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归晋统一中国的司马炎是怎样一个开国之君?看唐太宗的评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5

中国 历史 上,大一统的王朝有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北宋,元,明,清,一共是10个。其中,秦,西晋和隋三个中原汉 人 王朝的统治时间最短,几乎存活不过五十年。


西晋,265年 317年,历经 四 帝 (武帝 ,惠帝 和怀帝 ,晋愍帝313年 在长安登基,偏安一隅 ,仅 掌控 关中一带,可不算 ?),共53年。


这 三个短暂的王朝,西晋 的 国祚 相对 是 最长的 了。这 多少 应该 归功 于 司马炎的无为而治, 社会 环境比较宽松自由,不像秦朝,以商鞅的严法苛政著称。


司马炎建立西晋后,立即 施行 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 ,让 百姓能够休 养生 息。特别 是 废除 了曹魏 以来 严重 走样 的屯 田 制,颁布 了 新 的 土地和 税赋 改革 的关键 性 制度 ,即 占 田 制 和 户 调 制 , 促进了 农业 生产 ,在 稳定 社会 经济 方面 有 非常 积极的 意义 ,对 后续 中国 的 农业和 土改 政策 影响 深远 。


对外 用兵 上 ,除了在边疆 的 平乱 和 伐吴统一之战,再 没有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所以,既 没有秦灭六国的持续性战争、也没有隋炀帝那样的穷兵黩武四处征讨。大力 缩减 军备 ,刀枪 入库 ,马 放 南山,和平 建设 。虽然期间在西北、雍益并州和长江流域也陆续发生过一些 鲜卑、羌氐、巴氐和汉人的叛乱,但基本上都是局部扰 乱 ,还 不至于瘫痪 整个国家机构 。


从太康 元年(280年) 开启 了长达十年的太康之治, 社会 经济和人口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国泰民安,一派祥和;文学艺术和 科技 生产在这个时期也是生机盎然,呈现出空前的繁荣 。


司马 炎 于 290年去世 。随即 ,西晋 就 陷入 了 内乱 。不到 二十年,强大统一 的西晋就像秦二世、隋炀帝的 统治一样,迅速滑向 了 灭亡的 万丈深渊 。这个 变化 有点 太 突然 ,太 不可思议 了 ,把 一个 刚刚 统一 的中国 ,再次 带入 将近 三百 年 的黑暗 大 分裂 ,让 五胡 大肆 蹂躏 ,神州 版 荡 ,民不聊生 。 这是 什么原因 导致 的呢?


三 百 多 年 后 ,唐太宗李世民也 在 深刻 思考 这个 严肃而 重要 的问题。贞观十八年(644年)组织专门 力量,集体编撰,探讨西晋王朝统治的得与失。房玄龄、褚遂良等当时 名士大臣受诏主编了《晋书》。这是 历史 上第一次开 官方著 史 的先例 ,唐太宗还亲自执笔为宣帝司马懿和 武帝司马炎两位 的 帝纪 撰写了评制 ,希望总结 西晋王朝兴衰更替的根源,以史为鉴,为李唐王朝的长治久安提供一个经验教本 。


唐太宗对司马炎的评述,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登基到统一中国(265-280),第二阶段是统一后的太康之治到司马炎去世以后的 永嘉 丧 乱 (280-311)。


第一阶段,唐太宗毫不 吝啬地给予晋武帝许多 赞赏之词:“ 握图御宇,敷化导民,以佚代劳。 ”司马炎登基后,以一个王者的风范,把握海内形势,驾驭天下;以道德教化民众,而不是依靠严峻法令来维系 社会 ;无为而治,不瞎折腾,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是司马炎前期施政的总体纲要。


具体的是,” 以治易乱。绝缣绝之贡,去雕琢之饰,制奢俗以变俭约,止浇风而反淳朴。 ”就是通过各项治理措施来改造长期 分裂 混乱的 社会 ,大力推崇勤俭朴素,反对骄奢侈靡的生活。


在个人性格和大事决断上,” 仁以御物,宽而得众,宏略大度,有帝王之量焉。于是民和俗静,家给人足,聿修武用,思启封疆。决神算于深衷,断雄图于议表。 ”司马炎宽仁大度,雄才 宏厚,足以 展现 出 一个 有为 帝王 的 器量 ;让人民享受和平的日子,生活富裕 蒸蒸日上;鼓励文武百官,积极开疆拓土。慎密规划征讨河西叛乱 和伐吴等 深谋远 计 ;在朝廷 上果断吹响了统一中国的进军号角;


