善良无界也;给人帮助者,可知助人为乐也。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一看便知,其益处多多,远胜于读万卷书。

追其溯源,实乃著书之人将其行万里路所得记于书中,以惠天下人。

如此可知,万卷书源于万里路,岂能与之相比?若说万卷书为白纸黑字,则万里路可为四维立体动画,扪心自问,孰高孰低,孰优孰劣?尽在不言中。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作文。

先秦诸子百家,个个语出惊人,著作流芳百世,我有幸一览《秋水》。

河伯虽非见多识广,却也是一方河神,当智于凡人,尚且如此,况吾等凡夫俗子乎?掩卷深思,慨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 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是也,实践出真知。

若非亲眼一览大海之广阔,河伯岂知自身之狭小,望洋向若而叹曰:“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石钟山记》,大名鼎鼎,非是其文笔之深奥,乃其道理、精神之纯朴也。

大文豪苏轼,读万卷书不在话下,然亲自上石钟山,追寻真理,其精神可嘉也。

看如今学子无数,孜孜不倦,捧得书本可当餐食。

倘若不能灵活应用,而生搬硬套,不头破血流者,未之有也。

书若无实用,万卷又如何,不如行万里路来得实在。

读万卷书,满眼尽是他人观点,大脑被他人侵蚀,自我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殆尽。

如遇不解处,胡乱猜疑,不幸者,尽误终身。

书读滥者,尽日空想,身如飘飘欲仙,不知所言,不知所为,然自称至读书之最高境界,殊不知田里害虫成灾,他人喜获丰收,尔等沉浸与虚无中不可自拔,是为腐儒也。

书读害者,误入歧途,做尽伤天害理之事,仍自以为依书中所言,是为替天行道也,悲哉! 然行万里路则大有不同。

跋山涉水者,可知人生之不易也;周游列国者,可知天外有天也;饱览风情者,可知自然之奇妙也;遇苦见荒者,可知自身之幸福也;受人白眼者,可知自强只重要也;遇人不淑者,可知自立之必要也;得人恩惠者,可知善良无界也;给人帮助者,可知助人为乐也。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一看便知,其益处多多,远胜于读万卷书。

追其溯源,实乃著书之人将其行万里路所得记于书中,以惠天下人。

如此可知,万卷书源于万里路,岂能与之相比?若说万卷书为白纸黑字,则万里路可为四维立体动画,扪心自问,孰高孰低,孰优孰劣?尽在不言中。

...

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作文450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是的这句话让我明白读书可以提高作文水平,它侧底改变了我的学习态度记得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无论怎样也上不去,尤其是看图写作文总是写不好,我一个劲地埋怨妈妈怎么生了我这个笨脑袋,有时上课老师叫我看图说话题,我脸红回答不出来。

下课没有人跟我玩,我很讨厌自己有一个笨脑袋瓜。

记得有一次,我的生日到了,老师拿出一样礼物送我,是一本书,老师还在包装上写了一句名言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刚开始我还不清楚它的意思,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于是我利用下课时间背古诗,我大声的读起来了,我终于会背了,“叮叮叮叮上课时间到了”,老师走进来后,就开始问谁会背古诗,我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和同学们很惊讶,老师叫我来背,我大声而有感情地背完了,老师鼓励了我,还问这首诗的意思谁知道,全班只有我一个人举起手来,老师又叫了我,我高兴地背完了,老师对我说真不错,又再次的鼓励了我,我体会到了甜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是个很平常的道理,却能给我们意味深长的启示。

谁能帮我找篇作文,《 小论“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 谢谢了

这是古人对追求和认知的一种态度,是修身养性的一种途径。

在写这篇作文之前,我参考了一些网上的文章。

在网上,很多人认为“行万里路”的价值要远远胜过“读万卷书”,宣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但实际上,将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是有道理的。

我们的社会已经经历了太多的变化,但读书一直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

书作为知识的载体,也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读书不是万能的,说实话,一个人读没读过书,并不能从完全意义上决定他的成败。

刘邦、朱元璋都没读过书,他们照样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但如果一个人不读书,在当今社会里他往往寸步难行。

因为读书能为你铺平前进的道路,省去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的麻烦。

而且书所独有的历史魅力及文化底蕴能引发人对更深层次的思考,帮助人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智慧。

人只有思考和拥有智慧,才不会感到空虚。

所以,我更倾向于将“读万卷书”看成知识和智慧的象征。

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至于“行万里路”,这是一个“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漫长历程。

真正有胸襟,有远大抱负的人,是决不愿意偏安一方的。

李白在嗟叹“行路难”的同时,依然憧憬着“长风破浪会有时”。

杜甫在感慨“出师未捷身先死”后,依然怀揣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度。

行万里路,在实践中得到自己的见解,在前进中逃脱学习别人经验的束缚。

读书让人把知识转变成智慧,行路让人从知识中提取自己的经验。

如果一个人不知行路,不知实践的话,他将永远拘泥于窠臼,碌碌无为。

“行万里路”代表着实践和能力,容易被忽视,但非常重要。

只读书不行路是迂腐,只行路不读书是盲目。

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拥有充实而美好的人生孔孟博览群书之后,周游列国亲见亲历,终成儒家大师。

司马迁十年苦读之后,负起行囊遍游天下,方作鸿篇巨制。

“读万卷书”,获得满腹经纶,“行万里路”,亲历躬行、参证精思。

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是每个人都能借鉴的求知模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读书把知识拉长成智慧,实践将知识积淀成经验,在时间无限的横坐标里,放大成人生的价值。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哪个好作文

以前的我,喜欢从文章中了解我没去过的地方,故我一直对外面的风景不感兴趣,妈妈多次劝我出去游玩,我总是推脱,直到那一次,我实在无法推脱……“今年跟我们一起出去玩吗?”妈妈象往年一样问了我,并告诉我:“这一次准备去哈滨的长白山。

