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斯情绪疗法》——有效沟通的五个技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伯恩斯情绪疗法》阐述了有效沟通的五个技巧,为人际关系的沟通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包括解除敌意的技巧、共情的技巧、询问的技巧、陈述的技巧和抚慰的技巧。

一、 解除敌意的技巧

你能在对方的话中找到真正的事实,即使他的话听上去很不合理或者很不公平。

相反法则:如果你真正同意了别人看似极不合理也极不公平的的批评,你就立刻证明了别人的批评是荒谬的,别人也会对你刮目相看。

当你消除别人的敌意时,就意味着你同意他的批评是正确的。

有效解除敌意的步骤:

1 试着把模糊宽泛的批评转换为具体的事例

尖锐的批评:你真是个白痴!

解除敌意的回应: 我刚才那样说你,我自己感觉很糟糕,我宁愿自己从来没有说过那样的话,你能和我说说你的感受吗?

2   你不必认同各种批评的字面意思,你要认同的是对方话中的精神要领,而且你要保证你的回应不会给对方带来伤害并向对方表示尊重。

尖锐的批评:你不是真的喜欢我!

解除敌意的回应: 听你那样说我真的很难过,但是我同意你的说法。我们之间的气氛确实有些紧张和尴尬,让我们坦诚说出来吧!你的友谊对我来说很重要,你能不能告诉我,我到底做过什么和说过什么让你生气呢?

一旦你放下自尊和“自我”的意识,并真诚、巧妙地消除对方的敌意,那些一直困扰你的敌对感、不信任感以及受挫感就会转化为温暖、谦恭和尊重的感受。

二、共情的技巧  

什么是共情能力?

1 对他人想法的共情能力: 我能够准确地理解你的想法

对他人想法的共情能力意味着你要重复对方对你说过的话,这样对方才知道你理解了他的话

掌握对他人想法的共情能力,就意味着你要把注意力放在对方说的话和感受上,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2 对他人情绪的共情能力: 我理解你内心的情绪和感受

对他人想法的共情能力意味着当对方对你倾诉时,你能接纳对方的感受。

当你运用“对他人情绪的共情能力”时,你选择的情绪词汇要合乎当时的情境。

3 我 用 关心和尊重的态度表达我对你的理解

在运用“对他人想法和情绪的共情能力”时,请记住,你的目的不是“帮助”对方或帮他解决什么问题,你要做的只是真诚地了解对方的感受,因为对方在大多数情况下,真正想要的并且需要的其实是你的一丁点儿理解而已。

共情能力是“零技巧” ,因为共情不是让你把自己的想法、需要和感受摆出来,而是将自己清空,等待别人来向你表达情感。这样一来,你就变得 完全接纳别人 。

三、 询问的技巧

1 询问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这件事你怎么看?

2   询问别人你对他的想法和感受的理解是否正确

现在你好像真的很泄气、不知所措,你是那样想的吗?

3   使用开放式的问句让对方告诉你更多的信息

我想听听更多关于......的情况

4  用开放式的问句集思广益,通过互相启发解决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如果你以 友好而非质疑的态度询问对方 ,那么询问无疑是最见效的沟通技巧。询问时要注意话语的口吻和肢体语言。

帮人解决问题是询问技巧最容易犯的错误 ,这种不成熟的解决问题方式阻碍了对方表达情绪(例如伤心和难过等)的机会,因为人们通常只是需要一个宣泄情感的机会,而不是帮他们解决问题的专家。

四、 陈述的技巧

陈述,即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让对方读懂你。

当你使用“我觉得......”这样的表达时,你实际是用清晰明了的情绪词汇直接了当地 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例如,表达时说“我感到很受挫”“我不开心”而不是“你错了”“我很不爽”

“我觉得......”表达时,针对的是自己的 感受 ,而不是对方的行为或攻击对方。

表达感受的方式要随着场合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排斥使用“我觉得......”。

请记住,不管别人多么爱你,他也不清楚你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五、抚慰的技巧

抚慰意味着不管你有多么地不开心,你都需要 对他人表达积极的感受 ,也意味着你不能把别人拒之门外或者期待对方回报你对等的爱。

我们都想拥有爱与尊重,但很多时候我们不懂得如何付出爱与尊重 ,尤其当我们与别人闹矛盾觉得难过或生气的时候。

20世纪神学家马丁布贝尔将人际关系分为两种类型:“我-它”关系和“我-你”关系。

在 “我-它”关系 中,你将他人视为某种可以被操纵的东西,甚至把对方当作敌人,你的目的是打击他,战胜他并且利用他。

在 “我-你”关系 中,你尊重他人的自尊。尽管在你们双方都感到受挫并且彼此都很抓狂的情况下,但你仍然表现出想与对方建立更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的愿望。

“我-它”与“我-你”这两种思维定势都能起到 自我实现预言 的作用。

解除敌意、共情、询问、陈述和抚慰这五个有效沟通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人际关系中产生的冲突和障碍等问题。这五个技巧 需要反复的练习 ,才能真正帮助我们改变人际关系困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