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东西,你没遇到,没见过,不意味着不存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2
写在前面的话:以下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豆瓣贴),实在意难平,如果你不相信这世上还有真爱存在,篇幅会有点长,请耐心往下看!

01

你信这世上有真正的爱情吗?

我问过那个人,她只浅淡一笑,笑里的笃定和温柔,我至今犹记。

她说: “有些东西,你没遇到,没见过,不意味着不存在。”

若人类把十四岁的爱情当真 ,便不会有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的千古悲剧, 若十四岁的他们被看见被尊重 ,她会比所有人幸福!

可是她终于倒在了他离开的第十个年头,留下一个尚不足月的女婴。

她走得很决绝,她熬不住了。

我想,她其实早就死在了他离开的那天。

朋友们说起时,只是惋惜,她是很温暖的人呐,也许,她心里的他,早在另一边等待,因为他最见不得她孤单!

我去姑姑家的时候,看见表姐的照片被随意摆在客厅一角,照片里的她,一如既往的好看,是那种自然而然端庄大气的美感。

妈妈说: “你姐这一走,大过节的,你姑姑姑父心里肯定不好受,你买点东西去看看。”

当我提着礼盒上门,发现他们家很热闹,姑父坐在麻将桌上,跟三两好友一边吹牛一边碰牌,姑妈接过我的东西,虽是笑着,可那笑容,有些尴尬。

当发现我的目光扫向姐姐的照片,姑妈的尴尬更重了些: “你去里屋坐。”

这里我来了无数遍,姑姑家的氛围总是怪怪的,墙上贴满了表姐从小到大的奖状,柜子上也摆满了奖杯。

我径自去了表姐曾经的房间,每年寒暑假,我有大半的时间是在那里度过。

这个家,到处充斥着不合时宜的“荣耀”,没有人间烟火气,我也从没见姑姑姑父对表姐温声细语,而但凡涉及父母,表姐总是避而不谈的。

她并非完人,她所有的委屈或脾气,都对着那个人宣泄完了。

从十四岁遇到他,到二十岁他离开,一个女孩儿整整六年的成长,她每个快乐或难过的日子,他都在。

对表姐来说,他是比父母还要亲近的人。

在她去世的半年后,她的父母日子如常,这里不像个失去独生女的家,我坐了一会儿,只觉得彻骨的寒,表姐在这个家生活了二十几年,没感知过寻常人家的温馨。

她身上所有温柔的特质,都是那个人教会她的。

她记得,十四岁那年夏天,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他端着一碗饭,坐到她对面,很认真地看着她,皱着眉道: “你怎么总是不好好吃午饭,我以后照顾你好不好?”

那是少年的表白,直接又可爱。

表姐说,那个场景,她在梦里梦过无数次,像慢镜头,拉长了那天的太阳,她看向自己的影子,刚回答一句: “好啊。 ” 下一秒,他变成了二十岁的他,站在她面前,笑得凄苦,他说: “小晚,对不起,这次我要说话不算话了。”

姑父是高中校长,姑母是主任医师,表姐是优渥家境下的乖乖女,不允许行差踏错。

有些事,并非人为,而是天意, 表姐跟天意抗争了十年,最终以性命相抵。

临走前,姑母抓了抓我的手,我在门口停了一下,她神色有些难堪,欲言又止,我耐心地等了一会儿,她开口道: “小小,你表姐的事,到此为止吧,日子还得往前过对不对?”

离开姑父家,那扇门关闭的一刹那,我居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我明白,对外宣称表姐是产后抑郁,自杀这个贬义词,姑父家羞于启齿,姑母的意思很明确,大家都不要再讨论了,就当这个人没存在过,表姐的任何痕迹,都让他们“蒙羞”。

表姐的孩子,被送到了爷爷奶奶家,她不知道,她的外公外婆,宁愿做公证,将所有遗产留在她名下,也不愿多看一眼。

我倒吸一口凉气,幸好她还小,幸好她什么也不知道。

否则,她要如何面对这淡漠到骨子里的“亲人”们?!

02

表姐刚去世的时候,姐夫叫我去整理遗物。

他说自杀前,没有征兆,家里都找遍了,向晚没给父母、丈夫、公婆、朋友甚至自己的亲身骨肉留下任何话。

我依稀记得,前夜她打电话时,顺带着说了一句: “明天他生日。”

我当时为什么没在意?!如果我敏锐地觉察到,表姐是不是不用死!