”长白山?我轻笑了一声,我记得最近看过的一篇游记中有说长白山的风景,不过是“满地的银花”、“随风飞舞的棉花”什么的,我又打算拒绝,可是妈妈摇摇头,摆明了一副“你必须去”的表情。

我叹了口气,自认倒霉:好吧,陪你们去受次罪。

来到长白山脚下,我真实地感受到书上所说的“刺骨的寒冷”真的好冷好冷,冰渣子打在我的脸上,又痛又冰,融化后又很不舒服,原来……书上所描述的感觉感受起来是这样的啊!我第一次对我所支持的产生了怀疑。

上到山顶,俯看山下,一片茫茫白雪形成的天然风景图:左边雪花随风飞舞,既有规律,又无规律;如浪花不愿消失在大海中一般,雪花也对依依不舍、念念不忘,看似马上就要落下地面了,调皮的风精灵却又把它们送上高高的天空。

群山的中间,我低头一看,一块明亮的、大大的、圆的宝石镶在那里,是天池!是天池呀!全世界慕名前来长白山的游客中有一半是为了看天池,但是,能看到她的真实面目的只是极少数。

眼前静静沉睡的天池,不如余秋雨先生笔下春天的天池那么无下;也不如鲁迅先生笔下夏天的天池那般纯净;更不如舒婷笔下秋天的天池那样炽热。

我眼中的冬天的天池象一个安然入睡的婴儿,仿佛一不小心就会被惊醒,这个贪睡的孩童并没有失去春夏秋的蓝,她的蓝并不象成人那们凸显,而只能在周遭白雪时才看得出来,蓝得让人心安,这就是我的天池,不是别人写出的,是我感受到的天池!许久,我不舍地将目光从天池上移开,转向右边,天哪!雾淞?我竟然第一次来就看到了雾松!有许多旅游的人来了好多次都未曾一睹!这不是因为它稀少,而是它产生的环境很难得,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必要天时地利人和。

雪渐渐大了起来,大到将眼前的一切都挡住,我听到有人在说天公不作美。

怎么会?我第一次知道大雪可以象雾,将一切浸入牛奶之中,周围都静了下来,我第一次知道陷入白和陷入黑这么相似,尽管我更喜欢前者。

这场大雪为长白山之行拉上帷幕,可是我似乎懂得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 不能复杂!小学三年级三百字作文

四月,是一个洋溢着诗情的季节。

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一个飘洒书香的节日:“世界读书日”。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节日,也是一个充满智慧和魅力的节日。

为了配合“世界读书日”的开展,中宣部、新闻出 版总署等11个部委共同向全社会发出了“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提出了“人人有书读,家家飘书香”的口号并组织了一系列有益的读书、评书、赠书活动。

浓郁的读书空气,使今年的春天显得更加春意盎然。

关于读书,中外先哲有过许多家弦户诵、脍炙人口的箴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等等。

这些话都是告诉我们一个很普通但又非常重要的道理:开卷有益,读书有益。

的确,我们中华民族从来就是酷爱读书、勤奋学习的民族,读书、学习是我们民族精神动力永不衰竭的源泉。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当人类进入新世纪之时,读书不仅成为一个人修养的标志之一,也成为人们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凝聚智慧的重要途径之一。

阅读对人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

生活中因为读了某一本书,而使人的命运有了根本性改变的故事比比皆是。

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和文化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可以说,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生都会受用无穷;一个民族具有热爱阅读的追求与渴望,这个民族就会充满智慧和希望。

今天,书籍在我们生活中的位置更加重要了。

我们欣喜地看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积累嬗递,大量以图书的形式传承下来。

目前,我国图书出版业蓬勃发展,繁荣向上,在世界范围内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

2005年出版图书品种已达到22.5万种,印数64亿册,总印张477.5亿印张,已出版了一大批重要的基础性的工具书、学术著作;政治、经济、法律、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卫生等各类优秀图书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这些图书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记录着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时代足音,传播着人们所需要的各类文化科学知识,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图书的出版发行也告别了短缺时代,买方市场基本形成。

同时,书籍的装帧、设计和印制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可以说,我们的图书出版已经迈入世界大国,我们的阅读资源因此而丰富多彩、浩如烟海。

面对这样丰厚的图书资源和良好的阅读条件,面对现代化建设火热生活对知识更新的需求,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读书。

的确,我们的经济水平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但我们必须在关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关注精神文明建设。

今天,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

它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既与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同时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时代精神的汇聚和体现。

我们要通过扎实有效的阅读和实践活动,使所有公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在头脑中深深扎根并成为行为道德准则。

放眼21世纪的今天,国力竞争已愈益明显地体现为文化与科技的竞争,体现在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世界文明的进步步伐无不镌刻着知识的烙印,中华民族的振兴也必将以知识来引领发展。

而读书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不读书,便不能进步,不能成为一个文明的现代人。

所以,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仅要全民学习,更要终身学习。

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培养勤奋读书的好习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多读书,读好书,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心灵,以丰富的知识提升素质,做一个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文明公民。

图书是文明的基石,读书是丰富人生的开始。

让我们投身这浩瀚的知识海洋,亲近图书,共享读书快乐!

原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原文出处:1、明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中有“昔人评大年画,谓得胸中万卷书。

更奇,又大年以宗室不得远游,每朝陵回,得写胸中丘壑,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中:“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

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董其昌《画旨》中有“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

‘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

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

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

”2、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扩展资料万卷原指:皇帝的试卷,读万卷书意为:读书为了进京赶考,金榜题名。

行万里路意为:走入仕途,为皇帝办事。

现解释为: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

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