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爱读书,但就是写不好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2-18
喜欢读书和能不能写好作文之间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喜欢读书,并不代表就一定能写好作文儿。可以写好作文的人也并不代表他喜欢读书。哎,好读书是个人兴趣爱好,但是写作文都属于个人能力问题。
第2个回答  2017-12-15

第一,写得少。没有人,而且没有什么事情是一次能够做好的!而写作文这件事情也是!作文可以慢慢练,多写,我觉得就会好起来了,空谈读书,不做相应的练习当然不会好啦!除了神童而外,我就没看过,光是看书,从来不练就能写好作文的!你要经常让他多练练,练完还要给你看,或者给别的有文化的老师看,看完修改给意见,才能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才能越写越好!不然自己光看书,光自己写,没人指导,很难写得出很好的文章,当然不排除有这种天赋的孩子!所以要多写!

第二,看书的时候是光看完就算了,还是看后写读后感,把有用的句子摘抄下来记熟了?光看书不思考也是不够的!记得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总是会让我们准备一个摘抄本的,每个星期,或者都要写,所是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确实,写作也要有一定的储备,才能把写作写好!所以你要看看你的孩子是不是光读书,而没有做摘抄或者读后感呢?

第三,对生活是否有感悟。接地气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曾经有个尖子班的朋友,她就是经常对于生活的感悟,都会写进作文当中,获得老师的大赞和高分!如果作文写不好的话除了多写多练多记,还要对生活的感悟,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也许就会变得更加好了!

所以说,有时候读了书,不是不会用,也是没有什么太大作用的!

第3个回答  2017-12-15

这个问题不要奇怪,就像很多人爱吃饭,但却不会做饭一样,看着差不多,其实那是两回事儿。

我小的时候也挺喜欢读书的,不论是语文课本还是历史书政治书,都能看,但只要一提写作文我就头疼,真是不知道写什么,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才对。

读书锻炼的是一个人的思想内涵和理解能力,而写文,特别是孩子写作文,大部分都是描述类的作文,那需要的是观察和总结的能力,只有善于观察生活并能很好的把看到的事情加以总结,才能写出贴合实际的作文。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让孩子能写好作文,仅仅读书是不够的,还要让孩子多观察生活,并把自己的感受都写出来,正所谓熟能生巧,只要让孩子多看多写,这样才能提高写作文的能力。

等开始写议论文的时候,喜欢读书的作用才能略有显现,但也不一定,毕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的时候再用用脑子,才叫真正的读书。

第4个回答  2017-12-16

是的,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是有无数喜欢读书的人,但作家并没有那么多。

  关于写作文,也有这样的道理。现在的孩子,家长教育好了,很多都养成了喜欢读书的习惯,从小时候的自然小百科,到大一点的散文诗歌,但并不意味着读书多喜欢读书就一定能写好作文。               

   写作能力不仅跟平时读书多少有关,也跟你平时写作积累有关,只读书不下笔是不行的,就像你看了一千遍红楼梦,心中有一千个林黛玉,但是你没下过笔,心里有,但你表达不出来。读书是一种积累,但表达是一种能力。

  很多语文老师都说过,喜欢写日记的的同学一般作文写的会比较好,因为他们每一天都在用文字书写,把自己的经历或者是心里的东西跃然纸上。写多了,自然写作能力就提升了,

  所以说,想要写好作文,不如每天都写下日记,不用规定字数多少,也不在意格式,只要表达出来,会表达,那么写作能力也会慢慢提升的。

第5个回答  2017-12-26

最近我在断断续续地听李笑来的写作课,第一讲就对写作给了一个全新的定义,联想到正在读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发。许多以前悬而未解的问题,逐渐有了答案。

比如那个困扰很多人的问题:

为什么我的孩子那么爱读书,但是写作却不好?

先从李笑来给写作下的定义来看。

说来惭愧,尽管我从小写作一直不错,也发表过一些文章,大学和研究生读的又是中文专业,但是在写公众号之前,我从来没有对写作是什么,有过深入的思考。

在写作教学中,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手写我心”,很多老师和家长都会对孩子说,你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但实际上根本没有那么简单。如果那么简单的话,为什么提起写作,有那么多的人产生的是苦恼的情绪,而不是快乐。

很多人说,写作是一种输出。

看上去很正确,但且没有往深一步去想:输出,输出什么呢?怎么输出呢?

