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君子 阅读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练六单元达标检测P141)

梁上君子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陈寔①阴见②,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③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④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⑤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

(选自《后汉书·陈定传》)

在线等

第1个回答  2013-11-04
原文   (一)(陈)寔(shi)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qi)颡(sang)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译文
  陈寔在家乡间,秉心公正为人表率,若有争论是非,就到他那里求个公正判断,他一定据理详细说明对错,当事双方事后都没有什么异议。有人甚至说:“情愿被官府惩罚,也不愿被陈先生说不是。”   当年收成不好,老百姓贫困,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地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最终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小偷非常惊恐,从房梁跳到地上,向陈寔叩头请罪。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样子,不像是个坏人,应该赶紧改掉自己的坏毛病重新做个好人。然而你干这行也是被穷困所迫。”陈寔吩咐送给他两匹绢。从此以后全县再没有再偷盗的人。

1.
解释加点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C
A
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栖(止,停留)

B
实阴见之,乃起整衣

阴(暗地里)

C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

善(擅长,善于)

D
盗大惊,自投于地

盗(贼)

2
下列个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

B
A
有盗夜入其室,
栖于梁上

贤于材人远矣
(第一个于的意思是介词,
在;
第二个是介词,
比)

B
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余闻之也久(第一个之的意思是代词,代他;第二个是代词,代这
件事)

C
为人仁爱

弃其杖,化为邓林(第一个为的意思是做;第二个是作为,当作的意思)

D
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屠惧,投以骨(第一个以是通假字,通“已”
,意思是已经;第二
个在文中可以理解为给)

如果这道题是说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那么这道题没答案。
但是这里是或,
因为这四个答案中的加点字的意思都不一样。所以我们看用法。因为
A

B
的用法一个都是
介词,一个都是代词。所以这道题选择
A

B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
)梁上君子者是也。

就是横梁上的那位先生。
(这是一句倒装句,所以要从后面开始翻译)

2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从此以后本县再也没有小偷(强盗)了。

4

陈实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他是一个仁厚慈爱,宽容,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尊严,以德待人,有远见,善解人意的人。
第2个回答  2012-03-30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第3个回答  2011-12-04
想想追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