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经验,拖累了你的成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从来如此,便对吗?”

这是鲁迅先生在小说《狂人日记》里的一句话。

虽简单,却极震撼,就象黑暗中一道闪电,惊醒了许多中国人。

它告诉我们:过去的经验和习惯,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只有敢于质疑反思、勇于开拓创新,才能拥有无限的未来。

01

过去的经验,可能会成为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5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的顶上挂着一串香蕉,香蕉与一个自动喷水装置相连。

任何一个猴子只要一碰到香蕉,装置便会自动喷出滚烫的热水,淋湿所有的猴子。

每只猴子都尝试几遍之后,便发现了这一规律。于是,猴子们不再试图去拿香蕉。

这时,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取出,换进一只新的猴子。

这只新猴子看到香蕉,马上就要去拿。结果还没碰到香蕉,便被其他4只猴子一顿暴打。

新猴子挨了几次打之后,也不再试图去拿香蕉了——怕挨打。

接下来又换了一只新猴子,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上次挨打的猴子也参与其中,还打得最凶。

实验继续,最初的5只猴子都被换走,没有任何一个猴子被热水烫到,上面的喷水机关也已经被取消。

香蕉唾手可得,可却没有一只猴子敢去碰它。

这个实验,十分形象地演示了“传统经验和做法”的形成过程。

现实中我们的很多人,也象实验里的猴子一样,被一直延续下来的“经验”所束缚,从不问为什么要这样,只是机械地模仿和执行。

周围的一切早已发生了改变,我们却依然恪守着前人留下的“经验”,不愿突破、不敢尝试。

浑不知曾经的那些“经验”,不知不觉中已经变成了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02

别用过去的“老经验”,应对今天的“新挑战”

听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某单位有一个部门领导,曾在一次酒后豪言:“我干这一行已经十几年了,就凭我这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同事需要我、领导离不开我、单位更加不能没有我。”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他们单位领导换届之后没多久,此人就被新来的领导约谈了。

据消息灵通的人士透露,在新领导找他谈话时,他还在强调他的经验和贡献。

可新领导却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你的部门工作虽然工作四平八稳,但却没有任何新的举措和业绩。你根本就不是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而是一个经验被你用了十几年。”

在管理学中有一个词,叫“积极惰性”。意思是: 曾取得过巨大成功的人,在遭遇新的挑战时,会不由自主地选择重复过去的经验模式来应对。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各种新挑战、新问题层出不穷。

面对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态势,如果我们仍然死抱着所谓的“经验”,不知反思、不懂变通,不论是个人还是单位,就会一直在原地踏步,看不到未来。

03

跳出原有的认知圈,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我们生在一个盛产梦想和成功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你可能有过这种感觉:

工作之初,你的进步非常快。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经验和阅历的增加,自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却在下降,成长也变得越来越缓慢。

其实阻碍你进步的,恰恰是你多年的阅历和经验。

几年前,我有幸到清华大学参加过一个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的沈阳教授给我们上课时,曾告诫我们: “你现在所知道的一切,都将是你今后学习新知识的障碍。”

至今言犹在耳。

是的,我们接受新知识并不难,真正难的是改变原有的认知。

我们应该经常性地进行反思:

第一,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第二,我们这么做一定是正确的吗?

第三,如果不这么做,我们是否能够找到更好的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跳出原来固有的认知圈,打破常规,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04

成长,是每个人一生的追求。

要想在成长的道路上保持精进,就要敢于对过去的经验和习惯提出质疑,并认真反思;

始终保持一种初学者的心态,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充满敬畏;

努力摆脱“经验主义”的局限,不断改变自我,提升自我;

我们如果真的想让自己的人生有无限可能,在面对一切约定俗成时,必须要多问自己一句:“从来如此,便对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