十年!我们都以为她放下了,可当我打开那个抽屉, 好似打开了表姐封锁了十年,千疮百孔、不堪重负的那颗心。

抽屉里散落着抗抑郁药,还有一个被撬开了的铁盒子,有翻查过的痕迹。

失去女主人的家,很乱!

姐夫想不通,说为什么?

我反问他:“你不知道?还是假装不知道?”

在嫁给他的两年里,她不止一次对我们说: “我原本可以很幸福。”

表姐独自抗争了八年,姑母拿性命逼她,最后表姐顺从了,认命了,二十八岁时,跟姐夫相亲后火速结了婚。

姐夫在两年时间,升任银行高管,外人眼中的金龟婿。

我不知道他们婚后生活究竟是怎样,也许平静,也许跟千千万万夫妻一样,相敬如宾。

姐夫对表姐也算不错,并不过多干涉。

而这一切自由的背后,不过是相对的“放养”,他在外面包小三,表姐知道,却从不过问。

大概在表姐心里,她早就嫁人了,眼前这一副躯体,只为了给家人一个所谓的交代。

我当着姐夫的面,把铁盒子带走了,我说: “这是姐姐的东西,不属于这个家。”

有人说,时间可以将所有“热爱”消磨殆尽,可表姐啊,你为什么不?

十年! 人身上的细胞,全部换一遍,只需要七年 , 你该是一个全新的人,你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你该活成你自己!

她未必不知道,可人类的悲剧, 就是那无法逾越的知道与做到之间的鸿沟。

我若不曾听闻那些前尘过往,大概也会觉得表姐痴傻,可作为事件的旁观者,作为青涩初恋的见证人,这一路走来,他们有多不容易,又有多幸福,我全明白!

故事的男主人公,生命定格在二十岁,才二十岁,多年轻, 总以为岁月悠长,他还有很长很长时间去证明给表姐的父母看。

家庭背景再不好,沈渔从未自卑过,被表姐的爸妈再不认可,沈渔从未放弃过 ,以他的资质,若奋斗十年,未必比姐夫差。

他是我见过最宠女朋友的男孩子,大概因为父亲早逝,母亲体弱多病,常年卧床,家里家外,沈渔都要独自承担,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学会了照顾妈妈。

“那时候年纪小,个子还没长,炉灶又高,只能搬个凳子炒菜,窗户是够不着开的,弄得满屋子油烟。”沈渔说这话的时候,是带着笑的,也许因为早熟,他总给人一种可靠感。

从那么艰难的环境里走过来, 却活得太阳一般,那么明亮 ,一遍遍不厌其烦地驱散着表姐心里的阴霾,在一起那六年,他们从没吵过架。

我屁颠屁颠在中间,帮他们偷传过不少情书,为他们的地下恋情,立过不朽战功,一包辣条或者一包唐僧肉,是我的酬劳,我为此乐此不疲。

铁盒里是很有年代感的大头贴,还有一叠子旧照片,看着像手机里导出来打印的,有沈渔的独照也有两人的合照,每一张背后, 都细心备注了时间、地点和情景 ,我看着那些照片,一张一张翻过去,心跟着抽痛。

以至于没办法再看下去,匆匆封住了铁盒。

因为悲凉!铺天盖地的悲凉,比悲伤更悲伤的事, 一种巨大的无力感包裹着我。

我一个旁观者,都不忍卒读,更何况,亲历者。

她就枕着这样的旧事,熬了多少不眠夜。

多般配多美好的两个人,可惜隔着十年,双双都赴了黄泉。

后来回想,沈渔像谁,刘昊然,是我觉得最接近的气质,他的轮廓也许没有明星惊艳,但走来时,那种迎面而来的亲切和阳光,总能把附近的人,都照的暖暖的。

表姐则像清瘦娇小版的新垣结衣,十四岁之前,她顶多算是孤僻少女,身边也只有我常常跟着,遇到沈渔后,两人的行为举止,就越来越像,表姐笑起来,是真的很漂亮,长大以后,比从前多了一份温润,她的身上,一直有沈渔的影子。

