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怎么出现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1-20
人类的起源有“一源说”和“多源说”之分。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书中把从猿到人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
(一)攀树的猿群
⒈原上猿
迄今为止,在考古学家所发现的许多古猿化石中,人类最古老的祖先是原上猿(亦称埃及古猿。因在埃及开罗西南的撒哈拉沙漠边缘的法维发现),生活在距今约3500~3000万年前。这种古猿体形像猴,大如家猫,头骨容量大约为30毫升,有32枚牙齿,雄性犬齿大而尖,雌性犬齿比较小,是当时地球上体形最大的哺乳和最高级的动物,也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⒉埃及猿
比原上猿进步的是埃及猿。埃及猿的化石在埃及法尤姆渐新世地层中发现,身体不大,脑量小,头骨形状与猴有点相似,后肢比前肢长,有尾巴,很可能像猴一样四肢行走。有32枚牙齿,排列顺序与现代类人猿和人相近。它生活在距今大约2800~2600万年前。“埃及猿具有现代猿和现代人共同的特征,很可能是猿类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林耀华《原始社会史》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0页)。
⒊森林古猿
比埃及猿晚一些的是森林古猿。其化石最早是在1856年法国圣戈当附近的中新统世地层中发现的。由同一地层的动植物遗存说明这种古猿生长在树木茂盛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以吃树叶和果实为生,故命名为森林古猿,后来在亚、非、欧均有发现。这种猿生活在距今大约2300~1000万年前,是林栖动物,还没有直立行走的特点,但在攀缘时前后肢已经有了不同用途,为手脚分化创造了条件。
原上猿、埃及猿和森林古猿因成群在树上生活,称为“攀树的猿群”(恩格斯语),“人类学家认为它们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
共同祖先”(崔连仲《世界史》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4页)。
(二)正在形成中的人
⒈腊玛古猿
近年来有许多学者根据新考古资料,不断提出:人类是由埃及猿开始与现代类人猿分道扬镳的。由埃及猿开始分为两支:一支继续留在树上,通过森林古猿发展为现代类人猿,成为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的祖先;另一支则被迫下到地上,通过腊玛古猿、南方古猿这一阶段,经过漫长劳动,进化成人。
腊玛古猿首次发现于印度北部西姆拉低山区哈里塔良格尔的中新世后半期或上新世前半期的地层中,它比森林古猿更进步。后来在欧洲、非洲的肯尼亚以及我国云南开远县的小龙潭、禄丰县的石灰坝等地也有发现。腊玛古猿生存的年代大约在1400~800万年之前。据考证它们的齿成弧形,吻部后缩,比较短,不像猿类那样向前突出,身高一米多,脑量约300毫升,在地面觅食,能够直立行走,可能有说话的能力,其特点已近似于人。
腊玛古猿过着群居生活,每个群体大约有二、三十名成员,没有婚姻和家庭,只有杂乱的性交关系,他们虽然已经知道使用天然工具,但不会制造劳动工具,因而称之为正在形成中的人。
⒉南方古猿
腊玛古猿大约在550~400万年前发展为南方古猿,简称南猿。其化石是1942年在南非的阿扎尼亚金伯利市以北80公里的塔昂火车站附近山洞中首次发现的,此类化石在非洲、亚洲(包括我国)也发现多处。大多数学者肯定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科化石。其生存年代是在上新世晚期至更新世早期之间,大约距今400~100万年。
南猿又分为南猿纤细种和南猿粗壮种。南猿纤细种颌突出,没有下颏,头盖骨低平,额向后倾,外貌很像猿,脑量可达600毫升,颅腔内膜沟回较复杂,眉骨脊不甚发达,牙齿构造和排列方式等均与人的特征很接近,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南猿粗壮种不会制造工具,未能转变成人,大约到100万年前后就灭绝了。
(三)完全形成的人
⒈发展阶段
根据我国人类学家研究,完全形成的人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早期猿人。所谓早期猿人,指的是刚刚由古猿转变为人的猿人,他们的化石是1475年在坦桑尼亚北部伽鲁西河流域莱托利地层中发现的,距今377~359万年前,处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他们已经具备了人的基本特征:能够直立行走,会交谈,已经学会制造原始的木器或砾石工具,脑量大增。
