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好吃的面条教案反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2
1. 好吃的面条教案常识课
好吃的面条教案常识课 1.幼儿教案(美味的面食)怎么写
不知道你的活动对象是什么年龄斑,大、中、小班同样的主题需要不同的教学设计。

先给你找份大班的看看大班科学活动:美味的的面食 一、活动目标: 1、对面食感兴趣,感知面食的多样性,体验、交流吃面食的快乐。 2、了解面食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几种常见的面食烹饪制作的方法。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二、活动准备: 1、小猫图片、面粉盆、台布、毛巾、保鲜袋子;发酵的面团、音乐、录音、面点师傅等 2、面食若干:面条、馄饨、饺子、面包、馒头、蛋糕、油条、大饼、萝卜丝饼、麻花等; 3、卡片:蒸、煮、炸、烤; 4、课件:面粉的来历、好吃的面粉课件好吃的面食; 5、幼儿操作卡:好吃的面食。

三、活动过程: (一)顽皮的小猫掉进面粉盆激趣。 有一只小黑猫,非常顽皮,整天在家跳上跳下。

这不,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盆里。哎呀,小黑猫怎么啦?怎么会变成白猫的呢?(原来,小黑猫掉进了白白的面粉里,快回去洗个澡吧!) (二)说说面粉的来历,歌曲总结。

点击课件:你们知道这白白的面粉是用什么磨出来,麦子又是谁种出来的? 歌曲整理(旋律自配):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麦子磨出来。黄黄的麦子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三)自由发现面食的多样。 1、白白的面粉有什么用?可以加工什么? 2、幼儿自由讨论。

3、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面食,我们一起去看看、说说,它们是什么,是什么样的? 4、(1)幼儿说说:你看见什么?它是怎样的? (2)在这么多面食里,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5、及时出现烹饪方法的卡片图,以问答、对唱的方式小结面食的烹饪方法。 儿歌:好吃的面食哪里来?白白的面粉做出来。

油条、麻花怎么来?油条、麻花炸出来。 馄饨、饺子怎么来?馄饨、饺子煮出来。

面包、蛋糕怎么来?面包、蛋糕烤出来。 馒头、包子怎么来?馒头、包子蒸出来。

各种面食做得好,小朋友吃了身体好。 (四)多渠道获取面食的信息 1、除了这些面食,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面食呢? 2、利用多种渠道了解面食信息: (1)图书(花式面食); (2)录音(面食自述): 小朋友,你们吃过面食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面食城去看一看,有哪些好吃的面食吧!小朋友,我是面条,我长得细细的、长长的,还滑滑的呢。

我的味道可好啦,人们都很喜欢我!变变变,我变成龙须面;变变变,我变成刀削面;变变变,我变成手拉面。当我变成方便面的时候,人们外出时,只要带上我,就能吃到鲜美的面条了;当我变成长寿面的时候,人们都会把握请上餐桌,让我给他们带来好运呢,我还能变出很多种类的面条呢。

Hello,我是面包,我长得胖胖的、软软的,闻起来还香喷喷的呢。我的形状可多啦:有圆圆的、有长长的;有的像贝壳、有的像小花,而且,还很有营养呢。

大家好,我是麻花。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叫麻花吗?仔细看一看。

原来呀,我们两个好朋友紧紧的缠绕在一起呢。咬一口,硬硬的;嚼一嚼,香香的。

我们家族里面最有名的就数天津十八麻花了。有机会呀,你们一定也要尝一尝哦! 我是香香甜甜的蛋糕,你们一定都吃过吧。

我的品种有很多:有小的鸡蛋糕、大的奶油蛋糕、巧克力蛋糕,有的蛋糕身上还有各种新鲜的水果呢,可好吃啦。你们还吃过哪些好吃的面食呢?赶快再去和好朋友说说吧! (3)电脑“好吃的面食”; (4)增放的面食。

3、小结:面食不 仅种类多,而且还是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之一呢。有些老人们过生日,要端上长寿面,代表吉祥与健康;北方的人们还以面食为主食呢。

