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伤寒论第六讲各种热型 郭生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几度风霜百花煞,坚冰千里梅吐芭。能在逆境出香颜,满园春色独有它。

发热是我们常见的一个现象。发热恶寒,发热这是个体像,恶寒这是个意像。你不能分开看,恶寒是恶寒,发热是发热的,那你就理解不这个发热恶寒背后的,内部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必须把体像和意像看成是一个才能理解。

无热恶寒,身体不发热是体像,甚至比正常体温要低,恶寒是意像,厌恶寒冷,厌恶寒冷就是喜欢温暖,不用问,他的体温是不足的不够的,他的代谢是低落的,功能是衰弱的,这是内源性疾病。

内源性疾病和外源性疾病是通过这个现象表现出来的,外源性疾病发热,是我们身体就有这个本能。外界致病的物质进入人体,人体这个排异系统要把它排出去。

怎么着排出去?这个致病物在哪一个部位,如果在身体的周围组织,向汗腺排出去,如果要在身体的脏器组织,在内部,从大便排出去,从小便排出去,从出血排出去,从呕吐排出去,不管从哪一个方向,用哪一个代谢器官,用哪一个代谢形式排出去,都需要能量,都有提高它自己能量的一个过程,有发热的过程。

发热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一个发热就算完,中医对发热的看法有很多的区别。

比如说,1有发热恶寒,2有发热恶热,3有往来寒热,4日晡潮热,有热多寒少,5有长期低热,6有身大热反不欲近衣,7有身体大热反欲得衣,8有厥热胜复。不懂中医的人看都是发热而已。一个成熟的中医看见发热,看到三个,看到五个,看到七个,看到十个,看到十个以上各种不同的热型。

这个各种不同的热型,各种不同的发热的现象,内部都包含着一个不同的本质,这叫辨证。我们常说的中医辨证,就是指的这个过程,对于现象的思辨。辨证有1体像,有2意像,有3脉像,4舌像,5身像,6色像,7物像,通过这些现象,综合地看出来一个问题。

辨证的目的,看到的是我们身体的本能系统活动,怎么在活动的,向一个什么方向活动的,我们怎么顺着它的趋势利导,完成它这一次活动,这个活动是保护生命、完善生命的。医的本质是帮助生命本能活动的。

外源性疾病和内源性疾病,这是个一般的性质,普遍性的,也叫共同性,这一部分病有一个共同性,就是排异,这一部分病有一个共同性,就是自主调节。

这一部分病有一个共同性是因为外界的致病物质进入体内导致的疾病,那一部分是身体内部自己发生功能性障碍,这是一个共性,共性是不能用来治病的,用来治病的是个性,也叫特殊性,针对一个具体的病例,一个具体的病。

流行感冒,是一个具体的病,这些感冒感染的共同的东西,是外界的致病物质进来发生的病。1发热恶寒,有一个致病物进入我们的身体,在身体的周围组织,我们身体的那个本能系统发现,有异物就要把它排出去。

你怎么知道是周围组织的?我看到这个热型是发热恶寒,它要发汗,发汗得有发汗的条件,它不是随便发发汗,必须得有足够的体温,必须得有足够的体液,我们这个本能系统,就把能量代谢提高,在身体周围组织提高,致病物还没有进入脏器组织,不需要内部器官组织参与,只是在身体周围,加强周围组织的能量代谢,制造体温。

制造体温的过程,第一个是周围组织、肌肉组织,外周循环,还有神经。整个的一个本能系统,肌肉组织在产生颤抖,摩擦,制造热量。它还有循环系统参与,血管,周围血管浅出,血压提高,叫脉浮,体液、血液向周围组织充实,有充足的体液,有充足的能量,有充足的血压,加上机体组织制造体温。这是一个整体,这是本能系统的一个行为,这是一个活动。分开说它是一个系统,合起来说它是一个行动,行动的目的就是排出那个异物去。

汗一出病好了,不出汗好不了,帮助一下。我们看它向哪个方向去的,我们去帮助它,这是一个发热恶寒,还有脉浮,还有上冲,上冲是一种势力,本能系统排异的势力。

势,凡是向外的都向上,打喷嚏,眼泪,咳嗽,头疼,上冲的势。

比如人在呕吐的时候,吐,满头大汗,在大便很困难的时候,咔咔咔咔,咳嗽,大便出来。凡是向内的,都是向下的,凡是向上的,都是向外的。

比如麻疹,一开始发热,一阵一阵地发热,咳嗽,打喷嚏,流眼泪,还有呕吐,你看上冲的势力有多强。

说头痛怎么算上冲?血压升高,向外向上,头,充血性的头痛。脉浮是循环系统提高血压,向外周大量的供血,要支持一次排汗,这是共性,其中还有分别,共性是向外是排异,有适合于解肌的,有适合于发汗的,有适合于透表的。

