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产品的方法论2—社交三要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社交产品3要素:关系链、信息、互动。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社交产品,着眼点都将在这三要素上,而现在市场上的所有社交产品,基本可通过判断侧重某一要素的强弱与实现方式进行区分不同的产品。

关系链

1.请求用户允许获取通讯录权限,以便快速匹配用户的朋友在本平台上先建立关系链。

2.如果是弱关系的社区类产品,新用户刚进来时,会提供一些优质用户,用户可以勾选关注或按平台推荐的优质用户一键关注,以形成首页的timeline。

3.直接带用户进入发现页,直接向用户展示内容,但是会在每一条内容旁边加上一个关注按纽,引导用户关注喜欢的博主。

信息

有了关系链,需要信息才可完成这种互动。而社交领域中主要的关系链产品均在T厂,且关系链不易被复制与迁移,所以相比较而言,较多在社交领域的创业者则将焦点集中在侧重信息的“社区产品”。

社区产品百花齐放,有许多切入点。如知识问答的社区知乎,关注书影音的社区豆瓣,二次元社交B站,网易云音乐的音乐社区等,甚至支付宝前不久引起争议的几个“圈子“。

人是多样化的,人的兴趣点也是多样化的。做一个社区恐怕无法像一款基础的社交工具一样,成为人人不可或缺的,但一定是可以满足特定领域特定喜好的一群人,为其提供内容价值。所以社交领域创业者,更多地会从侧重信息的社区切入。

这里的信息要对于用户而言具有价值,即按用户投入时间之后,是要所有回报的(回报的类型见下面将说到的驱动力)。一个社区如果没有持续的价值输出,社区很快就会死掉,生命周期可能十分短暂。

社交产品上,一般三到五个tab按纽中,都会有一个是“通知“。而这个通知也会分为两类:

一种为侧重关系链的消息;如知乎中的私信,提醒关于社区中人的对话信息,官方客服信息等等。

一种为侧重信息与内容的消息,如知乎中的消息,提醒关于内容的消息,如某某回答了你关注的一个问题,某某评论了你的回答,某某给你点赞了等等。

一种为官方活动的推送。

三种社交要素中,突出信息与内容要素的有各类社区产品,贴吧、知乎、玲珑、美柚,天涯,猫扑,LOFTER等。

互动

互动也是一大重要因素,无论是和人还是和机器和动物,人发出信息之后,都希望有所回应。

用户和一些官方微博或公众号互动,当有了回应的时候,会很高兴;兴奋地对官微说:原来你是活的。

又如刷了门禁卡,门并不响应你的请求,如果旁边有人在,你会有一种同说出去的话没人理一样的尴尬感。

如果一个人接到了某某活动的邀请函,他会乐于晒出邀请函,展示自己和这个组织的一种互动。

人离不开社交,离不开互动,只有互动,人才会觉得自己被尊重,具有存在感。所以当用户在平台上建立起了关系链,同时也彼此携带着信息,则差最后一步——互动,来完成这场信息交换。

社交产品中,这种互动,可分为站内互动及站外互动:

站内的互动

侧重关系链的产品会帮助用户和自己相似的人进行匹配。如较多兴趣产品,用户刚刚注册成功,就引导用户填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年龄星座等等,以帮助匹配和自己有相同爱好或共同话题的人。

侧重信息的产品会帮助用户和感兴趣的信息进行匹配。如引导用户关注某些话题或者擅长某领域的人,以填充timeline上的内容。只有进行了合理匹配,才会有下一步的互动。

互动的前提就是合理匹配,就好比一个爱运动喜欢体育的人和一个并不喜欢运动的人难以产生互动,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而如果用户在平台上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信息,用户必定转身离开。

很多产品经理会尤为关注一个新用户进入产品后,首屏上所呈现的内容或人;如果20条之内没有击中用户要点,则用户极可能离开,毫不留情地删掉APP。

所以,平台方第一步便是将用户合理的匹配,以帮助互动。而完成匹配之后呢?并不代表两个人会产生互动,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擅长社交。

在帮助用户完成匹配之后,进一步要想如何促进用户进行互动。如脉脉上刚加完好友,通过给定的常见问候语完成破冰。微信刚刚加完某一好友,也会有所提示,暗示用户可以聊天了。

同时,这种即时互动相对较难。脉脉上的圈子、微信的朋友圈也是在帮助用户去互动,以及了解一个人,找到聊天的切入点,否则用户无法互动,也会离开你的产品。有时候,产品的运营人员可能以不同马甲去“勾搭”用户,让刚进来的用户能互在产品内互动。

举个栗子:

每次我以一个很傻X的名字和头像注册一个社交APP,但刚注册没过多久,就会有好几个头像很好看的女生来搭讪,我就很怀疑是这个产品的运营人员或者”职业用户“……当然有时也可能是微商等。

站外的互动

主要表现形式为分享,将站内优质信息传播出去,这种传播带动起来某一产品的兴起,也展示了社交的这种传播力量与速度。

小结

以上三要素,每一项做起来都不会那么容易:

关系链可能容易建成,但有价值的关系链不容易沉淀,比如各种僵尸粉,或是用户随手关注的人。

信息易成,但在海量信息与内容中,筛选出来用户喜欢的却不容易。

而有了关系链和信息,没有做好匹配和引导,也不容易形成互动,所以需要下面要说到的社交产品驱动力和切入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