2、品尝好吃的面食,及时记录并交流品尝的面食。 介绍操作卡:把尝到的好吃的面食记一记、画一画。

画样子、选择勾画烹饪方法、画面食的颜色、选择勾画口感:甜或咸,软或硬。 (五)观看面点师傅表演拉拉面,幼儿模仿体验。

1、这么多好吃的面食,是谁加工出来的?请出师傅表演拉拉面。 2、跟随师傅体验:小小拉面师。

(揉、拉、甩等) (六)迁移经验,创造体验。 1、如果你是面点师傅,你想做出什么好吃的面食呢? 2、幼儿简单交流;洗手自制创想的面食。

四、延伸活动: 幼儿继续自制创想的面食;品尝、交流吃面食的快乐。
2.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吃拉面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长长的面条》,感知柔软物体发生弯曲、盘绕、伸直等变化。

2、大胆想象长面条的形状变化以及形变之后的用途。

活动准备:

故事磁带,长绳子,毛线,白纸,水彩笔,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小象的长面条

1、有一只小象想做拉拉面给朋友吃。

2、小象看到弯弯曲曲的面条。小象会觉得面条像什么?他们会怎么玩呢?

3、教师借助长绳子进行引导,并把幼儿的想象用简笔画在黑板上表示出来。

4、小狐狸看到了这根长长的面条,眼睛一亮,你觉得他会怎么做呢?

5、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用简笔画表现幼儿想象的场景。

(激发幼儿想象时,要注意两个要点:一是帮助幼儿理解面条细长柔软的特点;二是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经验展开想象。)

二、弯弯直直的长面条

1、教师带来一个故事,里面的小鸟和小狐狸也看到了小象在、的这根长面条。故事里的小鸟和小狐狸会拿面条做什么?

2、教师完整讲述,幼儿阅读故事画面。

(讲述小象拉面时,应该用肢体动作和神态表情突出表现小象的力气大,作出一根特别长的面条的情景。)

3、故事里,小鸟把长长的面条当作了什么?是怎么玩的?

4、小狐狸把 长长的面条怎么了?

5、我们小朋友也想到拿面条当绳子玩吗?

6、长长的面条一会弯弯的,一会直直的,可以有很多的变化。

三、如果,我有长面条

1、完整倾听故事录音。如果你有一根很长很长的面条,你觉得像什么?会拿它怎么玩呢?

2、今天我们要来画一张很有趣的画。两个小朋友合作,先商量要用长长的面条做什么,然后画出来,再用毛线在画的面条上进行装饰。

3、幼儿两个人一组进行讨论。教师观察、引导,请几位幼儿表述自己的想象。幼儿大胆想象,自主作画
3.镇海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一个面条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在观察了解煮面条过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表演。

2.幼儿能听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3.发挥想象,体验用动作表现内心感受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煮面条的过程。

2.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

1.随音乐进入教室。

2.出示:“神秘的宝物”,引起幼儿兴趣并导入课题。

3.回忆下面条的整个过程,引导幼儿想出面条的动作并表现出来。

(1)刚刚下到锅里的小面条是什么样?

(2)面条是突然变软的?还是……?)

(3)小面条变软了,沉到锅底,水沸腾了,面条怎么样了?

(4)关火后,小面条是怎么样的?

4.把幼儿想出来的动作串起来,与幼儿一起表演。

5.教师引出舞蹈名称,请幼儿听音乐的变化。

(1)放录音,请幼儿欣赏后回答问题。

(2)分段欣赏,幼儿进一步感受乐曲变化并表现下面条的过程。

6.听音乐完整表现。

7.教师带幼儿出活动室。
4.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吃拉面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长长的面条》,感知柔软物体发生弯曲、盘绕、伸直等变化。

2、大胆想象长面条的形状变化以及形变之后的用途。 活动准备: 故事磁带,长绳子,毛线,白纸,水彩笔,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小象的长面条 1、有一只小象想做拉拉面给朋友吃。

2、小象看到弯弯曲曲的面条。小象会觉得面条像什么?他们会怎么玩呢? 3、教师借助长绳子进行引导,并把幼儿的想象用简笔画在黑板上表示出来。

4、小狐狸看到了这根长长的面条,眼睛一亮,你觉得他会怎么做呢? 5、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用简笔画表现幼儿想象的场景。 (激发幼儿想象时,要注意两个要点:一是帮助幼儿理解面条细长柔软的特点;二是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经验展开想象。)

