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或跳槽可以解决工作的厌倦感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06

每一个职位层级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都不一样。实操,管理和概念技能都因为不停的向上发展而更替。但是当进入轮回或每一个阶段长期停滞不前后这种倦怠是油然而生的。比如我刚毕业的时候社保跑断腿和核对考勤。但现在我不跑社保了,对最新的政策流程仍然了熟于心。只需要安排专员和助理完成工作即可。同样我也会有职业倦怠,对于下一步发展的迷茫,对于找准赛道却不知道对手在那个阶段的迷茫。我喜欢休息。 每完成一个大项目我都会休息5-7天。去旅行,找个地方发呆。做我自己认为快乐的事。消除我的职业倦怠感,但是回到工作后,我仍然很快会感到疲惫。因为根源没有解决。这也是为什么尚隆会想负气回国。我们总是因为河对岸的风景更好,所以一直不停渡河,既然谁也无法阻拦自我,不如渡河。

第2个回答  2018-01-06

史密斯先生特别怵打针,每当发烧要打针,医院新来的年轻护士总是说:“史密斯先生别担心,请卷起您的袖子,我尽量打的不疼,您不要怕~”,有时就没这么走运,上次遇到一个更年期护士,冷嘲热讽:“老史你也是个男人,一大老爷们打个针磨磨唧唧半天,麻利儿的快脱!一会食堂没饭了饿死老娘啊!”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Freudenberger (1974)基于对服务业及医疗领域的研究发现,这些社会服务性职位需要较多的情绪性工作(emotional work),面对较多人际压力源,长年精力耗损,使得工作热诚容易消退,进而产生对人漠不关心以及对工作持负面态度的症候,称其为工作倦怠(job burnout)。工作倦怠包括三个维度:情绪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工作懈怠(cynicism)和专业自我效能降低(decreased professionalself-efficacy),翻译成人话就是“心好累、不想干、我不行”。但是在所有影响因素里面,个人特征因素不如工作因素与工作倦怠的相关大,这也表明工作倦怠一个社会性的现象而不是个人问题。组织无疑起到了最大的影响作用,所以我可怜的小伙伴们,看看组织的黑手,怎么在不知不觉中迫害着你!如果你发现自己工作倦怠了,而且很长时间走不出来,别怕,和所有的慢性负面情绪一样,走出倦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央视大楼也不是一天就能建起来的啊,但是一个晚上就被烧掉的。

目前有一些心理干预技术,比如Pines和Aronson提出的以放松训练进行个体干预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认知压力管理、时间管理、社交训练、压力管理以及态度改变,增加个体对工作场所的应对能力。可以从个体的层面,减少情感耗竭,已被证明确实有效。但对于工作懈怠和自我效能感降低,起色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前者通过认知方面的技术干预,很容易能够实现注意力的转移,降低情感耗竭。但是工作懈怠和自我效能感的降低需要参与对象的深度配合才能实现。

第3个回答  2018-01-06

在职场工作,先求生存,再求发展。既然是为别人打工,偶尔或一段时间产生倦怠很正常,毕竟,这份职业不是你自己发自内心擅长且热爱的,如果不是这样,有倦怠就在情理之中。

在职场工作的前几年,如果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比单一的在职场中打工产生更好的效果,毕竟,掌握学习力的“成长”很重要,这需要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践,并学会总结。当然,学会独立思考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能力,毕竟,通过在职场中的前几年的积累,找到适合自己、自己擅长且喜欢的工作才是王道。如果没有,就自己创造一个。可是手艺人的时代。

第4个回答  2018-01-08

首先,职业倦怠是任何行业,任何人都会碰到的问题。

一份再有挑战再有激情的工作,一直干一直干都难免会失去新鲜感,从而产生厌烦的情绪。毕竟人不是机器,哪怕是机器,当电量耗尽时,也会停止摆动。

所以,当我们产生倦怠时,不用回避,也不用产生否定的情绪,承认这是阶段性的问题,是情绪的一种,从而正视它。

只有正视它,才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产生倦怠的理由各不相同。

就如同高兴和悲伤,理由有多种,有因外界因素的高兴,也有因内在成就的开心。

职业倦怠也是如此,不在乎那几种因素。要么工作一层不变,毫无新意,要么对于工作失去了目标,要么成就动力不足等。

最后,寻求解决办法。

我们每个人对于事物的接受程度不同,所做出的应对就会不同。同时,人是感性动物,很难冷静的面对这些情绪,尤其是深陷环境当中。

所以,很多时候,休假旅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抽离出自己,放空一段时间,总能汲取部分的能量。

而跳槽也会是一种办法,但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太多,毕竟,工作是我们收入的最大来源,跳的不对了,则更加影响职业发展,到时可就不是倦怠的问题了。

我:

而如果经过分析,外在的环境因素是职业倦怠的主因,则有必要考虑跳槽。

故而,正视这个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想办法解决,至少比被动的掉入倦怠情绪的漩涡要好的多。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