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进化出的语言的呈现形式是声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3-27
人类语言的产生 语言是人类最自然的交流工具,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语言作为人们交流的工具,需要传递信息,完全是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的。这种工具能使人们相互交流、相互了解,并调整相互间的关系、统一相互间的行动。 人类语言大致有三种表现形式:自然语言(是指形体语言与手势语言。形体语言,又被称作肢体语言、动作语言)、口头语言(又称有声语言,简称“口语”,下同)和文字语言(简称“文字”)三种。 一 形体语言与手势语言 形体语言与手势语言是古猿向人进化过程中,早于口语而产生的一种最早用于交际的一种“自然语言”。 古猿树栖生活,有较充足的食物可食用,又无大敌危害,因此信息交流比较简单,如同今天的黑猩猩一样,是靠变化脸部表情、靠身体动作、靠充满感情的呼喊声或各种声调,如尖啸、呻吟、呼喊等,来表达恐惧、愤怒、兴奋、警告、威胁、欲望等。当然它们发出的声音、做出的每个动作最多只能反映一种情感,传递一条极其简单的信息。 自古猿到地面上之后,情况大不一样。它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而是在寻找食物来充饥的同时,还得防止其他野兽的袭击。在活动中首先是直立行走、打制石器使古猿前肢变成了以使用工具为专门职能的手,同时也成了重要的认识和交际的器官。直立的姿势使视野开阔,头部的各种器官也日益发达,大脑可以接受更多信息,这就促进大脑的发展和脑重量的增加。手的分工又进一步加快了大脑的发展。据目前掌握的资料,700万年前的“图迈”脑量是在320毫升—380毫升之间;340万年前的“露西”脑容量也只有400毫升;230万年前会打制石器的能人脑量则增加到800毫升;200万年前的直立人脑量达到1000毫升;“北京猿人”的平均脑量是1080毫升,脑量变异范围为1015毫升—1225毫升;5万年前的早期智人平均脑量已接近现代人的1400毫升。 人猿揖别之初,人们还只能把表情的和用声音表现的动作合在一起——形体语言——这就是人类最早的“自然语言”来传递信息。如同我们今天还流行着的“点头”表示“同意”、“对”、“行”;“摇头”表示“反对”、“不对”、“不行”;“拥抱”表示“热烈欢迎”;伸出大拇指表示“好”,伸出小指表示“很差”一样。在我们人类的语言里,至今还可以发现这种初始语言的痕迹——自然的声音——感叹词和拟声词,如:“哎”、“啊”、“乒乓”、“轰隆”、“哗啦”等等。 为了抵御大自然严寒酷暑的威胁和洪水猛兽的袭击,早期人类过着群居的生活。要使采集、狩猎能有成效,需要借助集体协作的力量,建立起一种相互依存、分工合作、稳定有序的和谐的社会关系。要建立这种社会关系,个体之间必须要有先进的交际工具进行信息交流。在这个过程当中,无论是知识量的积累还是日常生活的发展需要,都不得不从个体间的信息传递开始,只有这样,个体的经验才能转变成社会成员共有的知识,上一代的知识经验才能传授给下一代,人类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发展进步。但是原有的“自然语言”完全不能适应这一变化。 而在人类进化的漫长的岁月里,人类的形象思维已经发生并有了一点发展,对当年动植物的各种形态已有敏锐的感觉,在劳动中由于手和物体的接触,通过触摸、推拉、提压等动作,获得了大量如滑涩、软硬、轻重、形状等别的感觉器官所不能感知的信息,这样他们就采用各种不同的姿势来传达他的意思,逐渐由原来的形体语言发展变成了反映不同事物的手势符号,手势语言(简称“手语”,下同)随之产生。 手语所采用的表征主要有两类。第一类表征是用眼前的具体物象来显现。例如,说“我”、“你”、“他”的情况下,就直接指自己和另外的人。第二类表征的表现是通过模仿的概念。如把面颊贴附到手上则表示“睡觉”等等。但这些动作可能会使人感到模糊不清。 当初早期人类就是用手势加上嗓子里发出的各种音调的声音变成人们交谈的工具。开始早期人类可能用的词主要是惊慌和热情的叫喊或具体东西的名称,许多可能是模仿所知的东西所发出的或和它相联系的声音。今天当人们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能互相交谈的时候,不就采用动作表示的方法,采取表情或手势吗?如在图书馆,人们正在埋头看书,突然有人大声喧哗,这时旁边的人就会伸出一个手指放到嘴边,对着说话的人轻轻地发出嘘声,并指指正在看书的人们,意思是请你不要说话,以免影响大家学习。 通过几十万年的实践,直立人在用手势表达的语言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约定俗成的涵义明了的动作、声音、手势,较容易、较完全、较确切地表现自己思想的一个接一个有序的句法规则,否则它表达的意义就不正确,或者就是无意义的废话。例如,说“绿色箱子”,首先应当做一种表示“箱子”的手势,然后——比如,指房子旁边的草场,表明它的颜色是“绿的”。当前这种手语的措辞顺序是“箱子是绿的”;假如这种概念顺序按照语句中的形式加以改变,那么,就可能不理解草和箱子有什么关系。一位心理学家驯养的狗能理解大约90个信号;其产生的60个信号与其能接收的大多在意义上不相重叠。海狮能学会190种人体姿势,但它不能用姿势表达任何意义。倭猩猩甚至能掌握更多的词汇符号,并能用姿势来表达它们的需求。但它们都不能告诉你谁对谁做了什么,它们甚至不能谈论天气。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缺乏一种用思维语法将这些符号有条理地组合起来的能力。 早期人类在长期交往中所形成的一个接一个有序的动作表征,确立了人们对事物思维模式中一种关于相互关系的树型结构(后人称之为“语法”或“句型”)。正是有了这个事物相互关系的树型结构,言者能够把关于谁对谁做了什么,为什么,何时,用什么方式等的一种思维模式迅速地传递给听者。100万年前早期人类石器制作中出现了一些有规则的石器,说明此时在人类手势语言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个表现自己思想的规则——“语法”,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各种手势、表情所要表达的各自意思。 手势和表情在交流中是有它的局限性。首先,它们都是依靠视觉感官来接受信息的。在黑暗中做各种手势和脸部表情,对方是看不见的,除非发泄自己的感情大声嚷嚷以外,否则是没有用的。何况面部表情的交流,需要两人面对面近距离接触才能看得清,不然不知道对方要表示些什么。其次,手势、表情无论在怎样情况下也不能逐字地表达我们的语言,它无法比划清楚经过理性思考所总结出的抽象概念,因而不能全面准确地表达清楚说话人的真实意图。今天聋哑人能够表现各种不同劳动的能力,如种地、挑水或剪裁衣服,但是他们却无法通过手势表现出让人了解对这一切来说是一般的、我们所说的“做”的概念。第三,手势、表情都受到谈话对方观者心中唤起的某种图像的局限。如果对话者若不预先了解清楚手势、表情所要描述的是什么样的图像,就很难理解说话人手势所要表达的原意,这就使观者无法理解整个谈话的内容,给信息交流、经验传授带来很大缺陷,由此决定手语使用的范围也就很狭窄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