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欺凌,父母可以做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2-08
1、家庭。(1)家庭和睦。孩子具有天生的模仿能力,特别是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思想正处于塑造阶段,如果家庭总是争吵,甚至出现家庭暴力,那么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养成这样的习惯,他会认为打架是很正常的事情,出了问题只有用打架才能解决,因为父母就是这么做的。所以父母之间的体谅、相爱、互敬、互信是避免孩子走上施暴之路的第一步。
(2)掌握孩子的安全状况。经常与班主任老师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孩子上学期间的安全情况。有必要腾出点时间,去观察一下学校放学期间,学生在校园门口的表现,或者通过校门,观察一下课间学生们都在做什么,有没有打架现象,有没有高年级欺负低年级孩子的现象等。有时校园暴力并不是天天有,时时见。可以找机会与孩子同学聊聊天,通过聊天去了解孩子学校是否有校园欺凌和暴力现象。
(3)及时发现孩子反常表现。如果孩子遇到欺凌和暴力事件,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是否受到了伤害。平时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下面这些迹象预示孩子有可能正遭遇校园欺凌和暴力。
一是身体伤痕。如果孩子身体表面无故出现各种人为伤痕,诸如瘀伤、抓伤及其它伤痕,那很可能是孩子受到暴力侵害。要注意,如果孩子经常穿着长袖衣服,即便是温热天气也如此,可能是想遮掩伤痕。
二是自尊心受挫。如果孩子经常回到家都带着伤心、沮丧甚至是哭着鼻子的情绪,那么很可能在学校受到言语诽谤等精神方面的伤害。遭遇欺凌和暴力的孩子,可能会变得很依赖家长,并且变得孤僻、怕生,而且显得很没有自信。
三是物品经常丢失或破损。孩子的文具、鞋子、衣服等个人物品经常丢失或破损。这种情形很可能是有人敲诈勒索他们。要注意过问是谁损坏或拿走了他们的物品,为什么等问题。
四是自我伤害倾向。受到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孩子,很可能会出现自我伤害或自虐的倾向。孩子任何形式的自我伤害,甚至是自杀行为,家长都要予以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到心理咨询处寻求有关专家的帮助。
五是不愿上学。如果孩子非常不愿意上学,甚至出现逃学、装病请假等的现象,那就要注意了。这可能是孩子在学校被人排挤、欺负,不愿意回到让其感到不适的地方。
六是如厕习惯改变。家长要注意孩子非得等到回家才上厕所的现象并要及时过问为什么。这种情形很可能是在他们单独出行的比较偏僻的地方遭遇过欺凌和暴力。
七是睡眠出现问题。失眠、噩梦、尿床等问题也是孩子遭受欺凌和暴力的表现之一,如果睡眠问题还伴随着其他以上提到的现象,那么孩子受到欺凌和暴力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4)孩子受到欺凌和暴力后家长的错误做法。一是不问青红皂白,直接插手去警告对方或实施惩罚。这样做事态会扩大,不利于解决问题,如果孩子本身也有错,容易使他们是非不分。父母出面保护,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于依赖父母解决与同伴的冲突,会产生依赖性。
二是气自己的孩子没用,鼓励孩子以牙还牙。这样做,孩子可能会演变成小暴徒,渐渐变成施暴者。
我们要知道,年纪比较小孩子,尤其是儿童的打闹跟成人之间的打斗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他们之间的打闹更多的带有游戏的成分,是一种玩耍。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学会与周围小朋友之间该如何交往,对他们来说,没有吃亏与不吃亏的概念,所谓吃亏不吃亏其实是家长的想法。所以孩子们刚刚打过了,眼泪一抹,又搂抱在一起亲密无间的玩。只要能保证孩子的安全,没有必要把孩子们之间的打斗看的过于严重。如果让孩子打回去,这其实是在传递给他们一个错误的社会交往方式,当孩子一旦形成习惯,以后会变成一个攻击性强的儿童。这样的孩子,朋友比较少,对他将来的成长也是非常不利的。家长要让孩子多动脑子去思考,想办法化解和小朋友之间的矛盾,而不是用拳头解决问题。
(5)孩子受到欺凌和暴力后家长的正确做法。一是控制情绪,搞清原因,积极与有关方面人员沟通。每一位家长都或多或少在孩子遭遇校园欺凌和暴力时伤心、难过和愤怒。但一定要尽快冷静下来,首要调查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同时要收集人证、物证等关键证据,必要时请求老师、警察等介入,并配合老师、孩子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解决。孩子如果第一次遇到校园欺凌和暴力,必须要彻底解决,绝不能拖泥带水,埋下隐患。
二是教育孩子要勇敢面对。很多调皮的孩子在刚开始欺负别人时,可能只是无意行为。但是,当发现被欺负者不像其他孩子一样会强烈反抗,就会从这种欺负行为中得到满足,从而得寸进尺,有意欺负你。因此,要让孩子意识到,一味地忍让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助长欺负者的气焰,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伤害。
三是不要盲目指责打人孩子及其父母。不要盲目指责任何人,要重证据,摆事实、讲道理。要在当天收集相关证据,人证和物证是关键证据。当你把证据都收集齐备后,再去找当事孩子了解情况。如果当事孩子不承认,你就需要请班主任介入其中,在事实和证据面前,让班主任出面协调此事。一般说来,如果班主任能拿到相关证据,涉事孩子和家长在证据面前是不敢推脱责任的。同时要有宽容的心态,自信而从容的话语,本着教育打人孩子为目的,让其孩子及家长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有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
四是切忌只观一面。如果孩子年龄较小,和小伙伴发生争吵甚至出手打人都是正常,家长无需过分担心,更不要将孩子之间的矛盾上升为家长之间或家长与对方孩子之间的“战争”。家长作为大人的身份对于其他的孩子本身就是一种威慑,不要再以恫吓的方式或者斥责的方式教育对方小朋友,只要告诉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就可以了。家长要及时制止对方孩子的打人行为,要求他们归还抢来的东西,跟他们讲道理,告诉他们“小手是用来拥抱的,不是用来打人的”。如果不奏效,可以告诉老师或他们的家长。
第2个回答  2018-02-08
加强保护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