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亲情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7-10-18
人物小传
李小鹏,男,中国男子体操队队员,1981年7月出生,湖南长沙人,雅典奥运会铜牌得主。5岁练体操,6岁进入长沙市体校,12岁进入湖南省体操队,15岁入选国家队。1997年,16岁的李小鹏获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成为中国男子体操队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世界冠军。至今,李小鹏已获得了13项世界冠军。

9月4日上午,在雅典奥运会上历经风云变幻、最终铩羽而归的国家体操男队领军人物李小鹏和同伴一道回到长沙。小鹏第一个走下火车,手捧鲜花的妈妈潘建国赶紧迎上来。母子相见,小鹏拥着妈妈再一次因失利而流下了男儿泪。
归来的短短两天时间,小鹏除了参加湖南省有关部门的活动外,谢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在两个月前才搬的新居中,他呆在父母身边,听着久违而亲切的唠叨,享受着难得的天伦之乐。6日一早,李小鹏离家飞回北京。登机口前,小鹏和妈妈道别,他猛然发现不到50岁的妈妈在风中飘动的丝丝白发。妈妈老了,为了儿子的体操事业,她操碎了心,而这次奥运失利,她同样也顶着很大的压力。南方初秋的晨风已有些凉意,小鹏此刻却心潮涌动,热血沸腾。想着这么多年来母亲为他所付出的一切,他不甘心自己的梦遗失在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为了梦想,为了报
答母亲的操劳,小鹏头也不回地又开始了4年一个轮回的奥运征程……

心手相牵,母亲扶儿走上体操路
小时候的李小鹏,是大院里出了名的顽皮孩子,一天到晚不是在院子里摸爬滚打翻跟头,就是在家中练倒立,从不会规规矩矩坐上一会儿,身上因摔摔打打而留下的小伤小疤从没间断。两岁多的时候,他好玩似的从二楼准确地跳到一楼的沙堆上。妈妈潘建国生怕儿子有个闪失,急得直掉泪,可小鹏却高声叫道“我是霍元甲,我谁也不怕”。小鹏5岁时,潘建国偶尔在大街上看到业余体操班的招生广告。她立即想到儿子好动的天性、想到他3岁时在电视上看李宁比赛,眼中流露着的痴迷神情。回家后,妈妈对儿子说:“鹏鹏,我们学体操去!”
到了业余体校参加面试时,教练邱奇看到小鹏的父亲李真愚身高1米8以上,怕小鹏也像爸爸一样高,所以不想要。潘建国连忙解释说:我才1米5多一点,男孩子一般像母亲,我保证,他一定会符合你们的身高要求。邱奇勉强答应了,让小鹏做立定跳远,精精瘦瘦的他是所有小孩中跳得最远的。教练赞许地拍了拍他的小屁股,谁知小鹏一转身,像泥鳅一样溜得远远的。“好机灵的小鬼,进去玩吧。”初进体操馆的小鹏这儿瞅瞅,那儿摸摸,从没见过吊环的他还别出心裁地把双脚插入环内,手抓吊索顽皮地荡起了秋千。下班时间到了,满头大汗的小鹏仍不愿走。他一边挣脱妈妈的手,一边回头对教练说:“我还要来玩!”
