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无需改变自己,但可以读几本关于思维的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文/宝木笑

我们以柏拉图的话镇楼,目的不是显得高大上,而是这是我们这次聊天围绕的核心所在。如果聊天也可以分类,那我们似乎属于“书聊”的范畴,算是广义的“书话”,是互联网时代的漂流瓶和鸿雁传书。以前我和很多朋友一样,特别热衷于“改变自己”,也特别感谢一直到现在的努力——努力一些、积极向上一些没错,真的。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你可能会深有感触,就是你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会有所改变。比如谈了恋爱之后,你对男女关系的认识会有所变化;结了婚,你对爱情的认识会有所变化;有了孩子,你又对婚姻有了新的认识……如果从哲学角度讲,人生本质上是一个认识和协调生命与世界关系的过程,这是对外来说;对内的话,就是一个自我接受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也许,很多朋友已经发现“改变自己”是个严格意义上的伪命题。如果“自我”被改变,那还是“我”么?所以才会诸如“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感慨吧。但这和努力向上并非悖论,我们不是要“改变自己”,而是要不断发展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是可能的,也必然是光明的。

正因此,思维类的书籍虽然相对枯燥,但“开卷有益”这话在这类书身上绝对名副其实。有很多这方面的书单很好,如果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那就是这类书单如果有需要更完善的地方,就在于其中大部分仅仅限于推荐书,但并未从整体上讨论这些书籍所涉及领域的核心问题。所以,我们就从这个方面着手进行一些完善。

卑之无甚高论,以下书籍和看法皆为一家之言,权作抛砖引玉,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在评论区推荐自己认为不错的好书,或者谈谈自己的看法,咱们一起读书,一起前行。

百度上对思维的定义援引的是心理学定义,说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通常意义上的思维,涉及所有的认知或智力活动,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如果我们深入去了解思维方面的书,特别是想去找一本思维溯源性质的书,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市面上思维类书籍大多是讲述方法论和认识论,对思维本身没有更多涉及。但我们要想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某个领域,却无法绕开这开局的一步。

这方面或者可以从斯坦尼斯拉斯•迪昂的《脑与意识》开始,也许你拿来翻翻会不以为然:这不是一本神经科学的书么?没错,这本书是世界认知神经科学界的大神所写,从笛卡尔一直讲到AI,分析了大量人脑的工作原理。感谢斯坦尼斯拉斯一直在这本书中没有跑题,因此我们才得以了解思维的本质。因为通过这本书,我们等于是将人脑进行了低维展开,很详尽地了解了意识如何形成和发展,最终又如何通向思维。

这方面我们可以配合着基思•斯坦诺维奇的《这才是心理学》来读。作者斯坦诺维奇在这本书里主要是向伪心理学开炮,重点打击目标是市面上流行的潜能提升、心理操控、色彩 星座 、催眠读心等伪心理学。但我们会从这两本书中全面加深对思维的认知,在我看来就是以下两点 :

1.祛魅。思维并不神秘,不要跪下看思维,它只是人类的一种认知行为,这会坚定我们可以变得更好的信心。

2.清醒。思维并不理性,不要吹捧地看思维,思维永远无法脱离人类心理而存在,了解这一点,可以帮我们从更加人性和生活的角度内化各类思维方式方法夯实基础。


我和很多朋友一样,对思维的理解还是非常感性的。在我们印象里,思维能力强的人,几乎等同于逻辑能力强的人。好,这样就够了。我们不能忘记这次“书聊”的初心,我们就是普通的老百姓,我们也不怎么年轻了,只是想看看思维方面的书,想稍微深入了解了解思维方面的问题。那我们就不纠结了,在了解了思维的基本定义后,我们就可以看看逻辑学方面的书,“思维”的科学,在于“维”,本身体现着一种“四维理顺”的逻辑美。

逻辑这方面推荐三本书,可以配合着看,也可以就选其中的一本。首先是美国学者欧文•M•柯匹和卡尔•科恩的《逻辑学导论》。这本书贵在比较全面,很好地履行了导论的职责,但又并不敷衍,从逻辑最基础的概念讲起,一直讲到形式逻辑等细分部分,还有很多不错的实例。如果一定要说美中不足,我个人觉得这本书体现了基础科学的共同特点,就是阅读需要耐心,毕竟科学不是小说,再绘声绘色,也远不能让人眉飞色舞。是的,在我看来逻辑学就是基础科学,是很重要的人类 社会 根基。

第二本推荐黑格尔的《逻辑学》,这本书有个我们熟悉的名字叫《小逻辑》。推荐这本书纯属个人喜好,因为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说,这本书的艰涩实在不辱没哲学这门学科的名头。而且,黑格尔的逻辑学其实已经不是我们狭义里的逻辑了,但其核心的辩证法还是真心让人拜服。也许我们确实连九牛一毛都读不懂,就像我当年花了8个月时间啃康德大爷的“三大批判”一样。但读书这种事,谁说得清呢?我们很可能什么也没记住,但有些东西是不可以量化的。

第三本书可以看看麦克伦尼写的《简单的逻辑学》。这本书毁誉参半吧,很多朋友怼它,我身边就有个学哲学的师兄,当年拿着这本薄薄的小册子讥笑我半天。不过话说回来,咱们就是读读书而已啊,站位本身就高不到哪儿去。导论太长,黑格尔太难,这本很薄的小书也基本上把逻辑学最基础的东西说的很好了,这不就差不多了么?还要啥自行车啊?


