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30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最初校址在北京市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清廷下令停办京师大学堂。

1902年12月,京师大学堂得以恢复,吴汝纶和辜鸿铭任正副总教习,严复和林纾分任大学堂译书局总办和副总办;

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开办经科、文科、法政科、商科、工科、农科等七科,中国近代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终于初具规模;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翌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1912年5月3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并冠以“国立”之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更名后的首任校长;

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遵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蔡元培对北京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的这十年,被视为北京大学校史上的一段辉煌期,奠定了北大的传统和精神;

扩展资料

北大首任校长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

1854年1月8日(咸丰三年十二月十日)严复出生于今福建省侯官县盖山镇阳岐村一中医世家。严复年少时,父亲染上鸦片,致使家道日益清贫,母亲有时候甚至要通过变卖旧衣服来维持生计,所以小时候的严复就是一个“小大人”,十分懂事,而且勤奋好学。

1866年(同治五年)严复父亲病逝,学馆中辍,严复放弃走科举“正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大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