一个星期后,小鹏接到了业余体校的录取通知书。训练非常艰苦。为了给儿子足够的营养以保持体力,身为普通工人的夫妇俩省吃俭用,潘建国甚至3年没有给自己买过一寸布头。但是年幼的小鹏并不能领会父母的苦心,他对这种艰苦枯燥的体操运动开始产生厌倦情绪。更让人不省心的还有他顽劣的童性,训练课上,他常常避开教练的目光,躲在角落里开小差,有时干脆出去玩弹弓、踢足球。为此,教练没少批评他,并通知了家长。父母给他说过多次,可小孩的天性一时难以改变。
一次,父亲到外地出差,潘建国刚好生病发高烧,小鹏以为没人送可以不去训练了。正当他乐滋滋做着美梦时,妈妈掀开了被角。小鹏极不情愿地起床,吃完妈妈给他煮的荷包蛋,潘建国费力地背着儿子出发了。尽管顽劣,但小鹏仍然感觉到妈妈因高烧而发烫的体温,以及沉重的喘息和初冬里流淌的大汗。他开始心疼妈妈了,赶紧下来让她休息。小憩片刻,潘建国要继续背着儿子走。小鹏不同意了,说:“妈妈你都病成这样了,还要送我练体操。我不要你背,你牵着我的手,我自己走。”潘建国头重脚轻踉踉跄跄地牵着儿子的小手,行色匆匆地走在清晨的长沙街头上。妈妈说,小鹏你喜不喜欢李宁大哥呀?小鹏说当然喜欢。“李宁大哥练体操的时候也吃过好多苦,所以他才能得很多金牌。我看你不能吃苦,又贪玩,妈妈觉得你肯定是不喜欢他的。”潘建国说。“喜欢他,喜欢他,我要拿一箩筐金牌,比他还多。”小鹏有些急了。“那你为什么那么怕苦,不好好练?”妈妈将了儿子一军。这时,小鹏不好意思地朝妈妈笑了一笑。送儿子进了体操房,潘建国靠在墙根坐了两个小时还喘不过气来。当晚,小鹏跟妈妈说:“教练表扬我了,说我今天进步了。”
从此以后,教练布置的任务他再也没打过折扣了。有一次,练单杠时手掌磨破了感染化脓,小鹏到医务室抽掉脓血又回到了训练场。潘建国说,我跟教练请假,你休息两天吧。小鹏说:“我的训练任务还没完成,再说一休息,妈妈你肯定又会说我不能吃苦了。”
潘建国以前只见儿子哭过一次,那是在省队时,一个比他大的队员打了他,不甘示弱的他还了手。但小鹏仍觉得委屈,回去以后跟妈妈哭诉。潘建国一边拿毛巾给儿子擦脸一边问:“你告诉妈妈,打人对不对。”“不对。”“可你为什么还要打人?”“是他先打我的。”潘建国拉过小鹏坐到身边,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他打你了,你可以告诉教练,也可以跟他讲道理。你是妈妈的好孩子,我不管谁先动手,你打了人就是不对。记住,明天跟那个队员道歉。”第二天,李小鹏果真向队友道了歉。正是潘建国这种通情达理的教育,李小鹏从省队到国家队,和教练、队友及工作人员的关系都处得非常好,特别是随着名气一天天增大,他和大家的关系更加融洽。

李小鹏与父母在一起。

曾有憾事,母爱驱散云和雾
在湖南队时,李小鹏已经开始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因此,还不到15岁的他便入选了国家体操队。临行前的一天,小鹏和妈妈上街时看到了一双非常喜欢但价格不菲的运动鞋,他在柜台前流连很久,但想到买这双鞋将花掉妈妈两个多月的工资,他最后还是走开了。他知道讲出来,妈妈肯定会给他买,但他不愿给并不富裕的家里增加一笔不小的开支。很快,小鹏忘记了这件事。但就在他收拾行装时,潘建国却像变戏法似地把那双运动鞋交给了他。小鹏此时没有喜只有愧,因为他知道妈妈不知又要省吃俭用多久才能填补这个“空”。如今,这双鞋早已不能穿了,但小鹏一直留着。
儿行千里母担忧,潘建国放心不下小鹏,她每周给他打两次电话,询问他的训练和生活情况,还主动和教练联系,请求教练对小鹏多加管教。由于小鹏基础好,悟性高,身体灵活,不久便出类拔萃。1997年瑞士洛桑世界体操锦标赛前,队内根据小鹏的表现,决定让他出征。小鹏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母亲。潘建国想到这是儿子第一次参加重大国际比赛,于是专门请了一个月假去北京照顾儿子。在体育局那个潮湿的地下室,潘建国不知给小鹏煲了多少靓汤,而自己却常用馒头咸菜白开水解决问题。出征前潘建国告诉小鹏千万不要紧张,要放得开,相信自己的能力,就是输了,也积累了临场经验。其实,此时潘建国自己却紧张得连晚上都睡不好觉。那次比赛,16岁的李小鹏在男子团体决赛中4度上场,和队友们一起夺得了团体冠军,他由此成为中国体操男队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世界冠军。回国时,他把队里发的奖金给父母买了许多礼物。虽然给妈妈买的衣服并不合身,但潘建国仍常常穿着,因为她觉得意义非同一般。