沈渔家境不好,宁可自己省,吃穿用度却从不亏着表姐,大学里也是各种兼职,专业金融,辅修法律,时常帮着老师研究课题,以争取多一点奖学金的机会。

“别的女孩子有的,你也要有,我还要努力,让你比她们拥有的更多。” 多骄傲又多孩子气,可他从来不开玩笑,说到做到。

大二那年情人节,恰好是寒假,沈渔留校兼职,瞒着表姐偷偷坐了几小时的大巴,回到老家来找她。

却碰上了姑姑姑父逼着表姐相亲,对方是个条件很不错的人,按他们的话说,叫 门当户对。

姑父得知沈渔来了,怕他坏事,就把表姐关在房间,不允许出门。

男生怕他们之间矛盾激化,就发信息安稳住表姐的情绪,叫她别急,又怕她不开心或者受委屈,就跑回她家楼下站了一整夜。

多偶像剧的情节? 可戏剧源于生活却不及生活狗血。

第二天一大早赶回去的路上,天太黑路太滑,沈渔出了车祸······

表姐说:“他发我的最后一条信息,叫我开心点,别想太多,说万事有他。”

得知消息的当下,她先是不信:“怎么可能,昨晚上他刚来看过我,哝,还给我发信息呢,他早上他······”一再确认后,才反应过来, 她的爱人没了,真没了!

于是就疯了一样哭啊闹啊,平日里温顺乖巧的表姐,跟中了邪一样,那么娇小的一个人,几个长辈拉都拉不住。

后来突然就平静了,不提了。

姑姑姑父,没觉得这是多大的事,怎么就要死要活的了?

他们那个年代,只要物质相当,没什么短板,情啊爱的,能吃还是能用?生死相许的爱情,不在他们的认知和理解范围内。

为什么在经历过“非你不可”的青葱年代后,还忍心将屠刀挥向下一代?

有人说,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现实,如果沈渔还活着,排除万难,有情人终成眷属,还会幸福如初吗?

会! 如果是别人,我也许给不出这么肯定的答案,但是他们,我非常肯定,一定会!即使爱情转化成了亲情, 他们一定白头到老,恩爱一生。

所以老天嫉妒了,夺走了表姐的一半,自那一半失去后,表姐也活不成了,或者说只是个活死人罢了。

沈渔死后,我曾陪着表姐去看过他的母亲,病床上的她,状态很不好,行将就木,儿子再一去,对她打击太大,一年后也去世了。

我回想当年的画面,实在叫人心神俱裂, 两个最爱沈渔的女人 ,在那样的境遇下相见,双双哭得不能自已。

表姐见了他妈妈,扑通一声跪在床边,磕头认错,连说对不起对不起,沈妈妈说, 自家儿子没福气,我虽然不怨你,但还是请你以后别来了。

表姐就再没去过那家医院。

沈渔葬在什么地方,表姐至今都不知道,沈家人不告诉她,倒不是刻意不告知,只是都不想主动提及。

不用坟冢, 表姐将他供奉在心里 ,日日夜夜祷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总觉得他还会回来。

“我原本可以很幸福。” 这是表姐反反复复念叨的一句话。

03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十四岁时所具备的爱的能量,该是他成年的很多倍,多数人在十四岁的爱情被父母、被家庭、被自己扼杀后又被狠狠嘲笑了,假如人类把十四岁的爱当真,假如人类容忍十四岁的人去爱和实现爱,人类永远不会世故起来!

而那个少年,那个温柔细心的少年,那个说要照顾她的少年,那个在球场飞扬跳脱的少年, 在二十岁时永远地沉睡过去了!

这之后过了很久,久到我们都以为表姐把那人忘却了。

大家怕她伤心,也从来不提。

只是,那个曾经鲜活的表姐,越来越沉默,后来我们各忙各的,很少联系。

有天表姐说,想出去旅游,我说好啊,于是便定了一家旅行社。

那天晚上,在厦门海边,衬着层层叠叠的海浪声, 表姐第一次主动提到了那个人。

我才忽然惊觉,原来,表姐一刻也不曾忘记, 说是不曾忘记,因为从来不需想起, 他成了她心里的影子,跟她共享一个躯体。

而在海边讲出的那段话,表姐说得平静,我却一辈子也忘不掉。

“小小,我最近常常梦到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天特别黑,路灯也没有,就是一中到我们家的那条小路,爸爸妈妈只关心我成绩有没有退步,却从来不问我一个人走这么黑的路害不害怕,其实我一点都不害怕,因为我记得有个人一直挡在我前面,我坐在那辆破车上抓着他的衣服,他讲很多笑话逗我开心,他侧着脸跟我说物理题的时候好温柔,他一次又一次跟我说让我一定要等他,我在梦中也无数次答应了他,我说我一定等你。我当时觉得那条路怎么这么短啊,虽然天黑,但是因为有他在,觉得路一点都不难走。”