第二阶段晚期猿人,也就是我国学者过去所说的猿人,即学名所说的“直立人”。生存年代大约距今180~230万年前,处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其化石相当丰富,迄今发掘最早的是1981年在爪哇特里尼尔附近地表下十五米处的头盖骨化石和一颗牙齿化石。由于他们已经能够直立行走,会使用石器,所以称为“直立猿人”。在我国北京的周口店、陕西的蓝田、云南的元谋以及亚、非、欧等地也有发现。
第三阶段早期智人,也就是过去长期所谓的尼人或古人,他们是由直立人进化而来。称为尼人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化石最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城附近的尼安德特山洞中发现的。生存年代大约距今30~5万年前,处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其化石在亚、非、欧三洲的许多地区均有所发现,在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是山西丁村人、广东的马坝人和湖南的长阳人。这一时期他们的体质特征与现代人已十分相近,脑量达1350~1750毫升,智力有较大发展,有的人可以活到40~50岁。到距今5万年前后,早期智人终于发展、演变为晚期智人。
第四阶段晚期智人,也就是过去学者所说的智人、新人、真人或克人。生活在距今4、5~1万年前。之所以称为克人是因为这类化石最先发现于法国克鲁马农洞之中。
晚期智人的体质有了明显进步,大脑相当发达,山顶洞人的3个头骨脑量分别为1500、1380和1300毫升,柳江人的脑量为1486毫升,都在现代人脑量变化范围内,脑内动脉支也接近现代人。他们已有很高的智慧,除了对石器进行精加工外,还制作了不少骨器和角器;他们不仅能够捕捉野兽,而且已经有了相当好的捕鱼技术;还能建筑房屋,生产装饰品,男女分工明确,女性为氏族的中心。他们不断迁徙,在迁徙过程中与定居于洞穴的尼人经常发生冲突,大约在28000年前综合素质超过尼人,大约在27000年前尼人消失。
晚期智人分布更加广泛,不仅分布在亚、非、欧,而且还分布于大洋洲和美洲,在我国分布也很广泛,已发现含晚期智人化石点38处,在华南有广西的柳江人和麒麟山人;西南有四川的资阳人,云南的丽江人;在华北有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内蒙古河套人;在东北有吉林的榆树人;在华东有江苏泗洪的下草湾人、浙江的建德人、台湾的左镇人,山东的新来人;西北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边缘、青海柴达木盆地和西藏北部高原也有多处旧石器遗存发现。
⒉种族
处在早更新世的人,由于许多原因加之经受着各种不同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寒、暑、燥、温)阳光、水土、食物诸方面因素的影响,人在不断地进行自身调节,以达适应之目的,出现了种族。人类学家根据现今世界上人的肤色、发形、发色、血型、指纹、掌纹、牙齿等特征把人类分为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黄种人约占全球人口的37%左右;白种人约占全球人口的54%左右;黑种人约占全球人口的8.5%左右,其他人种约占全球人口0.5%左右。我国居民属于黄色人种的东亚支系。“从人类化石可以看出,自早更新世的元谋人,到中更新世的蓝田人、郧县人、北京人等已显示出黄种人的特征;到晚更新世的浙江人、山顶洞人时,种族特征已经基本形成。这大概经过一百多万年演变。”(宋兆麟、黎家芳、杜耀西《中国原始社会史》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第120页)“我国是黄种人的主要发祥地”(同上书,第120页),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有共同的祖先,(宋原放主编《简明社会科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17页)。种族没有优劣之别。
⒊人类大迁徙
美国加洲大学的学者认为世界上最早的现代人都是由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小部落进化而来,后来又分散到世界各地。“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和密执安大学的科学家认为‘现代人的确进化自非洲的一个部落,但其进化过程并非是20万年,而至少是100万年’。”(杨言主编《世界五千年神秘总集》西苑出版社,第4页),“我国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金力、卢大儒等科研人员通过对12217个东亚人进行检测,检出3个来源于非洲人的遗传标志,通过y染色体上的甘核苷酸多态位点(SNP)分析,发现这些东亚人群中无一例外地带有非洲人的遗传基因和标志,从而为东亚人群的非洲起源提供了强有力的遗传学证据。”(《中国青年报》2003年4月7日“破解东亚人群起源之谜获重大突破”。
