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育创新100│古迹里的数字之谜!管伟宏带孩子出门体验数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3

瑞芳高工数学老师管伟宏带着建筑科、土木科的学生去古迹里上数学课,透过实际测量建物,让学生了解数学公式如何应用于建筑原理,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古迹之美。一堂跨领域的数学课,在古迹里上演。

「老师,学数学有什么用?」学生咬着笔头,两眼无神地望着黑板,对着复杂的数学公式叹气。这样的画面常在不同学校的数学课堂中出现,且随着升学进度,数学的难度只增不减,学生对数学因此丧失学习热情。

但在瑞芳高工数学老师管伟宏的课堂中,学生总能找到数学的乐趣。

拿着卷尺,建筑科的学生在迪化街著名古迹「天山行」,测量建筑中的柳条窗大小,管伟宏在一旁说明柳条窗的设计概念与作用。这不是美术课,也不是建筑学,这是管伟宏的数学课。他利用学生测量完的数据,以数学公式佐证,带学生学习几何图形公式,也带学生认识古迹之美。透过跨领域的结合,管伟宏开启了一堂充满艺术的数学课。

「学生会问我说,我到底是教历史,还是教建筑,还是教数学?我说都有。」管伟宏笑着说。对建筑有兴趣,喜欢研究风水文化的他,是个非典型的数学老师。有时上课,见学生感到无趣,便会与学生分享建筑中隐藏的风水原理,「学生会眼睛亮一下,因为这个他没听过。」学生好奇的眼神,让管伟宏开始思考将建筑学纳入数学课中,让职校学生在学自身专业科目时,也能活用本科教材。

管伟宏开始带着学生去「户外教学」。他让土木科学生带着测量仪器,去苗栗客家圆楼前测量圆楼的直径,接着用圆的方程式去计算,证明客家圆楼是「圆」的。他们的身影也出现在板桥林家花园的月洞门前,学生测量数据之后,想办法用公式证明该门是圆形之外,管伟宏也继续向学生提问,「平面上不共线三个点构成圆,那如果平面上四个点,那可以构成几个不同的圆?」他利用不同的题目, *** 学生思考,让数学更加生活化。

土木科学生到板桥林家花园测量月洞门直径,并与数学公式结合,学习如何证明「圆」。管伟宏提供

除了数学与建筑学、测量学,管伟宏也趁著户外教学的机会,为学生上艺术课、历史课。热爱中华文化的他,期望建筑科、土木科学生未来在设计建物时,能够融入中华文化中的传统美学。走逛林安泰古厝,欣赏台北101,他为学生讲解建筑中如何运用几何图形之外,也与学生分享建筑背后的设计概念。「希望他们未来在设计建筑时,能够融合中华文化,不要只说好看。好看是很抽象的,要能够把它说明清楚,建筑代表的意象。」

除了户外教学,管伟宏也让学生「实作」数学。办公桌下堆满了一箱又一箱的彩色积木,凌乱的桌面上摆着数学讲义,和用乐高堆成的林安泰古厝模型,一旁的置物柜里则放满不同颜色的等比例建筑模型。管伟宏让学生用积木以几何图形设计建筑物,并分享设计理念,透过实作结合数学与艺术。

他也利用电脑 GeoGebra 软体,教学生运用数学方程式,在电脑上绘出具巴洛克建筑特色的图腾,让数学与美学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在课堂上认识几何图形在中华文化所代表的意义,并以此设计建筑物。李昕芸摄

未来108课纲强调跨领域教学,以及培养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与态度。因此,管伟宏将课程与不同领域结合,并培养学生实作的能力,希望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及动力。「我希望他能够对自己的专业能够有所肯定,回到数学,他也能够有所喜欢,这样就够了。」

与制图科合作,利用雷射雕刻制作的教具。这是教导学生利用等差级数概念,所复制的迷你艺术品。李昕芸摄

从户外教学到实作,管伟宏的课程内容丰富且多变。建筑科学生洪钰淇说:「没有想过可以结合两种专业,就是试试看,让自己多学一课。」尽管数学成绩进步幅度不大,但洪钰淇笑说自己努力过,问心无愧。

翻著学生作品,管伟宏指著一件日本神社模型,介绍著学生当初的设计理念。「学生能够因为我这样的课程,他能够去做发想,做一些东西。我觉得这是能够当老师最愉快的事情。」管伟宏感叹,教育创新需要有很大的热诚,「常抱怨学生程度不好,没办法改变什么,要想着怎么改、怎么创新。」

过去的教案得到不少奖项的肯定,他也走出校门,造访其他高中职分享自身教案,期待为教育带来一些改变。下一步,管伟宏希望能与学校不同科别的老师都进行合作,「当我们能够把A+B=C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创造改变,课程也是。」将数学结合多种领域,管伟宏在生活中告诉学生:「数学很有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