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13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新课程改革,使我们高兴地看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回归,语文教学不在是运用范畴的语文,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语文课堂教学成了学生生命的有效历程。同时,我们语文课本的许多篇目文质兼美,都蕴含着相当丰富的人文精神。而且我们现行的教材大部分给人留下了许多驰骋想象的空间,我们教师要充分抓住并合理利用这有效的空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写作能力。

一、看插图写作文
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调动自己表象贮备,在头脑中使图中的形象活起来,再诉诸笔端,化静态为动态,化平面图为立体的人和景。如课文《丹青妙手化荷花》、《桂林山水》的课文插图,画面形象生动,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通过想象,在写出文章;然后和课文内容对照,让学生自己去弥补想象的缺陷。在经过一定阶段的训练后,可启发学生脱离原课文的约束,进行再创造性的想象。
二、结合教材扩写
扩写,就是把课文中写的比较概括、简略的情节,经过大胆想象,扩充具体,丰富内容。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只写小女孩悲惨的死去,没写她的父母对他的关心和疼爱,甚至还写到,“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到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难道她的爸爸真的如此冷酷无情,不通事理,一点疼爱女儿之心也没有吗?当然不是。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小女孩深夜不归,她的爸爸妈妈心情会是怎样的?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小女孩的爸爸怎样顶风冒雪深夜寻女?第二天早上当爸爸找到了已经冻饿而死的女儿时会是怎样的情景?以《深夜寻女》为题,把这一感人的情节扩写出来。再如《峡谷历险》一课中年仅五岁的儿子把自己的体力发挥到了极限,救了父亲,而他幼小的身躯却冰凉;父亲获救后,扑在儿子身上,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儿子冰凉的身躯,然后是省略号。这一感人情节课文里留下了一大片“空白”。教学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父亲扑在儿子身上后,心情怎样?会怎样想?怎样说?而儿子苏醒后父子又是如何说的?然后以《生命的重生》或《亲情无价》为题,也可自拟题目,把这一情节扩写成一篇短文。
三、学课文后续写
有的课文,结尾处戛然而止,余味无穷,给人留下了遐想和思考的余地,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教给他们创新的钥匙。如《死海行》一课,结尾写道:“在将来的某一时刻,跟前这片波涛也将凝固,化作一片盐湖”。那时,死海就真的“死”了。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将来的死海真的会死吗?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不会死,那又会是什么样子?以《未来的死海》为题,续写一篇想象作文。再如《穷人》一课,以桑娜拉开了帐子为结尾。可以启发学生想象:桑娜拉开帐子后,夫妻双方的神态、心理和语言、动作等,以《帐子拉开以后》为题,写一段符合人物性格特点的作文。或者是想象安娜一家会怎样照顾西蒙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怎样?以至于长大成人后各有什么作为?以《二十年后》或《老年桑娜》为题,写一篇文章。
四、学课文后写读后感
有的课文蕴意很深,老师引导学生在品读学文之后,应及时给学生布置小练笔,把文中的人物精神品质或蕴含的道理写下来,成为指导上进的源泉。如《汪洋中的救护行动》,文中维克多在浩瀚的太平洋上进行帆船比赛时,与其他人失去联系,迷失了方向,并且身受重伤,他急中生智、坚强勇敢,敢于同困难作斗争,这种精神品质值得学习。学生写出自身的感受。既巩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内化了自身。又如《李白求师》一课,李白已是“诗仙”,但仍历经千辛万苦坚定地求师,直至成功。他这种爱慕诗才、不自视清高的品行令人敬仰:他这种不怕困难、不畏艰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坚强意志永远值得学生们学习。要求学生对这课写读后感,可以从中感受李白爱慕诗才、不自视清高的品行,感悟坚强的意志、坚定地信念是成功的基石。
五、内容重新组合
内容重新组合是指学完课文后,把课文中的要点提出来,或把同类型的课文融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当作者,从新的角度,选择材料,安排结构,组成一片新的文章。如《少年闰土》,课文中写了闰土的外貌和表现闰土特点的事例为内容,以《我眼中的少年闰土》或《我爱少年闰土》为题,写一篇介绍闰土的文章。再如根据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陈毅等英雄人物的共同点,以《英雄的盛会》或《笑看今朝》为题目,让同学们想象这些英雄没有死,而是高高兴兴地在一起参加英雄大会的情形,写一篇英雄们话当年看今朝的文章。
第2个回答  2018-01-13
一、立足教材,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作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见,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写作的情感,学生才会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来。那么如何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呢? 一是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孕育写作情感。二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语文教材,体验和感悟教材中的精华,直接与文本对话,从而积极地孕育写作情感。叶圣陶有句名言:“课本是范例。”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材,都是些文质兼美的名篇,文中流淌着对祖国,大自然,对同志亲友的真挚情意;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崇高悲壮的美感。通过学习这些美文,让学生沉浸在课文浓厚的情感意境中,与作者、文本产生共鸣,当联系自身时,他们就会有倾吐的欲望。此时正是读写结合的最好时机。

二、立足教材,引导学生寻找、挖掘适合自己写作的方法或技巧

立足教材,除了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外,还要与好的写作技法结合起来,才能成就一篇好文章。新课程改革后的语文教材,无论从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还是文章的语言上,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