二、弯弯直直的长面条 1、教师带来一个故事,里面的小鸟和小狐狸也看到了小象在、的这根长面条。故事里的小鸟和小狐狸会拿面条做什么? 2、教师完整讲述,幼儿阅读故事画面。

(讲述小象拉面时,应该用肢体动作和神态表情突出表现小象的力气大,作出一根特别长的面条的情景。) 3、故事里,小鸟把长长的面条当作了什么?是怎么玩的? 4、小狐狸把 长长的面条怎么了? 5、我们小朋友也想到拿面条当绳子玩吗? 6、长长的面条一会弯弯的,一会直直的,可以有很多的变化。

三、如果,我有长面条 1、完整倾听故事录音。如果你有一根很长很长的面条,你觉得像什么?会拿它怎么玩呢? 2、今天我们要来画一张很有趣的画。

两个小朋友合作,先商量要用长长的面条做什么,然后画出来,再用毛线在画的面条上进行装饰。 3、幼儿两个人一组进行讨论。

教师观察、引导,请几位幼儿表述自己的想象。幼儿大胆想象,自主作画。
5.关于小班社会特色家乡的美食拉面的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家乡的美食和风土人情的了解,体会美食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知道不同地区的人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美食也各不相同。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更多地了解家乡。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家乡美食和家乡的风土人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长在阳江,但你对阳江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阳江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在这里,有许许多多的让人谗得口水直流的美食。让我们到阳江美食街去逛一逛?(出示阳江各种美食的图片)。你们都看到了有什么? (猪肠碌、炸芋头、白沙鹅乸饭、阳江刀切仔、叶贴)还可以说说你们去各大酒楼吃过看过的美味佳肴吗?请说说:(白切鸡、港口的海鲜、炭烧蚝„„)

看过后有什么感受呢?(每个地区的美食都不一样,品种多)(板书:品种多)

同学们你们说对了,不同地区的人们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饮食习惯也各不相同,当然,当地的特色美食也各不相同。好,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家乡的美食。
6.小班常识:小吃真多呀教案
活动目标:1、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吃的味道。

2、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活动重点: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难点:用语言描述小吃的味道。活动准备:图书区:家乡小吃图片。

娃娃家:用小吃招待客人。手工区:广告纸、卡纸、橡皮泥、美工用具。

活动过程: 一、介绍活动材料。 1、我们是哪里人呢?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特色小吃?你吃过这些小吃吗?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味道的?图书区里有这些小吃的图片,请你和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说一说。

2、这些小吃也可以用来招待客人,请你用这些小吃到娃娃家里去招待你的客人们吧! 3、家乡的小吃,我们也要以把它们做出来,老师准备了橡皮泥,请你把吃过的小吃做出来吧! 4、你看过哪些小吃的包装,这里也有一些小吃的包装袋,你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扮它们吗? 二、幼儿选择区角。 1、请幼儿自选进入区角进行活动。

三、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1、帮助图书区的孩子进行介绍、讲述。

2、观察装饰包装袋孩子活动情况给予相应帮助。 3、组织娃娃家的孩子进行表演、对话。

四、幼儿整理操作材料. 五、评价本次区域活动的情况。
7.求幼儿园中班《好吃的食物》主题下的优秀教案
好吃的食物教案 大班主题系列活动:好吃的食物 [主题产生及目标] 每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养成一些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比如我们班有的孩子挑食、偏食(不喝牛奶、豆浆、不吃肉、不吃青菜)还有的孩子用手抓菜、抓饭、乱洒饭等现象,这些不良的习惯直接影响幼儿身体发育和健康,所以我们选择了《好吃的食物》这个主题。

目的就是通过这个主题帮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培养幼儿均衡饮食和良好的进餐习惯、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主题的开展] 主要是以“一个中心、两个分支”进行。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以“食物”为中心,首先让孩子做小厨师加工制作各种好吃的食物,逐渐带领幼儿走进丰富多采的食物世界进行观察、认知;其次,通过让幼儿到“娃娃餐厅”里做客,让孩子在待客、做客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文明进餐习惯和饮食习惯。 [环境创设] 主要根据食物的分类创设了:自选水果树、蔬菜加工厂、小小食品店、蛋奶肉拼盘、娃娃餐厅等几大区域。

