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老将蒙骜,横扫韩赵魏的四朝元老,到死都在力挺吕不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19

在《大秦赋》的前半部中,老将蒙骜的戏份虽然不多,但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

蒙骜历仕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尤其是在秦庄襄王和秦王嬴政即位初期,作为秦国的最高军事统帅,为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坚定的基础。

据《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记载: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

在秦昭襄王时期,蒙骜在秦国就已经官至上卿,而在秦庄襄王时期,吕不韦被任命为相邦主政,从商人一夜之间成为秦国权臣,虽然有庄襄王异人的大力支持,但是若想要真正掌权,就必须得到朝堂上重要人物的支持,而蒙骜就是最重要的那一位。

在《大秦赋》中,吕不韦就曾三顾茅庐去请见蒙骜却被拒绝,后来善于筹谋的吕不韦将嬴政带去求教并让其结识蒙恬蒙毅,这招其实很聪明,因为如此一来,就意味着吕不韦将蒙家视为未来秦国最重要的支柱,并且让其蒙家在一开始就成为嬴政的心腹和支持者,通俗点说就是吕不韦让蒙家要开始“烧冷灶”了,而且还亲自将“柴火”送上门。

在吕不韦的耐心的打动与说服下,蒙骜成为了吕不韦的坚定支持者。

此时已经是三朝元老的蒙骜因战功显赫已成为秦国军方最为重要的将领之一,虽然 异人 只做了三年秦王,但在这三年时间里,蒙骜却没有歇着,一直率领秦军攻城略地。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蒙骜担任将领,奉命率军攻打韩国,韩国割让成皋(今河南省荥阳市)、巩二城给秦国,秦国设置三川郡(治今河南省洛阳市)。

秦庄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秦庄襄王派蒙骜率军攻打赵国,平定太原。

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蒙骜率军攻克魏国的高都(今山西省晋城市)、汲县。继而攻打赵国的榆次(今属山西省)、新城(今山西省朔州市)、狼孟(今山西省阳曲县),一共夺取三十七座城池。

而在嬴政即位以后,吕不韦作为监国仲父,成了秦国实际上的掌舵人,蒙骜便成为了相邦吕不韦的重要支持者,成为帮助吕不韦实现其志向的军方执行人。

在嬴政即位之初,便率领秦军开始南征北战横扫韩赵魏三国,并且将主攻重点放在了魏国,在秦王政三年到五年间,蒙骜率兵夺取了魏国城池三十余座,让秦国设立了东郡(治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

由于蒙骜多年的攻城略地,尤其是新设立的三川郡和东郡,让秦国的兵锋直指韩魏腹地,为日后嬴政东出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而除了战功之外,蒙骜的家庭教育无疑也是非常成功的,无论是儿子蒙武,还是孙子蒙恬蒙毅,都在日后秦国扫灭六国统一中国过程中建立了不世之功。

在《大秦赋》中,当嬴政看望病重的蒙骜时,蒙骜留下了他最后的遗言,大意有三点, 一是 表示了有负先王所托,不能对大王尽忠; 二是 向丞相吕不韦表达了坚定支持,对吕不韦说大王还年轻,让其尽心辅佐; 三是 要求自己的子孙与部下忠于大王,忠于大秦。 可以说,蒙骜在死前的最后时刻,还在坚定的支持着吕不韦。

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蒙骜去世 ,时年约七十多岁。

虽然蒙骜没能亲自指挥扫灭六国之战,但他的子孙们却帮他完成了这一夙愿,蒙氏一门也从此名留青史了。

有史评曰:“蒙氏秦将,内史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