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的办学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即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Beijing No.94 Middle/High School),是一所有六十余年光辉历史的老校,又是一所蓬勃发展的“新建”校,始建于1956年,学校成立之时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地区(现中关村科技园电子城科技园区),该地区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电子工业园区,我国电子工业摇篮之一。
上世纪50年代在在前苏联和民主德国支援下在北京东北郊区成雏形,学校曾经作为北京市电子行业系统附属的子弟学校。
1978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朝阳区首批区级重点中学。
在上世纪90年代改革浪潮当中,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搬离原址,迁入相临的亚洲最大居住区——望京地区,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国际技术交流中心等众多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一起构建着社区浓厚的文化氛围。
九十四中学与之相邻的北京世青中学、芳草地小学世纪分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北京韩国国际学校、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附属中学等院校构成国际化开放性特色基础教育。学校人文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创建北京市示范高中的《2002年北京市示范高中软件建设方案》经教育专家组审评通过,并受到好评,建设方案的各项内容正在进一步落实。
2005年,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正式得到批准列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成为市级示范校成员之一。学校拥有具备奉献精神的两支队伍。一支是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他们不断克服主、客观困难,迎接各种严峻的挑战;一支是水平较高、责任心很强的教师队伍,在学校迅速扩班的情况 下,保持了优良的校风并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已成为不同类型学生的良师益友。
2007年,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新校区在望京西部地区建成,成为一校两址的示范性完全中学,另有机场分校重组并入新的”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形成完整的十二年制基础教育体系。
2015年1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北京市朝阳区教委正式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合作,成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
2015年4月10日,对外经贸大学附中附小正式揭牌。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增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同时,对外经贸大学吸纳九十四中机场分校、九十四中朝阳新城分校为附属学校,原惠新里小学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小学,初步形成一体化合作办学新格局。 微电影制作、机器人制作、美工设计、走进实验室、组织领导力、国内外游学、实景大课堂等实践活动以及国学、话剧、书法、武术、足球、太极扇、街舞等三十余个社团,与对外经贸大学生社团手拉手,为学生提供各展才华的平台。 国际特色作为朝阳区对外开放窗口校,学校与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等部门紧密合作,积极参与多项国际交流活动,与美、德、意、澳、巴西等国进行了师生互换、互访。在与外国学生、来访者的交往中,我校学生增强了自信,开拓了视野,培养了合作精神,也提高了外语交际能力,这种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形成了和谐校园的新特色,为学生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国际教育和外语课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体化设计,引入商务英语、西班牙语、法语等特色外语课程,每班每周保证一节英语口语课和一节英语口语选修课,全外教授课。借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丰富的国际化资源和渠道,与国外名校开展合作办学,为学生享受国际一流教育创造最佳条件。 教育业绩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九十四中以良好的校风、高水准的教育质量,成为学生向往、家长信赖和社会满意的优质学校。学校先后荣获“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北京市电教优类示范校”、“北京市管理先进校”等众多荣誉称号;英语教研组还荣获北京市政府颁发的“模范集体”光荣称号。学校的中、高考成绩始终处于领先水平。高考本科录取率100%,每年均向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高等院校输送人才(2008届赵建芳、刘思拓等一批同学高三一、二模取得600分以上的好成绩)。在每年参加的各类竞赛中,学生们取得了很多奖项,学校涌现出一批“明星”(“艺术之星”、“文明之星”、“进步之星”、“勤奋学习之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之星”、“体育之星”等等)。 文化传统
校训:明德 泛智 尚美 求真
办学理念:人本 和谐 容纳 责任
校风:严谨 博雅 笃行 创新
教风:规范 研知 尊重 合作
学风:勤学 善思 谦慎 乐群
精神:锐意进取 追求卓越
办学目标:京城一流 国际知名
培养目标:全面发展 学有所长 学校领导行政机构校长:张 亮(1956年10月-1971年2月)   校长:刘德孚(1971年2月-1987年6月)   校长:刘永安(1987年6月-1990年4月30日)   校长:石宝和(1990年10月18日-1994年5月)   主持工作:赵克清(1994年5月—1996年5月16日)  校长:龙裕文(1996年5月16日-2004年5月16日)   校长:陈汉龙(2004年5月16日-2013年1月)  校长:刘国雄(2013年1月至今) 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张 亮(1956年10月—1971年2月)  党支部书记: 刘德孚(1971年2月—1990年7月)  党支部书记:赵克清(1990年7月26日—1997年6月28日)  党支部书记:陈汉龙(1997年6月28日—2006年1月4日)  党支部书记:刘 杰(2006年1月4日—2008年5月26日)  党总支书记:孙世泉(2008年5月26日至今) 校园环境政府于2007年建成的高中新校区环境优美,设施设备一流。 拥有图书馆、阅览室、体育馆、市级重点实验室、数字化互动教室以及力量房、形体房、声乐室等现代化设施;标准化食堂可满足千余人同时就餐,膳食营养科学搭配,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卫浴一体、空调等设施齐备的四人间学生宿舍,配有专职生活老师,可满足远道学生的住宿需求。 该校是首批北京数字学校研究基地,朝阳区唯一一所北京市数字校园五星级学校。课堂与课外教育连贯,实现教育的平等与高效,双基检测诊断分析系统科学指导教学调控,数字校园平台引领信息化时代教与学方式变革。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