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猫效应的如何避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09

“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
一般而言,人的情绪会受到环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受到上司或者强者情绪攻击的人又会去寻找自己的出气筒。这样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最终的承受者,即“猫”,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因为也许会有多个渠道的怒气传递到他这里来。
现代社会中,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紧张很容易导致人们情绪的不稳定,一点不如意就会使自己烦恼、愤怒起来,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这种消极因素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就会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猫”的队伍当中——被别人“踢”和去“踢”别人。 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老板撞伤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 顾客指着面前的杯子,对服务小姐大声喊道:“小姐!你过来!你看看!你们的牛奶是坏的,把我的一杯红茶都糟蹋了!”
服务小姐一边陪着不是一边说:“真对不起!我立刻给您换一杯。”
新红茶很快就准备好了,碟边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乳。
小姐再把这些轻轻放在顾客面前,又轻声地说:“我能不能建议您,如果放柠檬,就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
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匆匆喝完茶就走了。
在旁边的一个顾客看到这一场景,笑问服务小姐:“明明是他的错,你为什么不直说呢?”
服务小姐笑着说:“正因为他粗鲁,所以要用婉转的方法去对待,正因为道理一说就明白,所以用不着大声!理不直的人,常用气壮来压人。理直的人,却用和气来交朋友!”
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踢猫效应”长长链条上的一个环节,遇到低自己一等地位的人,都有将愤怒转移出去的倾向。当一个人沉溺于负面或不快乐的事情时,就会同时接收到负面和不快乐的事。当他把怒气转移给别人时,就是把焦点放在不如意的事情上,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好心情也一样,所以,为什么不将自己的好心情随金字塔延续下去呢?
核心
愤怒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人在愤怒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急促,经常发怒的人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愤怒还会使人缺乏食欲,消化不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而对一些已有疾病的患者,愤怒会使疾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这一点古人早有认识,如中医认为“怒伤肝”“气大伤神”等。同样,愤怒时因为情绪处于激动之中,还可能引发其他不理智的情绪,比如:自以为是、自尊受损、好下结论等,这些都可能使事态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甚至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可见,愤怒于己于人都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我们就要想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少发脾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