然而,就在李小鹏向更高目标发起冲击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在一次训练中,他摔伤了右手肘关节。虽然经过及时治疗伤是痊愈了,但由于多年劳损,小鹏的右手再也不能像健康人那样自如地搭至肩头。伤病留下的后遗症对主要依靠上肢力量的支撑项目鞍马影响极大,此后,他再也不能系统地进行鞍马训练(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干脆停练了)。一个曾获得过冠军的拿手项目,就因为一次受伤给毁了。李小鹏心有不甘,他是一个强项很强、弱项不弱的全能型选手,2001年九运会,他在没参加鞍马比赛的情况下,仍进入了全能前八名。小鹏一直认为只有全能冠军才能真正体现运动员的水平,要强的他曾发誓一定要拿个全能世界冠军。可是梦想之船刚刚启航,就在伤病的滩涂上搁浅了。
小鹏苦闷、彷徨,情绪一度跌到了低谷。虽然他仍如期打电话回家,并且努力装出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腔调,但细心的潘建国却发现了蛛丝马迹。在妈妈的再三盘问下,原本怕家人担心的小鹏不得不把情况告诉妈妈。潘建国认为此事非同小可,它关系到儿子未来的事业和前途,这是人生路上的一道坎啊!她不顾此时自己有病在身,马上和丈夫一道赶往北京。她先向主管教练陈雄仔细询问了小鹏的伤情以及对今后的影响。然后她开导儿子:你能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男子体操世界冠军,证明你的能力很强。虽然肘关节受伤,练不了鞍马,不能参加全能比赛,但是对其它项目的训练影响并不大。妈妈知道你的心气很高,可既然是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敢于面对。好好练,同样可以拿世界冠军,同样可以为国争光。你还记得那年在青少年宫搞托马斯全旋对抗吗?你为了把其他人比下去,硬是连续做了100多个还不肯下马,最后还是教练把你骂下来的。当时妈妈很高兴,觉得我儿子有出息。今天妈妈同样相信,只要你好好练,将来一定会更有出息。
为了减轻药物对小鹏训练造成的不良影响,潘建国四出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听说有种草药敷疗很有效,她便冒着酷暑,连续半个月跑到乡下山间采草药。一次她碰到了一条蛇,生性怕蛇的她吓得连滚带爬瘫坐在山坡上,但为了儿子,惊魂未定的她最后还是壮着胆子采满一袋草药才回家。
母亲的关爱给儿子很大震动,也给他带来了新的力量。走出阴霾的李小鹏在1998年世界杯体操总决赛上,获得了自由体操和双杠两项冠军,翌年的天津世锦赛上,又轻轻松松地将团体和跳马两块金牌收入囊中。随着李小双退役,小鹏多年来练就的气定神闲的大将风度及辉煌的战绩让人们看到,一个属于李小鹏“君临天下”的时刻到来了。2003年,在庆祝体操运动百年华诞的阿纳海姆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李小鹏凭着以他名字命名的世界罕见的高难动作——“李小鹏跳”(跳马)和“李小鹏挂”(双杠),独得团体、跳马和双杠3块金牌。那一刻,他首先想到的是大洋彼岸湘江之滨的妈妈,他马上发去信息:妈妈,我又成功了,您辛苦了,谢谢妈妈!

梦失雅典,妈妈眼中的儿子依然最棒
雅典奥运会前,业内人士和许多媒体都认为李小鹏的男团、双杠和跳马是最有把握的夺金点。而且还有不少人认为,已有13项世界冠军在握的李小鹏将在本届奥运会上,打破李宁夺得14项世界冠军的纪录。面对着如织的记者,潘建国非常低调,她请求记者不要给儿子太大压力,好使他以一颗平常心投入比赛。
母亲的担心并非多余,先是由于队友失常,团体仅列第五,后由于跟踺受伤,跳马时算错了步子而名列第七,接下来在最后一搏的双杠中因落地的一小跳仅拿了一块铜牌。别人拿了奥运会季军是成功,可李小鹏的铜牌,却是不折不扣的滑铁卢。顷刻间,小鹏的梦想化作一缕痛苦的回忆,遗落在爱琴海咸涩的夜风中。原来守候在李家看电视,准备小鹏成功后捕捉第一欢庆场面的各路记者都走了,偌大的新居此刻静极了。雅典有记者帮小鹏接通了家里的电话,听到妈妈的声音,小鹏泪流满面,痛哭失声。远隔万里的妈妈此刻又何尝不是心如刀绞——儿子在国人的重望之下摔了大跟头,必将承受无数骂名,做母亲的当然心疼——小鹏是妈妈的心头肉,不但因为他辉煌的运动成绩,也因为他是个孝顺儿子。
