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女孩自杀,张一得自杀:家长错误的爱,带给孩子抑郁绝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2

文|橙果妈妈

这几天看到的消息有些沉重:

3月13日,济南女大学生自杀,留下遗书是因为长久遭受原生家庭父亲的精神和身体折磨打压。

小时候不愿意洗头,父亲一个巴掌扇过来;

学校有喜欢男同学,父亲辱骂她“Biao子”“荡妇”,还剪掉她头发;

甚至大上学后,父亲依旧如黑色大网般如影随形,逃脱不掉的控制让她绝望,她选择了自杀,将命又还给了父母。

还有美国名校学霸张一得的自杀,惊呆了很多人,他爹是著名的 育儿 博主, 育儿 经历曾被多家媒体报道, 育儿 经验分享也深得读者信任。

他在孩子一岁时,跟妻子离婚,放弃了广州公司高管职位,卖掉房子回到郊区自己种地、养娃,全部心思都放孩子身上,独创优秀孩子打造之路,记录和分享孩子的每一步成长、每一次经历,给孩子读当地最好的私立学校,最终,孩子优秀,父亲也成为网红 育儿 者,看似完美背后却迎来这样结局。

看到这样的悲剧,我们不禁要问:父母对孩子的爱,如果爱得不对,带给孩子的就是内心的伤害,长大后,继续让原生家庭的伤害,一代代传承下去,严重的孩子还会走不出来,导致悲剧发生。

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哈佛大学客座研究员的作者加藤谛三,在著作《长不大的父母》一书中,提到 长不大的父母,会常把父母对孩子的依赖,误认为是爱,在面对比自己弱小的孩子,他们会表现出:依赖、强迫、操控、隐性虐待、施恩图报、假性互惠等行为。

说白了,就是“亲子角色颠倒”:父母把自己小时候想做没有实现的、自己儿时对父母爱的渴望,都全部投射到孩子身上。比如:

重点是:“亲子角色颠倒”父母一直认为自己是称职的父母,他们利用经济上、肉体上、心理上尚未长大和自立的孩子,来疗愈和治疗自己“过往的心伤”,原生家庭的伤害,让父母跟孩子索要爱,并通过精神暴力和行为暴力,对孩子欺凌。

长不大的父母,爱孩子与恨孩子交融在一起,折磨着孩子,反正就是不允许孩子做自己。

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其实算是人生的失败者。

他们只会控制孩子,让孩子成为听话的玩具木偶;

他们家里横外面怂,让孩子取悦自己、满足自己;

他们未达成的愿望,让孩子拼命完成来显摆自己。

《长不大的父母》书中提到好多的案例和金句话语,让人深有感触:

想想好多的父母,打着爱孩子的名义,都对孩子做了什么?控制、占有、内心的恨和恐惧,让孩子顺从自己,来控制孩子,让孩子承认自己是个优秀的父母,孩子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往往会认清这种真相,而感到窒息和反抗绝望。

如何终结这一恶性的循环呢?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伤害呢?提简单的2点,具体书中有详细地解析:

1、直面真相,认清楚父母行为背后的形成原因。

颠倒亲子角色的父母,本身就是精神和心理不独立的父母,他们命令孩子、控制孩子,让孩子接受和理解他们,他们不让孩子成长,不希望孩子独立。

而当孩子能开始察觉,觉察到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困惑,勇敢地跨出第一步,通过看书学习、寻求他人帮助来找出自己底层人格留下的引线,让自己逐渐摆脱原生家庭留下的创伤,这就是改变的开始。

2、离开对方,离开糟糕的环境。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去找到合适的人、合适的环境,当我们找到真正能喜欢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时,就会开始更深层次的认识自己,来学会享受正能量环境带给自己的踏实和安定。

同时,在改变和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找回自己的自信,找回内心的界限感,让自己和原生家庭之间最终达成一个和解。

最后总结:

《长不大的父母》书中,都是用真实的案例来深入分析了“长不大父母”背后形成的原因、还有心理构造,提出了终结原生家庭创伤的建议方法。

还提出了当今 社会 环境下,父亲无“强大父亲”形象、母亲失去“温柔的母亲”形象,这带来焦虑的探讨,这本书值得大家看,推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