迁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存,生育是为了永远的生存,幻想是为了明天更幸福的生存。
奶 妈 回答采纳率:21.1% 2008-09-12 16:24 检举
全世界人类的祖先是同一个人种:非洲智人。
在地质年代的更新世中晚期或者说考古年代的旧石器中期,也就是在距今25~4万年的时期出现了早期智人,他们的特点就是能够制造精细的工具,尼人和我们熟悉的马坝人、丁村人都属于这一类智人。在十九世纪,人们开始认识到自身的进化与猿人有关就是由于早期智人的发现,它们不但在解剖学上与人类近似,而且似乎也有早期宗教行为,例如尼人用花卉为死者随葬。晚期智人(现代智人)承袭早期智人而来,所有的解剖学证据都显示了这一点,我们熟悉的距今4万年左右、在法国发现的克鲁马农人(Cro-Magnon)和在我国周口店发现稍晚的山顶洞人以及2003年在周口店发现的“田园洞人”、柳江人、资阳人等都是属于晚期智人。
第2个回答  2013-11-20
人的进化过程  恩格斯  人也是由分化产生的。不仅从个体方面来说是如此——从一个单独的卵细胞分化为自然界所产生的最复杂的有机体,而且从历史方面来说也是如此。经过多少万年之久的努力,手和脚的分化,直立行走,最后确定下来了,于是人就和猿区别开来,于是音节分明的语言的发展和头脑的巨大发展的基础就奠定了,这就使得人和猿之间的鸿沟从此成为不可逾越的了。手的专门化意味著工具的出现,而工具意味著人所特有的活动,意味著人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反作用,意味著生产。狭义的动物也有工具,然而这只是它们躯体的四肢,蚂蚁、蜜蜂、海狸就是这样;动物也进行生产,但是它们的生产对周围自然界的作用在自然界面前只等于零。只有人才给自然界打上自己的印记,因为他们不仅变更了植物和动物的位置,而且也改变了他们所居住的地方的面貌、气候,他们甚至还改变了植物和动物本身,使他们活动的结果只能和地球的普遍死亡一起消失。而入之所以做到这点,首先和主要地是由于手。甚至直到现在都是人改造自然界的最强有力的工具的蒸汽机,正因为是工具,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手。但是随著手的发展,头脑也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首先产生了对个别实际效益的条件的意识,而后来在处境较好的民族中间,则由此产生了对制约著这些效益的自然规律的理解。随著对自然规律的知识的迅速增加,人对自然界施加反作用的手段也增加了;如果人的脑不随著手、不和手一起、不部分地借助于手相应地发展起来的活,那未单靠手是永远造不出蒸汽机来的。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动物也有一部历史,即动物的起源和逐渐发展到现在这个样于的历史。但是这部历史是人替它们创造的,如果说它们自己也参预了创造,这也不是它们所知道和希望的。相反地,人离开狭义的动物愈远,就愈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不能预见的作用、不能控制的力量对这一历史的影响就愈小,历史的结果和预定的目的就愈加符合。但是,如果用这个尺度来衡量人类的历史,即使衡量现代最发达的民族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在这里,预定的目的和达到的结果之间还总是存在著非常大的出入,不能预见的作用占了优势,不能控制的力量比有计划发动的力量强得多。只要人的最重要的历史活动,使人从动物界上升到人类并构成人的其他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的历史活动,满足人的生活需要的生产,即今天的社会生产,还被不可控制的力量的无意识的作用所左右,只要人所希望的目的只是作为例外才能实现,而且往往得到恰恰相反的结果,那未上述情形是不能不如此的。我们在最先进的工业国家中已经降服了自然力,迫使它为人们服务;这样我们就无限地增加了生产,使得一个小孩在今天所生产的东西,比以前的一百个成年人所生产的还要多。而结果又怎样呢?过度劳动日益增加,群众日益贫困,每十年一次大崩溃。达尔文并不知道,当他证明经济学家们当做最高的历史成就加以颂扬的自由竞争、生存斗争是动物界的正常状态的时候,他对人们、特别是对他的本国人作了多么辛辣的讽刺。只有一种能够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象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历史的发展使这种社会生产组织日益成为必要,也日益成为可能。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将从这种社会生产组织开始,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人们自身以及他们的活动的一切方面,包括自然科学在内,都将突飞猛进,使已往的一切都大大地相形见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