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小知识【什么是焦点效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0
这样的对话经常发生在小情侣之间,但类似的对话,却不止发生在小情侣之间,也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在平凡的一天里和朋友聊着天,无意间问了一句“哎你换了发型了”,接着便是一句“你才发现,我上个星期就换了……”

这话一出怪尴尬的,尤其是当那个人是你较为亲密的朋友时。

一些人听到这样的回应后可能会默默反思,是不是我真的不够关心她呢?

当然也有另一些声音出来:你以为你是谁啊,换不换发型与我有何关系?

而当我们开始在为这件看似很小的事情而争论时,我们自己其实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回想我们是否曾在微信聊天界面上久久停留,只为等待一个人回应自己而使自己不至于成为话题终结者?

我们又是否曾为自己一腿又黑又长的腿毛被人看见而苦恼不堪?……

似乎每个人,都会在一些事情上格外地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并且认为,他人会如自己所想的那样注意到自己。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焦点效应 。

焦点效应认为,人们总是会在直觉上高估周围人对于自己外表和行为的关注度。这也是人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种体现。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 人们倾向于把自己当成人群中的焦点。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我们和朋友一起看合照时,我们最先注意到的是我们自己,自己的神态和姿势……

焦点效应有时会导致我们对于某些场合上出现的失误耿耿于怀。

聚会上不小心洒了自己一身的汤水
公共发言时你突然平翘舌不分、舌头打结
……
……

在众人面前出现的这些失误使我们陷入尴尬,我们感到自己的行为笨拙,而他人似乎一直盯着自己的失误并在内心暗自嘲讽。

我们让自己不断重现和回想刚刚的失误,导致自己越加苦恼和焦虑。

既然在某些情况下焦点效应会给人带来不可避免的困扰,那么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应对呢?

焦点效应出现的原因之一在于我们过度地注意自己,我们把自己限定在自己设定的圈套里,而难以接受新事物、新观点。

所以通常当我们不断重现自己的失误时,他人“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你已经很棒了”的安慰和劝说有时显得很无力。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试着转移注意力。

假如聚会上你不小心洒了自己一身汤水,大家突然停止了聊天而将视线转向你,过后你却一直为自己的失误懊恼。

此时你或许可以试着加入大家的话题,或者主动引出一个话题,将注意力从刚刚的事情中转移到聊天里。

很快你就会发现其实刚刚发生的只是极小的事情,没有人会一直放在心上。

我们还可以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

这些表达能够引导我们用更积极的态度和思想去面对我们所处的情境。

当我们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时,它也就慢慢成为我们坚信的事情。

下次当你过度关注自己的失误,并且担心自己的失误会引发他人对自己的各种看法时,不妨问问身边的人。

你会发现,他人也许并没有像自己所想的那样清楚地记得自己的失误。

有时候一些信念是我们自己经过加工后产生的,但它们却是不合理的。

读书时期,我们并不会因为一个上讲台回答问题的同学答错之后便对他议论纷纷,下了讲台后课还是继续上,这件事情不会吸引我们过多持久的注意。

对于我们自身也一样,别人或许并没有像我们所想的那样注意到我们。

当然,要验证这一想法,问问其他人是最直接的方式。

过分关注他人的看法和评价有时是由于我们对自己抱有较高的期望。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外在形象、希望得到满意的结果和反馈……这些动机驱使着我们去寻找能验证这些期望的因素。

而他人就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我们经常通过注意他人对我们神态、评价等等去评估是否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结果。

事实上,我们并非总是能很好地、准确地解读他人的心思。

于是我们很容易便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中:

我们越是期待表现得好,越是在意自己的表现,越觉得他人一直关注着自己,越害怕出错,出错后越是把失误放大……

因此,适当地降低我们的期待,不在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下太高的要求,能让我们少一些负担。

当然,焦点效应并非只会给我们带来困扰。

有时正是由于我们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并且为了给他人留下良好印象,我们会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思考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

因此,正确地看待和应对焦点效应,它也可以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