各个区域内有各种食物和若干可操作材料:各种图片图书,自制的树,画有水果图样的空白纸,各种厨房用具碗、盘、面板、刀、模具等,生活用品玩具若干,这些环境的创设让幼儿能亲自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有一种亲切感,真实感。 [主题开展过程中的几个特点] 1、充分运用食物,使幼儿全身心投入。

活动中我们准备了大量的食物,让孩子亲自闻、尝各种水果,蛋、奶、肉,或者品尝用简单烹调方法做的菜,他们个个心花怒放,真切体会到食物的好吃,在吃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再如,小小食品店中,我们一开始投放橡皮泥,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团、捏、搓出饼干、面条,但是我们感觉食品店,就应该让幼儿真的来做食品,我们又投放了和好的面团,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他们个个撸胳膊,攥袖子赶快洗手,争着做各种面点,那高兴劲就甭提了。

有的还捏出小水饺、小馄炖等等。最后我们把小朋友做的小食品拿到伙房做熟,让孩子们品尝,他们吃着自己做的美味,脸上个个洋溢者着成就感。

2、利用幼儿感兴趣的食物,进行计算内容。 兴趣是幼儿一切活动的源泉,是幼儿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活动中的水果、蔬菜幼儿很熟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而且味道好、能品尝,孩子很感兴趣。

我们充分利用这些食物进行数学活动,如:点数、大小排序、分类等活动,平时枯燥难懂得数学活动有了这些蔬菜、水果的加入,变的生动有趣了,苹果和葡萄比大小,我帮蔬菜找朋友、水果娃娃、蔬菜宝宝去旅行等等,孩子们和这些水果、蔬菜做了朋友,他们在活动中主动探索、乐于发现。 3、通过让幼儿进行简单的进餐纪录,培养均衡的饮食习惯。

我们设计了“幼儿进餐记录单”让他主动参与记录,用来简单评价自己一日进餐情况。记录单上画有各种食物的图样,(水果、蔬菜、肉、蛋、面食等)每天早饭、午饭、点心后让幼儿将吃过的食物在记录单上找出来,并且涂上颜色,下午离园前,我们一起来看着记录单回忆一下今天都吃了什么,自己认为那一种食物最好吃,那一种吃的多,哪一种吃的少。

老师给予正确的评价,并且及时鼓励表扬进餐有进步的,不挑食不偏食的孩子,这样逐步培养了幼儿均衡的饮食习惯。 4、拓展知识,让幼儿初步的掌握食物的分类。

小班幼儿对分类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班孩子已经认识了各类食物的特征,通过进餐记录对各类食物也有了一定的掌握,所以在主题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设计了“开超市”这个游戏,让幼儿来巩固食物的几大类别,形成类概念。进行这个活动既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生活,有能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乐于参加搬运、购买,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食物的几大类别。

[活动反思] 以上这四点是我认为活动中有特点的地方,下面我再说一下活动的反思: 通过这个主题活动,幼儿掌握了各种食物,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并体会到制作食物、与人分享的乐趣,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文明进餐习惯,及良好的饮食观念。现在抓饭、抓菜的现象没有了,个个能将饭吃净,不倒饭、不浪费。

孩子们不但自己不挑食,而且还会告诉别人:“这种水果蔬菜有营养,都要吃掉;什么都吃才能长的高,不生病等等。” 看到孩子们进步的同时我们感觉到不足之处: 1、活动中有一些地方没有大胆的放手,今后应该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充分地体验、操作。

比如:食品店里的面团,当时害怕孩子弄不好,直接老师和好的,我们意识到,应该让孩子自己动手和面,以便让他观察到面与水的混合过程,亲手和出面团,这样他们会更加投入的制作食物。 2、主题进行过程中,对水果、蔬菜、肉食、面食这几个方面了解掌握的较多,对蛋奶类涉及的稍少一点,主题应该延长时间在蛋、奶方面再进行一些操做、体验会更全面一些。

3、主题进行前,我们应该对幼儿进行身高、体重方面的测量,主题进行后定期测量、记录前后对比有一定的说服力,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虽然一些在饮食方面进步大的孩子身高、体重我们看到、感觉到,但。
8.幼儿园幼儿园大班手工臊子面教案
提供一篇类似的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园优秀教案《做面条》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学会随意剪长方形纸条(面条)。

