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字诗的叠字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叠字诗(词或曲)在我国古体诗词优秀作品中常见,最早可溯至《诗经》,至南北朝入唐,便臻于成熟,出现了工整标准的体制。及宋元延入词曲,开拓了新领域。明清以降,花样翻新,出现了擅手大家如万树、刘大白等。
叠字也是一种写作鼓曲的技巧,如京韵大鼓《丑末寅初》里的渺渺茫茫恍恍惚惚密密匝匝、岔曲《太虚幻境》里的袅袅婷婷、是是非非、真真假假、莺莺燕燕师师盼盼等。诗词中也有这种技巧,例如唐代王建的《迭字诗》:宛宛转转胜上纱,红红绿绿苑中花。纷纷泊泊夜飞鸦,寂寂寞寞离人家。元代乔梦符的《天净沙》: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都是使用叠字的先例。 叠字诗从句含叠字组合量上,可分为单叠式、多叠式、混合式和图案式四种。
单叠式即一句内仅有某一个字的叠组,且句句皆然。如李白《秋浦歌》。
多叠式即一句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重复,如唐著名诗人王建的《宛转词》:“宛宛转转胜上纱,红红绿绿苑中花。纷纷泊泊夜飞鸦,寂寂莫莫离人家。”。这种叠字用于短章,诗人词手常用此法以造景逗趣。如明代时一日本人雨中自绍兴往曹娥江,作《临江远眺》:“渺渺茫茫浪泼天,霏霏拂拂雨和烟。苍苍翠翠山庶寺,白白红红花满川。整整齐齐沙上雁,来来往往渡头船。行行坐坐看无尽,世世生生作话传。”
所谓混合式,则为篇中混合使用单叠、多叠。如《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死死,暮暮朝朝。”此词宛转跌宕,缠绵悱恻,堪与易安《声声慢》“秋情”媲美.是为清代著名女词人双卿所作.她常受夫君冷落,婆婆虐待,内心凄楚万状而无处可诉,因借笔流怨,遣词吐悲,词中单迭、双迭、三迭,因势而至,随情而发,使词语如诉如泣,字字沁血,句句撞怀。
所谓图案式即作者将若干叠字词组依照某种模式结构成一幅图案,又给读者规定出某种阅读法则或途径,让读者读出一首或若干首诗篇来。在《醒世恒言》中《苏小妹三难新郎》中可见,还可见于连环诗。
从叠字词的构成方面看,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音节重叠,即以“重言”方式构成一个词。一种是词的重叠,其中以形容词最多,其次是动词和量词(包括具有量词性质的名词),重叠后都增加了附加意义,如形容词重叠后增加了“很”“非常”的意思,量词重叠后增加了“每一”的意思。 从叠字在全诗的布局方式来整理,叠字诗有主体叠、纯体叠、通体叠三种体制。纯体叠如乔吉、黄峨的散曲,词如明代文渊阁大学士丘睿《满庭芳》,通篇不见一个失叠的孤字。这种体制罕见。通体叠就是要求句句见叠。清著名诗人、词学理论家万树是个杂体诗词高手,其五言古诗《上元灯月》是典型的通体叠诗。主体叠比通体叠的要求更加宽松,允许篇中存在少数失叠的句子。如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刘大白的《白日何短短》,又如李白《秋浦歌》:“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作为叠字体诗指的是纯体叠、通体叠两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