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闲少欲,返朴归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今日学习的原文: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志闲而少欲,告诫我们要想身心健康,活得愉快一些,把过去的和将来的东西都放一放,认真面对现在的东西。也就是现在常说的:活在当下,不沉溺往昔,不忧虑未来,就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是人就有七情六欲,道家讲节欲,就是要有节制、有节奏,不能胡来乱来。

        心安而不惧,让我们知道了保护心神的无形的工程,中医叫心胞,它负责守卫心神的安全,如果一个人心胞破碎了,或者是功能衰退了,这时候外邪就会长驱直入。心神就寄居在心胞里面。当心胞把心神包围起来,保护好了,这时候,人就会没有任何可怕的东西,叫心安而不惧,这时候,人就处在一种身心健康的状态。如果心神好好地藏在身体里面,你碰到本该害怕的事情也就没那么害怕了;而如果心神没守在里面,人就会出现莫名的惊恐。而上古之人,就因为精神安闲,欲望不多,因而心境安定,心安理得,所以没有恐惧。

        今天又认识了一个汉字,古代的繁体字“劳”上面有两个火,意思是白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你晚上还加班加点、熬油点灯继续用力的话,就叫劳了。上古时的生产条件肯定远远落后于现代社会,劳其形体一定十分辛苦,但却未让他们感觉过分疲倦。我想是因为他们起居有常,晚上早早休息,给自己补充能量,第二天再劳。而现代人则是白天劳累一天,晚上回来还要熬夜加班,已经睁不开眼了,还要靠喝咖啡、喝浓茶等强撑着再去劳,身体哪能吃得消?

        今天学到的“气从以顺”,讲的是真气平和而调顺,特别重要。正常状态下,人的气血运行应该是顺着天赋的那种经络道路去走的,而当气血逆乱时,就会出现各种表现,如呃逆、呕吐、倒经、便秘等等,都属于气血逆乱。我就是四季手脚冰凉的人,说明气血已经达不到末梢,这也是逆的表现。气从以顺,第一要有气,第二要顺着经络走,而不是呛着走。的确看到身边有很多人在敲胆经,敲经络,却不知经脉是有循行方向的,一定要学习了解,顺着它的走向,才能有效。了解自己的身体,根据自己的病因进行及时调理,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道家的理想的生活境界是“各从其欲,各得所愿”,顺从每个人内心的想法,发自内心的心愿也得到满足。我们要明确一点:各从其欲,应该是从人家的欲,而不是自己的。比如父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延伸,把孩子看成父母的私有产品,把“我这不都是为了你好”挂在嘴上,可完全不知道自己站的角度错了,你是站在你的所欲,为什么不问问:孩子想要什么?最后搞得双方都很痛苦,而自己还不理解。所以“各从其欲”,要从别人的欲,父母应该站着孩子的角度,才是真正的关爱他们,我们不能再屡教不改地犯这样的错误了。

        最后讲到了道家或者中医追求的一种理想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上古之人,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吃什么都觉得香甜,穿什么都觉得舒服,随遇而安,互相也不羡慕地位的高下,人人都那么自然和淳朴。原来上古时代的人们活得如此健康平和,简单而快乐,内心真的特别向往这样的生活状态,那就继续好好修养身心,相信有一日,我们必将到达那个理想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