结果就是,” 兵无血刃,扬越为墟。 ”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和三国割据以来的九十多年分裂 战乱局面,” 天人之功成矣,霸王之业大矣。 ”在中国 历史 上,这是 头一回,使用 六路大军协同作战,突破千里长江天堑的战役,在战略和战术的完美配合下,大获成功,终于成就了作为 开国 之君的 司马炎一 统中国的 旷世丰功。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正是描写了当年伐吴功臣王濬从长江上游扬帆击 流 ,势如破竹,攻陷吴都建邺的威风豪气。现在读起来,还能够感受到当时的壮怀激烈。


司马炎前期 制定的治国方针,比较 亲和的人格,辅 以 宽仁 统治 ,团结了 朝廷上下众多文韬武略之 臣,谋伐决断,共同开创了 中国 历史 上一个 全新的、美好 的统一 时代。


第二阶段,画 风 回 转 。“ 骄泰之心,因斯而起。 ”天下统一了,司马炎的心态也开始转变了。首先,就是胜利者常见的骄态,虽然他多少还 有些自知之明,谦逊地推辞了群臣的泰山封禅请求,但骄傲自满的言行,还是逐渐在表现。慢慢 地 怠于政事,沉溺于后宫的宴乐之中。 历史 上有名 的羊车 巡幸 就 发生 在这个 时候 ,后宫佳丽 一万 余人 ,非得 赶车 约会 了,极度 夸张 。


见土地之广,谓万弃而无虞;睹天下之安,谓千年而永治。 ”以为地广可以高枕无忧,天安就千年永治了。


不知处广以思狭,则广可长广;居治而忘危,则治无常治。 ”不知道宽广的大道,前路也会变窄。缺乏这样思考,怎么能够保证前进的道路可以一直这样宽达?居安而忘记的当下的危机,没有 忧患 ,那这样的安治就不会持续长 久。


这时候的晋武帝,登城楼远眺,寰宇太平,四海无忧,他内心踌躇满志,不可一世 ,已经迷失了前进的愿望,脑子里面仅剩下如何享受胜利之果,和安排社稷江山的传承了。


加之建立非所,委寄失才,志欲就于升平,行先迎于祸乱。 ”司马炎认真学习了曹魏政权为什么轻易被他们司马家族篡位的深刻教训,以为依靠大肆 封王就 可以 建立拱卫中央王朝的安全 藩篱;把寄予厚望的股肱之臣委托给了德才不配之人。朝廷 上下 , 弥漫 着 腐化 骄淫的 风气 ,而 作为 皇帝 的他 ,不加 制止 ,还 推波助澜 。 结果,本来以为 帝国功业还 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却率先迎来了祸乱。


况以新集易动之基,而久安难拔之虑,故贾充凶竖,怀奸志以拥权;杨骏豺狼,苞祸心以专辅。 ”况且,新建立的帝国,根基还远不够扎实牢固,而长治久安的良策 也没有人 筹谋;于是就有机会让贾充这样的凶险小人,心怀奸诈而伺机执掌重权;豺狼般虎视眈眈的杨骏,包藏祸心却得以专权辅佐朝廷。


及乎宫车晚出,谅闇未周,籓翰变亲以成疏,连兵竞灭其本;栋梁回忠而起伪,拥众各举其威。 ”待司马炎去世,居丧未毕,各地的藩王亲人们, 就一个个反目成仇,接连举兵,相互攻伐,竞相摧毁 国家的根基命脉 。而国家的栋梁桢干,也纷纷从忠臣变成了伪逆,各自拥兵耀武。


曾未数年,网纪大乱,海内版荡,宗庙播迁。帝道王猷,反居文身之俗;神州赤县,翻成被发之乡。 ”不过短短 数年,国家纲纪就大乱了,四海之内动荡剧烈 ,宗室庙堂迁徙流离。治理帝国 的王道,反让位于胡人的纹身俗习;神州大地,全都变成了被发异族的家园 。


