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活着》和电影《活着》在主题思想的把握上各自有何特点?_百度知 ...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26
当我们考虑将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时,必须意识到影视作品相较于文学作品在传播力和影响力上的差异。因此,影视改编者在进行改编时,首先需要判断原著的主题思想是否值得传达。接下来,我们分析小说《活着》和电影《活着》在主题思想的把握上的特点。
一、小说《活着》的主题思想
小说《活着》以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福贵的一生。作者余华通过提问“人为什么不能好好活着?”来探讨人生的苦难。他并未沉溺于对福贵命运的同情,而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叙述了一个普通人的悲剧故事。余华将福贵的一生归咎于宿命和偶然,这种消极的宿命论为小说赋予了悲观和虚无的色彩。这样的主题对于影视改编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如果一切都归结于命运,角色的行动和成长空间将会受到限制。
二、电影《活着》的主题思想
电影《活着》在改编时对主题进行了调整,减少了悲剧色彩,增加了政治元素的比重。导演张艺谋通过描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几次重大政治事件,展现了个人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影片中政治情节的喜剧化处理和家庭生活的描写,增添了一种黑色幽默的效果,间接反映了政治运动给普通人带来的苦难。编剧芦苇和导演张艺谋共同将原著的主题解读为政治运动与民众生活之间的矛盾。
三、电视剧《福贵》的主题思想
电视剧《福贵》在改编时更贴近电视剧的特点,即更加通俗化和大众化。它保留了原著的农村背景,并将更多的叙事空间放在了粗犷原始的田间地头。同时,剧本增加了多条感情线和人物线,强调了“情”字,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化角度展现了20世纪人们生活的艰难。与电影相比,电视剧的叙事主题更加贴近观众,让观众有更强的代入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