“可我现在开着汽车,大城市哪里都有灯,几乎看不到全黑夜了,但为什么走的那么困难,看不到尽头。”

“我真的害怕我有一天忘记那辆自行车了,我怕我忘记那个人的脸了,如果那个人还在,他肯定让我比现在过的好。”

“我等了他那么久,他怎么还不来呢?”

“他送我的边城我又看了一遍,也许不会回来了,也许,永远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小小,我难受。”

我看向表姐,她周身有一种荒漠般的东西在蔓延,瓦解了她的明艳她的生动她所有的活力,还是说,她已经被吞没了,在那种窒息的境遇下,苟延残喘了十年。

她已经不是那个满脸骄傲地对我说: “我就是信他!就是信。” 的女孩子了。

姐夫出轨的事情被戳破后,姑父姑母劝姐姐: “哪对夫妻不是磕磕碰碰的,都是这么过得。”

“这么过得?怎么过得?我从前是怎么过得?”表姐冷笑,笑得越来越大声,也许那时候,她已经陷于一种病态,跟沈渔之间甜蜜的回忆,再不足以支撑,她的精神世界失去了最后一根柱子。

她从前是怎么过得,我最清楚, 从前有个人把她捧在心尖上,容不得一点点欺负。

沈渔,有人把你爱人欺负成这样,你怎么还不回来?

怪力乱神实属子虚乌有,在他们这,我倒期望着出现什么奇迹,太苦了!他们爱的太苦了,表姐活得太苦了。

原来,真的有人隔着阴阳,继续相爱很多很多年。

沈渔从没自卑过,也从没觉得配不上表姐,面对姑父的刁难,沈渔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现在没钱但是我会努力爱她,在这方面我可以配得上,给我几年的时间,我会努力赚钱让你们觉得我在物质方面也可以配得上她。”

一个敢爱,一个值得被爱。

表姐气质娴静,一身黑色大衣,围一条灰色围巾,素色简约的搭配,总能被她演绎得很高级,人又好,极温柔贴心,很多次,都是在下雨天,我忙忙慌慌找人求助时,发现背包里早已放好的伞。

两个人,如此相似,可靠温暖,相匹配的人格魅力,这才叫势均力敌的爱。

在爱沈渔这件事上,表姐唯一后悔的是,出事那天,她为什么就从了父母的管制,为什么没劝他早点回去, 她只是想多看看他,再多看看他······

表姐的追悼会上,来了很多昔日高中好友,他们回忆着,唏嘘不已: “沈渔人长得帅成绩又好,升旗仪式是他俩,主持也是他俩,全年级都羡慕向晚,也嫉妒向晚,沈渔走得时候,所有人都恨死向晚了,可现在,她也走了,还怨什么,只觉得她可怜,他俩都可怜。”

也有人说,如果不是那场意外,男生未必能实现他全部的承诺,到最后左不过面包和爱情的矛盾。

如果一个从十四岁到二十岁不离不弃对你死心塌地天天晚上送你回家,省吃俭用给你买好东西,情人节因为他你和父母吵架,害怕你难过所以在你家楼下站一夜陪你,被你爸妈各种侮辱都没说放弃你的男生都不值的相信,那还该相信谁?那个养小三的姐夫吗?

爱情不该用年龄划分,任何年纪,都会也都值得遇到,只是在万千真情中,年少的最真挚!

每当我不相信这世上有真正的爱情,我就会想起表姐,想起她曾经那么骄傲宣誓: “我就是信他!就是信。”

想起她眼里的笃定和温柔: “有些东西,你没遇到,没见过,不意味着不存在。”

喜欢请关注个人公号 “待青山见我”, 让世界看到更多感动!

或移驾今日头条,关注 “姑姑会咕咕” ——同篇文章下,可发表评论。

快去一吐为快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