前面病毒性感冒那个方子,治咽喉疼、发烧,那张方子与《伤寒论》的方子不同,与温病学的方子也有所不同,向下排的,我用的大量的是通血的药,通血脉第一味药牡丹皮(伤寒论上没有),第二味是怀牛膝,把血向下,把咽喉的肿向下诱导,咽喉缓解。向下通肠的是紫草和知母。如果有发烧的,向外排的,采取的是透表,透表的加上葛根。

在温病上没有牡丹皮和葛根,在伤寒上有葛根没有牡丹皮,这是我们认识本能系统以后,自觉地利用本能系统发展中医。

2发热恶热,它体温升高,而且喜欢寒凉,厌恶温暖,这是一个意像。这个热不是周围组织自己制造的热,如果是身体自己制造的热,它会好好地保护这个热,保存这个热。它制造的东西它是不会让它轻易的去散失的,你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你不会去撒到街上去,就这意思。一个本能系统,一个大自然的规律,它自己绝不会反对它自己。

这个热是在器官、组织内部,代谢升高产生的热,这个热必须得散出去,如果要闷在里面,会把组织破坏掉,本能系统比我们聪明万倍,万万倍,它要把它自己在这个病理过程中产生的高热要散出去,它恶热,厌恶温暖,喜欢寒凉。

看它的脉,滑,大,数,内脏的体温要散出去,从身体的表面,从肺,肺也是身体的表面,从这里散出去。由循环血液把体温带到体表,用我们身体的温度和外界温度的差,温差去散热。滑脉往来流利,脉势尚柔和,脉大而有力,数脉往来较快,一息超过5,

向下排异的通路是大便,小便,三五天没大便,通便,一通就不热,这就是我们辨证的目的,是排异系统的趋势,我们要顺应排异系统的趋势帮助它。

3往来寒热,是先有冷感,发冷,颤抖,制造体温,这个时候身体不热,一点热也没有,比你正常体温不高,先发冷就是恶寒,浑身颤抖,制造体温,颤抖也许几分钟,也许几十分钟,也许一两个小时。在颤抖恶寒的时间,体温不高,一定不高。过一段时间,体温渐渐上升,恶寒渐渐下降,等体温升高,恶寒结束,发热,发热的时候一点也不恶寒,反倒喜欢寒凉,但是也许很不明显。体温越来越高,越来越高,再一个时间,身上出汗,发热结束。往来寒热,就是寒往热来,这个热型先寒后热,也要作为一个整体看,不可分割看。

这个热型的背后,第一不能发汗,它不是排异反应。你要发汗,造成的什么结果?第1汗不出,你发不出来汗,它体液不够,体温也不够。第2你发出汗来,坏,这个人立时进入一个寒冷,体温降低,全身颤抖,体温降低,你把它体液丧失,你把它体温丧失,它没有这个能力去调节丧失的体温和体液,你就造成伤阳,伤害它的功能,伤阴,丧失它的体液,造成不良的结果。第二不能吐,你要一吐,伤害它的机能,中医也叫胃气,吃不了东西,吃就吐,又做错一个事,造成一个不良后果。第3不能通便,你要用通便的药会造成一天大便十次二十次,完谷不化,不消化,拉稀,肚子疼,这个热型不许发汗,不许吐,不许下,这个热型是体温调节机制发生障碍,只能用自主调节去让它恢复常态。

我治的这个病的记录当中,病程有超过一年的,这个发热天天有,就是退不了,吃激素好几天,又来,越来越严重,越来越频繁。

有人要问,您说发热恶寒是外源性疾病,怎么这个不是?它不算发热恶寒,它不是发热的同时也厌恶寒凉,它也不是发热恶热,它发热的时候不喜欢寒凉,但是它能自己出汗退。它体温高,它自个出汗,出汗体温不高,所以这个不属于排异。

我既没有发汗也没吐也没通大便也没利小便,我就动一下自主调节,它就好了,我证明它不是排异,再一个这个热型不属于排异。

我还有一个理由,这世界天下头地上头,万事万物绝对没有一个“一”统一起来的。如果是有,是现象上有区别,本质上是一致的,比如,用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发于阴,用这个标准统一了一万,剩下的一个不在其中,这个标准我们要不要?

