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毕业后遇尴尬 赚钱不如初中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08
王雪的妈妈王玉荣说,这一堆堆石子成了村里一些年轻人辍学后的战场。(王富晓 摄)

引言:

章丘市官庄乡徐家井村,位于济南、淄博和莱芜的交界处,村前的大山叫簸箕掌山,远处还是连绵不断的山,村后一条凹凸不平用石子垫起来的公路,是大山里的村民走向外面的通道,这里的人们大都靠在山上采石或运输石子为生。

2004年的那个夏天,这个只有100多户400多口子人的小山村却沸腾了--村里不仅破天荒地一次考取了4个大学生,更让村里人骄傲的是,山沟沟里出了个当年的济南市文科状元王雪!

然而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王雪的工作在村里人看来并不体面,村民不再引以为豪。反而,一种新"读书无用论"却在村里悄然出现……

■"状元村"印象

新“读书无用论”悄然出现

走进章丘市官庄乡徐家井这个小村庄,除了山上采石头的机器隆隆作响外,到处是异常的安静,街头除了坐在门口的老人就是顽皮的孩子,说起村里的大学生,老人们都会首先提到王雪,“别看俺这个村小,年年能出好几个大学生呢,上北京的、济南的、青岛的……还有什么职业学院的,名字都很长,俺也说不上来……”但是具体问问他们的工作,老人们撇撇嘴,“怎么没听说谁家的孩子有大出息啊!”老人们说的“出息”,自然是一份体面的工作。

记者在徐家井采访时碰到几个村民,谈到读书,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读个初中就行,读多了也没用!”村民们说,读到初中毕业花的钱不多。再说,孩子小也不可能到外面赚钱,等读完了初中,如果成绩特别好就继续读,“要是成绩中等那就不要读了,早下学早赚钱啊!”“看看那几个大学生,毕了业也找不到工作,就是成绩好也不要去读了!”从村民的谈话中,记者注意到,一种“新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出现,并已形成蔓延之势。这种“读多了也没用”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农民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子女读书的投入。

毕竟,在农村,读大学就是一种投资。动辄数万,甚至十几万。但就业难的现状让不少村民觉得投资风险太大——那么高的投资,回报却可能为零,谁敢去做?有不少家长还出现这样的心态:高中也别读了,成绩不好,考上大专,跟读技校没什么两样,技校学费少,国家还有补贴。

"状元"妈妈困惑了

女儿大学毕业后工作并不体面邻家孩子初中毕业就打工还挣不少钱

“家里条件不好,孩子能考得这么好,做父母的肯定很高兴,感觉苦日子快熬到头似的。”5月1日中午,在村后面的采石场里,王雪的母亲王玉荣跟记者谈起当年女儿考上大学的情景,脸色仍有一股兴奋。去年,王雪大学毕业。问及王雪现在的工作,王玉荣的脸立刻沉了下来,“我也不知道她在哪里工作”。

随后,是长时间的沉默。

王雪的父亲在她高考(论坛)前不幸去世,家里全靠母亲在采石场打零工来勉强支撑。2008年夏天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考虑到家里的条件,王雪放弃了读研的机会,走上了并不算顺利的求职道路。跟王玉荣聊起女儿的工作,她始终不愿意透露具体内容。后来,她声音很低地说:“现在的大学生真不好找工作,她的工作我都没跟外人说过,你是第一个。”

王玉荣始终觉得,女儿从清华大学毕业,理应找一个非常体面的工作才对:比如能够赚大把的钞票,或者能够做个大官。现在,女儿去了一个网站工作,每个月的工资除去房租和自己零花,剩下的并不多,偶尔会往家里寄个千儿八百的。

“工作怎么就这么难找呢?”王玉荣一直纳闷,看看周围邻居家的孩子,初中毕业后出去打工,每个月都能给家里汇来不少钱,这让她一直觉得自己的孩子挺“寒碜”,甚至有些“寒酸”。

如今,尽管孩子已经毕业近一年,可是,家里的光景似乎没有任何改善,反而因为供孩子上学,欠下了一*的债。“我咋就一直想不通,上完这个大学,到底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