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把飞机安全飞回去,全体机组人员和乘客将全部坠毁青藏高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在2019年的国庆节上映了两部院线电影,分别为《中国机长》和《攀登者》,这两部电影大获成功,它们的票房分别为25亿和10亿。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两部电影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攀登者》的编剧阿来也是首次编剧院线电影却大获成功。

因此,《中国机长》和《攀登者》这两部电影自2019年10月份上映以来,截至2020年的2月,尤其是在春节期间,很多人都闭门在家躲疫情,这两部电影是重播率最高的。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机长》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这起事件本身是一个悲剧,却被文艺界活脱脱弄成了英雄片。实际上,川航机长刘传健是“被英雄”了,为什么是“被英雄”,谁愿意当这个拿生命开玩笑的英雄。

川航挡风玻璃破碎事件还要追溯到2018年的5月14日,当时由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飞往拉萨的四川航空3U8633航班,飞到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上空的时候,突然驾驶舱右座的挡风玻璃破裂并掉落,备用驾驶员上半身被吹到了外面,高度冻伤,和电影里面的场景十分吻合。

高空缺氧,驾驶舱失压,设备失灵,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刘传健保持着高度的镇定,被迫返航成都。

飞机的时速一般可高达900公里每小时,飞行在青藏高原那个高海拔上空,可以想象,惊险的程度非同寻常。不仅面临缺氧、飓风、高寒,飞机的失灵更是让人胆战心惊,飞机在青藏高原的上空盘旋,险些撞山,随时有机毁人亡的可能。

我虽然不是刘传健,但是我可以站在他的立场上想,“我必须把飞机安全飞回去,不然不仅飞机要坠毁,这飞机上的百号人全部都要丧生在青藏高原,我也要活下去,老婆和孩子要在等我。”刘传健的求生信念一直在支持着他。

刘传健不想当这个所谓的“英雄”,但是不当就要死,就算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他也要坚强的活下去。其实,这本来是一个悲剧,九死一生,但是电影界却把它活脱脱的拍成了商业片,把这次本该属于民航公司的刑事责任聚焦到机长的身上,即所谓的“英雄机长”,刘传健心里还在想冤枉啊。

毋庸置疑,飞机在起飞前,按照常理是要进行起飞前的检查的,在确保飞机质量上安全的情况下,飞机才会起飞。那我就想问了,我也是代全国人民在质问川航,飞机挡风玻璃这么重要的部件难道起飞前没有认真检查吗?还是说内部贪腐,制造飞机的时候用的是劣质材料,这些其实川航都没有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却把对象定在了“英雄机长”。

假如,我是刘传健,我就是丢掉了饭碗,也要为我自己的生命和机组乃至所有乘客讨回一个公道,这是航空公司对乘客的不负责任。

《中国机长》这部电影我看了很多遍,源于它是真实事件改编的。虽然我不是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在航空公司工作过,但是我也能看出这部电影中存在着大量与现实不一致的地方。

其一,惊魂未定的副驾驶怎么还有心思和空姐打情骂俏;其二,当故障飞机在成都双流机场靠岸,乘客都下了飞机,现实中这种情况,乘客应该也是惊魂未定的,应该也是腿发软的,应该也是怨声载道的,应该也要找航空公司声讨责任人的,怎么可能在电影的最后乘客还满脸笑容,还为英雄机长鼓掌,还像事情并未发生一样,这显然是不符合人性和逻辑的。

这部电影的主线,就是围绕英雄机长,反映了中国机长的临危不乱,这样的故事貌似正能量,实则又不是正能量。真正的正能量应该追究这次事件的责任方,比如航空公司,比如检查挡风玻璃的责任人。

所以,川航机长刘传健再一次被他们利用了,如果我是刘传健,我一定不会支持他们拍摄这样一部并不人道的电影,因为,这是商人不尊重人权、不尊重生命、不尊重安全的典型。

另外,这部电影表面上是在弘扬中国机长的精神,实际上也是商人看到了巨大的商机,趁热度。其实,作为文艺界的一份子,当时发生了这件骇人听闻的事件以后,我首先意识到,看来又有奸商要拿这次事件拍摄电影了,果不其然。

其实,这个世界上人需要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第一时间发生这件事情后,刘传健肯定是惊魂未定,久久不能平复,他需要的是 社会 对他的关怀,需要的是公司对他讨回公道,而不是拿他的生命在哗众取宠。

对此,川航和民航局乃至 社会 都欠刘传健一个道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