弃所大以资人,掩其小而自托,为天下笑,其故何哉? ”放弃自己的优势却去 相助他人 ,掩盖自身的弱点而 寻求 自慰 。从此被天下人耻笑,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良由失慎于前,所以贻患于后。且知子者贤父,知臣者明君;子不肖则家亡,臣不忠则国乱;国乱不可以安也,家亡不可以全也。是以君子防其始,圣人闲其端。 ”实在是有失谨慎于 前,所以遣留祸患在后。再说,了解儿子的品性才是一个合格的贤父,洞察臣子的品质才是一个称职的明君;不肖之子会让家族败亡,不忠之臣就会导致国家动乱。国家动乱了则天下不得安宁,家族败亡了则每个人都无法保全。所以君子要防患于未然,圣人则需要预见祸乱于微小的发端。


而世祖惑荀勖之奸谋,迷王浑之伪策,心屡移于众口,事不定于己图。元海当除而不除,卒令扰乱区夏;惠帝可废而不废,终使倾覆洪基。 ”而晋世祖司马炎却偏偏 被荀勖的狡诈奸险所惑乱,又痴迷于王浑的邪计伪策(为什么 指责 王 浑 ?没有 看见 相关 资料 )。心智 经常在众人的议论中摇摆 不定,而重大朝事也 无法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决断。匈奴 刘元海当除不除,结果养成祸患 危害 华夏;太子 司马 衷 该废而不废,终于使晋朝的宏伟基业被颠覆倾 灭 。


夫全一人者德之轻,拯天下者功之重,弃一子者忍之小,安社稷者孝之大;况乎资三世而成业,延二孽以丧之,所谓取轻德而舍重功,畏小忍而忘大孝。圣贤之道,岂若斯乎!虽则善始于初,而乖令终于末,所以殷勤史策,不能无慷慨焉。 ”所以啊,保全个人只是积 薄德,能够拯救天下苍生方为大功啊!舍弃一个儿子只是一时之痛忍,而安定社稷方才是行大孝于天地之间呀 !况且凭借祖孙三世的累功积 资才成就了今天的伟业,怎么 只延续了两个孽子就 前功尽弃了? 正所谓是贪轻德而舍弃重功,不敢忍受小痛而忘记了什么才是大孝。圣贤们留下的治世之道,岂能是这样愚弄 呀 !虽然司马炎有一个良 好的开端,却完全 背离了正道,走向了一个失败的结局。所以每当看到这段 历史 的时候,总是感慨万端啊。


应该说,唐太宗的对司马炎的评论还是比较客观的,虽然还谈不上全面;但把西晋的毁灭完全归罪于司马炎一个人身上,就有点不公平了。

司马炎虽然是开国之君,但和 历史 大多数经过激烈拼杀,九死一生才登上皇座的相比,确实得之太容易了,而且也被后人视为得位不正。没有居安思危的深谋远虑,对周边的近臣宽宏太多,威举不足,后期朋党相争朝纲松弛;促使骄奢淫逸和清谈荒政之风盛行;在选立太子和太子妃这么重要的事情上,一再犹豫犯错,埋下隐患; 藩王出镇,让有野心的司马王爷可以拥兵自重,一旦朝廷内乱,内外勾结,随时发难;后事安排不严谨,造成杨贾之争,而朝中大臣或狼狈为奸,或为名节虚议,无法中流砥柱;宣帝竖子司马伦平庸 卑鄙 ,骄纵僭位,偷 窃龙图,败乱朝纲 ,把 常规 的宫廷斗争 转 变 为 中央 与 藩王 之间 的 皇权 大战 ,战场 从 皇宫 延伸 至外地 州郡的 大规模 军阀 混战 ,甚至 胡 人 卷入,危机 触 一发而 不可收拾 , 与 皇后 贾南风 实为 罪魁祸首 啊 ;长期让大量异族在北方边境与汉人杂居,胡人部落滋生必然和汉人冲突 ,不能够察觉周边环境之恶化,而朝廷有失安抚梳理,放大了灾难。这些所有的因素都不幸累加一起,终于在司马炎死后被一个黑天鹅事件引爆,帝国大厦就轰然崩塌了。由此来看,绝非是司马炎一个人的过错所致,但几乎所有的祸根又都绕不开他。

历史 学家吕 思 勉曾说,“ 国人不缺乏 历史 知识,缺乏的是 历史 观点。


参考资料 《晋书》和一些网络资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