所以,当我无意中听到李笑来说“写作是对有质量的输入处理过的输出”的时候,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来看写作的三个环节:

输入—处理—输出

输入

说孩子爱看书的家长,其实孩子就是在这个环节上——读书就是输入,但是,读书只是输入的一种。输入还包括什么呢?在生活中观察、体验、感受,都是输入。

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天的生活,和身边的人交流,上学、上幼儿园,出去各种形式的玩,参观游览,查找、读取资料等等,都是输入。

处理

什么是处理呢?我理解就是选择、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自己的分析、思考、运用。

比如:看到一朵花开了,去一个地方游览,会有所感所想,看到一朵花开了,去一个地方游览,这是输入,有所感所想,就是处理。

输出

我们说,写作是输出,但其实输出不只有写作这一种,和别人交流、把所思所想用各种形式——画画、音乐、建筑等表达出来,都是输出。

而写作,应该是最易操作——使用语言文字,相比起来,其他艺术形式难度更高;受众面最广——只要认字,就可以阅读,也就是和文字交流;效果更佳——比起欣赏其他艺术形式,阅读应该是最容易、最简便的。

现在,我们对写作的认识更清楚了,也就更容易分析出为什么孩子写作不好的原因了。

第一,孩子爱读书。

那我们就要看看孩子读书的质量。

根据《如何阅读一本书》,我们需要审视这几点:

一、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二、阅读的主动性如何?

三、阅读的基本能力是否具备?

四、阅读的技巧掌握多少?

总起来说,孩子爱看书,但是看书的质量怎么样?根据《如何阅读一本书》所讲,有一种阅读是休闲式阅读,比如我们很多人看刷手机,看一些文章,爱看小说,动不动就是几十上百万字,那么这样的阅读,显然对写作水平提高,帮助不是太大。

如果仅仅是休闲式阅读,满足感官的享受,但没有主动的思考,可能这样的“爱读书”的孩子,写作并不好。

再者说,我们说写作需要输入,而输入的方式并不仅仅是阅读这一种。家长口中所说的爱看书的孩子,其他的输入怎么样呢?会不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平时有一个良好的输入的习惯呢?所谓好的输入的习惯,就是说,凡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输入,都进入了大脑中的素材库,而不只是过眼云烟。

第二,假设孩子爱读书,阅读的能力也很高,我们就要看看他的处理如何了?

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那句话——读过很多书,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了,因为你的输入没有经过处理,尤其是高质量的处理。

有的人阅读速度快,理解能力强,但是没有存储,没有积累,更没有思考,没有反思,没有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没有这些高质量的处理,读的书也大打折扣。

所以你会觉得,孩子的书不少,但是写作却和他读的书不成正比。

第三,输出。

写作是输出,输出要输出什么?怎样输出?这才是决定写作好不好的关键。

经常会听到一些人说,谁谁的文采很好。也有的人自谦,我文采不行。文采是什么,看上去就是优美词句。

但是,写作好的关键,难道就是优美词句吗?

当然不是。

写作输出的,并不是语言,或者说,绝不仅仅是语言。回想一下自己的阅读体验,你会因为一篇文章语言美就去读吗?可能性应该不大。更多的时候,我们阅读一篇文章、一部小说,是为了读里面的故事,体验一种阅读快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创造;知道一件事应该怎么做。

我们写一篇文章,又是为什么呢?除了学生时期的作业,工作中的任务之外,如果你还会在自由的状况下,去主动写一篇文章,可能不会为了炫耀自己的文笔,而是表达自己的感情,记录自己的经历,告诉别人一些方法。

所以,输出的更多的是思想。也就是说,你必须肚子里有货——有观察、有积累、有思考,才能有东西输出,有话说。

“我手写我心“,这句话一点儿都没错,但是,如果“我心”——其实就是“我脑”里没有货,你让我怎么写,写什么呢?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最后来说说怎样输出。这里才需要用到语言文字的能力。举例来说,我要把今天看的综艺节目的感受写出来,看综艺节目,就是输入,感受就是处理,写出来,就是输出。

那么,我想用什么文体写呢?是评论节目的好坏,还是议论节目传达的观点?还是把节目描述一遍,还是谈谈我的感受?是正襟危坐,写一篇严肃的论文——《论综艺节目的文化性》,还是轻松随意,写一篇诙谐搞笑的小品文——《古代诗人抱团参加“见字如面”》,还是亦庄亦谐?

等确定了表达的方式,就要看你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功力了。常用的汉字就那几千个,词语也有数,怎样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从而产生不同的文章,使读者产生不用的阅读体验呢?绝对没有能够速成的方式。

所以,写作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运用过程——你看古代科举考试,就是考写作,需要一个人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你知道了这些,就会明白,为什么孩子爱读书,但是写作却不好,原因何在了。

但是,提醒你一句,千万不要看了这篇文章以后,为了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逼着他去增加输入——加大阅读量,生活中的所有经历,都逼他记下来;逼着他学习处理——你做笔记了吗?你有什么想法?恨不得连吃饭拉屎都要让孩子进行一下思考。如果这样做,你的孩子不但写作水平提高不了,可能连书也不爱看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