学生:要。

郭老:这个标准要,剩下的那个“一”,挂在边上,这叫法外之法,我们要法无定法,无定法才是最好的法。

什么事都不要拘束在一个框子里面,框子是死的,谁进来谁死,进来可以,看看就出去,知道有这么个框子,一定要没有框子,你进入一个没有框子的框子,你才是智慧。

4日晡潮热,每天到下午三点到五点这个时间之内发热,就越来越高,高到39,40,甚至还高,神昏谵语,神志模糊,胡说八道,高到这程度,过这个时间以后到晚上,渐渐的退去,叫日晡潮热,晡就是下午三到五点钟这段时间。

这个潮热,就像大海的潮汐一样,一到这个时间就开始,一到那个时间就退去来去有信。这个热型是在结肠里有燥屎,干燥的粪便。这个热型它是热多寒少,热不是用温度来衡量,也不是用时间来衡量。热和寒,就是发热与恶寒,也是同时进行的,但是恶寒很轻,比较发热要轻得多,有轻微的恶寒的发热,

我们知道发热恶寒的热,是我们身体周围组织自己制造的,这一个也是身体周围组织自己制造的,这个肌肉颤抖制造的这一部分很少,因为这个热已经差不多,不需要肌组织强烈的运动,制造多的热量,所以就产生一个热多寒少。

如果要是发热恶寒,有汗的是桂枝汤,没有汗的是麻黄汤,这一个热多寒少,你用麻黄汤发汗太多,你用桂枝汤,药力不足,桂枝汤、麻黄汤各一半,你看精细到这个程度。

6病人身大热,反欲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7病人有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是寒在皮肤热在骨髓。(缺少5有长期低热)

6这个病人体温高发热,但是他并不是喜欢凉爽,他反要多加衣多加被,他是皮肤表面上的一个热的现象,大寒是在内部。

7是身大寒,体温非常的低,给他盖衣服盖被子,他都要去掉,是寒在皮肤热在骨髓,在体表面上是一个寒的现象,他的内部是大热的。骨髓不要看成是骨头里的这个髓质,要知道是它的内部。

我们知道有一个叫物极必反,阳极似阴。大自然常常出现这么一种现象,冬至是天气到最冷最冷的时刻,这个时候,春天的温暖开始发生,阳在增长,逐渐增长,阴在逐渐消退,这么一个循环往复,这是大自然的现象。白天和黑夜,它是从半夜开始,逐渐的,太阳出来,向上走赶到六点,开始到地平线,到中午逐渐地要下落。它也是一个阴阳的一个衔接的一个循环,阳极阴生,阴极阳生。

病理上也这个样,比如说一个热性传染病,它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从生病到死。

发烧,发烧退烧,退烧还烧,还退,还烧,越烧越高,就是流行性感冒,退烧,肺炎,肺炎还退烧,肺感染,还退烧,烧到39,40,41℃还往上走,忽然,体温低落,35℃,一摸凉,也不睁眼也不张嘴也不说话,昏迷,脉摸不着,有经验的仔细地摸,在这个深层有一个很细的,像一个琴弦一样,跳得非常快还在跳,内部热极,突然这个神经中枢就抑制,因为长期地发烧,体液丧失得很多,这个血液也相对地减少,没有能力把内部的热传出来,这个体表组织也没有能力再进行一个有效的基础代谢,这么一种状态。说表面皮肤是寒冷的,内部是大热的。

《疫疹一得》,余师愚又叫余霖,清瘟败毒饮方,生石膏1斤,犀角1两,羚羊4钱,银花、连翘、牛子、大青叶、牡丹皮、紫草、知母、栀子、黄芩都是八钱,一两,南宫牛黄丸两粒,至宝丹一粒。参考用上方。

这是真热假寒,真寒假热也是这个样子,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脉沉细但欲寐,已经进入循环衰竭,加上大便,下痢,日数十行,完谷不化,也不消化,一天十次二十次的拉屎,不能吃,也不吃东西,循环衰竭,内部功能低落到这种程度。突然发烧,脸发红,身体由35℃到38℃,这是病人身大热,身大热寒在骨髓,其实内部是寒的,功能是衰竭的,这个能好的太少,那就是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附子干姜人参这一类的药。

中医对于一个发热的观察,思辨那是很丰富的,不是看见发热就退热。中医是把道理告诉你,就是说一个本能系统是个什么东西,把方法告诉你,一部伤寒论,一部温病学,把许多的方法告诉你。其实你现在已经具备这个能力,但是这不够,按照中医的传统的方法是传承,你再学习一个够格的中医怎么着治病,他怎么样跟病人交接,他怎么样思考,他怎么样做出一个判断,他用哪一个方法,他把这个病治好,他把这个病治坏,如此等等,中医是这么学的。

我说过几张方子,说过几个辨证的很简单的,一点也不完整的,有一些人回去就用,用没出毛病,挺高兴,你千万不要这样,这个中医不是这么回事,一定要有一个医理,方法,就是明理,明法,然后再有一个直觉的感受,你才行。谁哪儿有什么问题?