在科学定义上讲,我们现在经常能看到的很多“思维方式”也可以被称为“思维技巧”。比如我们熟悉的归纳思维、演绎思维、逆向思维、组合思维等等,这里就不纠缠了。因为思维方式分类及其广阔,类别特别多,想要全部深入了解是件复杂而艰深的大工程。这里主要说当下比较主流的思维方式的书,这个“主流”也是个相对概念,主要还是从我们的生活实际出发。

1.批判性思维

可以看看布鲁克•诺埃尔•摩尔和理查德•帕克合著的《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这方面的书实在是很多,因为素材方面确实特别丰富。比如书中详细分析的很多很有嚼头的实例,稻草人啊、仓促概括啊、诉诸人身啊、主观主义啊、相对主义啊等思维谬误。反过来讲,与其看很多,不如从这一本书中好好琢磨琢磨。在我个人看来,了解各种术语很好,但关键是真的让自己树立起一个批判的意识。这个意识是需要提前自己树立和在思想中经常自省和练习的,不然遇见事情还是会人云亦云。个人感觉,我们虽然很熟悉这种思维方式的名字,但它却是所有思维方式中最难的一种。

2.系统性思维

推荐杰拉尔德•温伯格的《系统化思维导论》。首先声明,这本书不会对你的思维技巧带来工具性的帮助,因为这本书本身是一本系统论的神作。但是这本书的内容特别牛,作者是互联网时代通才的突出代表——本身是个计算机大神,却很深地研究了好多其他的学科。这本书的目的主要是开拓眼界,而且,系统性思维本身就是原来我们常说的横向思维、交叉思维等的延伸和进阶。一个思维能力强的人,是需要点儿通才意识的。

3.理性思维


这几年思维方式类的书实在太火了,确实帮助我们学了很多东西。但有时候自己静下来想想,发现其中很多书过于“好看”了。比如,不管是什么都能做出特别好看的思维导图,让我拜服;不管是什么都能上升到特别高大上的理论,还是让我拜服;不管是什么都能让你瞬间被打鸡血浑身抖擞,更让我拜服。

然而,当我们留心观察身边那些真正的高人,我们会发现他们好像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他们没有给自己贴各种“励志”“导师”“干货”等标签,也不经常出现在网课和各类知识付费的平台和栏目里,他们就隐居在我们周围,岁月静好,温和从容。我们看不到人家的“方法”,却总是感慨他们的“思维”。

这里改用了大刘老师《三体》里的名言,当然大刘老师在《三体》里也很实在地说他也是改用别人的。这么说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读书当然是特别好的事儿,但别读死书和死读书。这里我列几本书,也许你会说这和思维有什么关系?但我们最终会发现,思维方法并非全部。

《人性的弱点》作者: 戴尔•卡耐基

各位好汉,先不忙动手拍砖,在下并未跑题。这本书确实烂大街了,但真正好好品读一番的人又有几个?这么多年了,难道各位好汉还没意识到,对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思维方式并不是网课里说的对冲基金、收购上市那些电影桥段吗?对咱们来说,它更是各种人际关系,各种生活中的选择。我们哪怕懂得再多的思维方法,但如果不懂人性,不懂我们身上那些共性的弱点,那些高大上的思维工具和模型,真的就成了我们人生的马奇诺防线了。

《被讨厌的勇气》作者: 岸见一郎 / 古贺史健

各位好汉,还是请先别动手,在下依然没有跑题。我说几个真实的情况,大家回想一下,看看是不是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发生过。你是不是也遇到过明明知道该怎么处理一件事儿,但因为碍于别人的眼光,最终并未选择那个最优的方案?你是否曾明明知道自己当时该怎么做,但因为担心别人背后的议论,最终错过了那个最优的判断?你是否曾熟悉很多思维模型,却永远无法摆脱别人的思维导图,你懂得很多理性的道理,却依然无法迈出无所畏惧的一步?很多年过去了,我们原地踏步,并非是学的东西少了,而是缺了那么一点点被讨厌的勇气。

《重新认识你自己》作者: [印度]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各位好汉,您应该已经缓缓放下手中的板儿砖了吧,谢谢你的配合。这本上世纪大哲克里希那穆提的经典送给你,别直接把这书当成中老年鸡汤给扔了。这本书是很好的书,错过会后悔。克里希那穆提确实是大师的,大家可以读读他一系列的专著,很平和,不说教,就是你我这样普普通通的聊天和交流,但却让人安静。如果我们不能进一步认识我们自己,不管是怎样的思维理论和方法工具,最终都将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因为最有效的思维方法永远是实践后的方法,最成功的思维突破永远是突破后的自身。

曾经不止一个朋友善意地劝我,大致意思是,如今是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写长文费力不讨好,大家都很忙,你让人家在公交地铁的奔波途中哗啦哗啦往下翻手机页,本身就不以人为本。这些建议我都接受,再次谢谢大家,那今天就先写到这儿吧,字数貌似又不少了,在这里谢谢耐心读到此处的朋友们。

最后,关于今天我们“书聊”的话题,我想说:

当我们读了不少思维方式的书之后,我们会隐约感到那个理想中的思维终点,其实并不在方法论的彼岸,而是在认知自我的此岸。在这个意义上,开篇我们提到的柏拉图的话是很有道理的,“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也许,像你我这样平凡的普通人,终其一生依然以平凡普通收场,但我一直执拗地认为,纵然如此,我们也要好好去健身和读书。前者是为了更好地体味生命对肢体的控制感,后者是为了不辜负生命存在的意义感和灵魂感。所以,不管有多少天花乱坠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工具,请永远记得读那些书的初心:给思维以灵魂,而不是给灵魂以思维。

—END—

#读书#

每天分享一本书,专注读书辅助位。

欢迎关注@深度书痴宝木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