随着李小鹏运动成绩的不断攀升,各种荣誉接踵而至:全国十佳运动员、全国最佳体操运动员、中国体育电视奖最佳运动员和最受欢迎运动员等等。他还作为全国人大最年轻的主席团成员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和各地代表共商国是。尽管头顶令无数人艳羡的光环,但身为家中的独生子,常年在外的他理解这些年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种种艰辛,也深深懂得肩头上照顾和瞻养父母的责任。悉尼奥运会前夕,逐渐有经济能力的李小鹏看到父母上班比较辛苦,于是让他们办了“内退”,在家享享清福。为了不让父母替自己担心,小鹏从来报喜不报忧。前年冬天,他得了重感冒,持续了一个多月才见好转。此事后来还是北京一记者到湖南做节目时告诉了潘建国,他们才知道的。妈妈当即打电话责备儿子:生病了怎么也不告诉家里?小鹏轻描淡写地说:“一点小病算什么,好了多时了。”其实,这场病已影响到他的训练。
在人们眼中,李小鹏是个时尚、阳光的大男孩,但熟悉他的队友却说,小鹏是个非常细心的人。有一次出国比赛,比赛完了队友们照例结伴出去逛街购物看风景,但在回宾馆的路上,走着走着却不见了小鹏,队友们联想到当地社会秩序不好,要是小鹏被人劫持了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于是全体沿路返回寻找。结果在一家药店找到了李小鹏,只见他连比带划,满头大汗地和老板“交流”着。原来,他想到父亲肠胃不好,进药店给父亲买药去了。
奥运比赛结束后,想到儿子很快要从雅典回国了,为了不影响他的情绪,潘建国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了自己的精神状态。小鹏回家的前一天,她专门到一个从不去的名店做了一次美容美发,并精心为儿子准备了一束鲜花。她还邀请了不少亲友以及小鹏原来的教练、队友和邻居,组成一个庞大的亲友团去迎接他,为的是给儿子一些心理安慰。
新房装修时,潘建国特意选了一间朝阳、最大的房间作为儿子的荣誉室。小鹏在家的两天时间里,妈妈和第一次回新家的儿子在荣誉室里聊了很多,帮儿子分析失利的原因。潘建国认为由于状态和伤病的影响,小鹏没能成功,但他的技术不存在问题,她在网上查过,他的“招牌”动作“李小鹏跳”和“李小鹏挂”仍然引领了当今世界男子体操运动的潮流,一两年内没有人能够完成这两个动作。失利的李小鹏回到家时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妈妈能理解。她安慰小鹏,你现在才23岁,今后几年在技术动作方面还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前国家队的李东华31岁时还代表瑞士拿了奥运会鞍马冠军。李宁也是将近30岁才创出他运动生涯的辉煌。只要有勇气,没有过不去的坎。妈妈还告诉儿子,家里随时准备着为他服务,需要的话甚至可以去北京照顾他的生活。最后,妈妈慈爱地拍着儿子的肩头说:包括妈妈在内的所有亲人都期待着你的再次成功,也相信你有能力再度辉煌。

后记
百年奥运,回归故乡。现代奥林匹克史上最精彩、最成功的一次奥运会在她的故乡雅典落下了大幕了。这次盛会造就了一批英雄,同时也让不少昔日的英雄走下了神坛。人们为成功者欢呼,为失败者惋惜,当然也少不了嗤笑和不屑。
然而时间终究会冲淡一切,运动员们也最终要回归往日枯燥艰苦的训练。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和经历的苦难一般人难以知晓,而身后那个沉甸甸的家才是他们疲倦的心灵栖息的港湾,只有家中的至亲至爱才是真正喜他们之喜,悲他们所悲——冠军只有一个,在冲刺的路上,多数人只能以失败告终。厚望之下,功败垂成,他们的家人便要和他们默默地承受着骂名和压力。
“金牌诚可贵,银铜价也高。只要曾拼搏,无牌亦英豪。”这首套用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诗句,恰恰反映了体育运动的内涵。几年后,运动员将离开他们为之洒下过血汗和泪的舞台。功名利禄身外事,留下的真实便是他们曾为了那方舞台的精彩拼搏过,他们身后的亲人为他们牵肠挂肚过,为他们默默奉献过。于是我想,手捧鲜花的英雄和为之付出过的人们同样值得喝彩;落寞的选手和他们的亲人同样可亲可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