学生:我观察有些小孩,比如受凉以后,会咳嗽,流鼻涕,但他不发热,像他这种不发热,流鼻涕,咳嗽,应该算是外源还是内源?如果按您的那种分,那就属于不发热的,但我感觉他是因受凉引起的,是不是应该算是外源?

郭老:这个发热的,多数,有不发热的,不是很少,内源性疾病是恶寒,无热恶寒,体温不低?你没有明显感觉到他体温高还是低?

学生:没有。

郭老:这是外源。体温不低,他很可能要高于平常,或者说,我没有感觉到高于平常,它没有低于平常,它既然不是低,那就是高,比方说人,你认识张三吗,说我认识,你认为那个人怎么着?什么怎么样?你认为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我说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你说张三坏不坏,不坏,这个人没做过坏事,那就是好人。他不坏没做过坏事,是好人,就这意思。

我们生活当遇到这种问题,它不象你讲的那个明白,一看我就知道,不是这么回事,生命他不是用尺子量出来的,也不是用称称出来的,生命它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完善生命。

学生:比如灰指甲,拇外翻这种跟寒热无关,还有一些大脑系统方面的病,发作的时候如何如何,但是如果不发作的时候跟正常人一样。

郭老:灰指甲这算个外源性疾病,但是我刚才说过,这个宇宙万物不是一个“一”能说明的,并不仅是一个发热。他是不是体温低落?灰指甲这个人,这是个明显的外源。灰指甲,你要是作为一个理论的质疑,你这个理论不完整,你可以说这个话。我说这个理论是完整的,就是我漏掉一个灰指甲两个灰指甲,碍不着这个理论的真理性。而且这个东西明显是个外源性疾病,谁都知道是感染的。

大脑系统的病,这个发作与不发作,他有病你看不出来我看出来,我会看末病,这个人二年以内要发生肿瘤,我可以这样告诉你,你敢用他的身体来验证我的理论,你不敢,我说这个人一年发生高血压,没有错。

内源性疾病外源性疾病,我至少用五十年的思考才总结出来的,我写过《伤寒六经求真》,那是我经历过的总结,不是说发作才能知道,不发作也能知道,我还知道你什么时候要发作。你是学中药的,你太可怜,你被人家砍一刀,中医被腰斩,你是那一半,而且还不够。

第一刀,砍向我们的是腰斩,把中药和中医砍为两半,中医自古自发生以来,医学家也是药学家,也是养生家,药学家也是医学家,也是养生家,根本就没有分开过。这一刀让我们医不懂药,药不懂医,我们是医、药、养生用一个大脑思考的。

第二刀是先学二年西医,把思考中医的大脑抽掉,你那个瓶子先装上外国酒,中医的思维进不去。

第三刀是把中医的整体思维,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推倒了。

第四刀是肢解,这个科那个科,把中医分多少科,肢解中医。

第五刀,中药,你看那个《中药学》,先学化学分析,是不是单物质?废医存药。我专门写一篇文章,揭穿它,你可以上网去看看。

学生:郭老,就你说的那个病例,清瘟败毒饮,用石膏一斤的那个病,但最后死了,能不能把温病和伤寒的方子放在一起?

郭老:伤寒它是一部生命本能方法系统,温病对于伤寒,用吴鞠通先生本人的说法,完全的整个的,用新的智慧学伤寒论,他也是贡献出来一部分方法,在理论上他远远没有伤寒论纯洁与成熟。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发展一个方法,透表,芳香化浊,通阳化水,所以它有价值。

张仲景从白虎汤、白虎加人参、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大柴胡汤,这是完全是从大便排异的方法,到吴鞠通他发展了导赤承气汤、宣白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牛黄承气汤、新加黄龙汤,五张承气汤的方子是在方法上发展。

光有理论没有方法,搁着,谁愿意看谁看;光有方法没有理论也不行。

今天我们发展本能系统,方法发展,治内源性疾病,外国认为终身服药的那一群病,我们一张方子治几十个病,这是我们这代人的贡献。

学生:一般说开中药都有讲究君臣佐使,药性之间会有这几种关系,现在也有的人开药不讲究这个,您是怎么看待这个关系的?

郭老:我说一个大医在出一张方子的时候,他不会去考虑这个的。任何一个成功的东西,都不是在框子里长出来的。《红楼梦》、《三国演义》、《聊斋》、《水浒》,没有哪一个是在框子里写的,我这几张方子,没有考虑什么君臣佐使,我就知道它治好病。君臣佐使是后人研究这个体系给安了个柜子。比方说,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都是草药哪个为君?四物汤,归地,白芍,川芎,哪个是君?有君没君没关系,你会用这个方子治好病就行。

武松打虎,还有陈佩斯朱时茂小品《主角与配角》,我们在用药的时候不要考虑那一个为主,那一个为辅,不管做什么,千万不要有框子,把事情做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