2、教幼儿正确使用剪刀。

3、朋友幼儿对剪纸的兴趣。

活动准备:

剪刀幼儿人手一把

纸张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1、教师以娃娃哭了的口吻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听,娃娃怎么了?(她好像哭了)

娃娃为什么哭?肚子饿了吗?怎么办呢?对了,我们给娃娃做好吃的面条吧。

2、呈现逼真的面条范例,引导幼儿观察面条,了解面条的特点。

(1)教师:面条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面条细细的、长长的)

(2)教师:面条是怎么做出来的?

展示提前做好的一盘面条。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双手是怎样协调把面条剪好的,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穿在剪刀的小洞洞里,大拇指朝上,食指朝下,先把纸的一端开始顺着一个方向轮流的往下剪。

3、幼儿自由剪纸面条,教师进行指导。

重点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剪纸,和使用剪刀。

(1)教师交代剪面条的要求。

教师:今天娃娃肚子饿了,小朋友来剪面条喂娃娃好吗?

教师再次提示幼儿使用剪刀的方法。

(2)幼儿剪面条,教师注意观察个别幼儿,指导幼儿完成作品。也可以和幼儿一起剪面条。

4、面条剪好了,我们给面条加点什么呢。

教师:面条做好了,我们在家和幼儿园吃的面条要加些什么上去呢?

引导幼儿凭借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在家吃的面条有什么?

教师小结:还要加一些好吃的肉片、蔬菜和蛋黄哦!

我们把桌上的有颜色的纸分别剪成好小好小的颗粒,把它们都放在面条里,既好看又好吃!

5、幼儿互相欣赏自己做的面条。

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剪面条的,将自己的面条喂给娃娃吃。

表扬剪面条剪的好的小朋友。

表扬使用剪刀使用的好的小朋友,并鼓励小朋友向他们学习。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区域活动时巩固学习剪面条的知识,继续做好吃的面条。

引导幼儿回家叫爸爸妈妈买一把剪刀学者剪不同形状的纸。

【更多幼儿园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9.大班美术手工制 *** 吃面条的小猪教案
面食小猪全身的做法小猪馒头小猪馒头的做法主料面粉 (250g) 水 (125g) 酵母 (3g)调料红豆沙 (适量) 红色素 (1滴)厨具蒸锅1酵母放进水里溶化后倒进面粉里,揉成光滑的面团2盖上保鲜膜,放温暖处发酵到2倍左右的大小3发好了之后,取出揉匀排出空气,分成40g一个小面团,在将每一个揉圆4取剩余的一块面团里面滴入1滴红色的色素5揉成粉红色的面团6将豆沙馅也分成8个小圆球7去一个小面团,擀成圆皮包入豆沙馅后,搓圆8取粉红色的面团,做成耳朵,鼻子9将耳朵,鼻子按上去。

用牙签扎2个孔,塞进黑芝麻作为眼睛10做好之后,把所有的生坯放在蒸笼上,盖上盖子发酵15分钟。然后冷水入锅,中火蒸上15分钟左右,关火后3分钟再揭开盖子小窍门:1.和面得时候,水不要一次加入,最后留20g酌情的添加,面团尽量和的硬一点!2.粘耳朵,鼻子的时候可以沾点水更好造型!3.关火之后,一定要等上3~5分钟再揭开盖子。
10.吃出健康 中班常识教案
活动目标:

能正确进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餐桌、餐具、自制的"鱼、肉、蛋、菜"等食物。

情景表演:我会正确进餐。

幼儿活动操作材料"健康·正确进餐"。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看情景表演"我会正确进餐"。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段情景表演,请小朋友认真看看看表演里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表演。

3.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刚才的表演里发生了什么事?(幼儿回答)

4.师:表演里讲的老师坐在餐桌前一手拿勺一手扶碗,专心吃饭。饭、菜、鱼、肉、蛋样样都吃,不挑食。饭后还自己清理桌面,有序收放餐具。

(二)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这样进餐好?你是怎么进餐的?

1.师:老师这样进餐好吗?为什么?(幼儿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