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27章 :善行无迹,善言无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9
2021.04.28周三Day118

《道德经》第27章 善行无迹,善言无瑕

【原文】

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虽智大迷。

是谓要妙。

【译文】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

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过失;

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

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

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

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

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

所以善人可以做为不善人的老师,

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

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

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解读】

第一,“善行无辙迹”。

真正的高明和智慧是“善行无迹”,不露痕迹,这正是道的自然无为、自然不痕之表现。也就是说,只有符合了道,才能产生真正的聪明智慧。

真正聪明的人善于学习,择善而从,以善为师,亲善远恶。而这个学习,不在于老师和所谓的资质,关键却在于自习自得,自我领悟,功夫到家,水到渠成,无师自通,一通百通,这是最高的学习能力。

所谓“大智若愚”,那些看起来愚笨木讷的人,往往蕴藏着大智慧、大聪明。

真正聪明智慧的人,不显山不漏水,不锋芒毕露,懂得和光同尘,韬光养晦,时期一到,才果断出手,从而脱颖而出,一鸣惊人。

我的感悟:现在的我与真正聪明智慧的人相距遥远,但是现在的我能做到“行善”——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人,最好做到“不露痕迹”。因为“不让人觉察的关怀才是体贴。”

第二,“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天下万物,各有其性,各有其才,各有所属,圣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善于利用万物,不放弃、不遗漏任何一个,有教无类,使之各适其性,各尽其才,各尽其,用各得其所。

那怎样做到这一点?

答案是自然无为!让各物发挥自然之性,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自身,都能发展好自己,天下自然可达到大治。这是符合大道的,是隐而不遗不露的智慧。

最高明的功夫和境界是自然天成,浑然一体,了然无痕;最高明的行为,都是执道而行,审视度势,顺其自然,绝不想当然,或者一厢情愿的勉强为之。

我的感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竭尽全力去引导孩子们快乐学习,帮助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第三,“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也就是说:善人可以做为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我的感悟:所有遇见的人,不管是善良的人,还是不善之辈,我都要心怀一颗感恩之心。为什么?因为善良的人是我的榜样,从他们身上,我能学到如何行善。相反,不善之辈也是我的老师,他们的表现会给我敲警钟——不良行为不可取!扬长避短,择善而从,这就是我的想法。法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