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的心理学课|现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l  单纯与复杂

① 越简单,越复杂

简单是一种强大的自我防御,根本是为了给自己一种很好的感觉,认为自己是有道德的人,是对的,是好的,以此回避掉自体虚弱所带来的糟糕感觉。最简单的人选择最复杂的人,这是简单且自体虚弱的人,走上复杂并增强自体的一条常规之路。

活得太简单的人,需要看到自己这份对道德的自恋,并且要知道去做一个真正对自己和重要他人好的人,要比抱着一些简单信条生活,难多了。

人性无比复杂,任何人都没有简单活着的福气。追求人性完整的力量,要远胜过追求幸福快乐的动力。

② “好人”逃避了什么

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在追求好处,“好人”和“坏人”在一起,是在追求一些“坏人”能提供给“好人”的好处。“好人”的“好”既赢得了道德自恋与他人同情,还借助“坏人”来应对外部世界。

把握好权力规则的关键点是如何表达你的力量,也就是攻击性。只想使用珍惜规则的“好人”,找到太想乃至太会使用权力规则的“坏人”,就逃避了面对社会领域的种种焦虑,包括进入黑暗的焦虑和直面自己弱小的焦虑。

对胆小的羞耻和面对恐惧的焦虑在“好人”身上同时存在,“好人”如果不想再做所谓的打引号的“好人”,就需要去一点点学习如何合理地使用自己的攻击性,这需要不断地练习和觉知。

③ 输在起跑线上

所谓叛逆,其实是孩子想做自己,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这个时候如果大人利用自己的力量去压制孩子,那就会破坏孩子的意志。

每个人都想做自己,如果在任何关系中都无法做自己,都太考虑别人,那就会选择内向与封闭,任何关系都会成为巨大的挑战。

如果生命一开始,就被教导顺从,那这可以说是一种地地道道的“输在起跑线上”。单纯的脸,常常就是一张顺从的脸。顺从的人,必须简单,因为一旦有了复杂的智慧和力量,就不可能再去顺从了。

④ 中国式关系中的“葵花宝典”

如果一个人既顺从,又真的像是心甘情愿一样,那很有可能是启动了“自我功能的抑制”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抑制的就是自己的智商。

太听话的人,容易出现一种愚,因为人根本上都想做自己,而听话的人不得不在相当程度上放弃这一个根本动力。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世界准备好接纳你的本能喷涌而出”,在养育孩子时,我们希望给孩子这样的感觉,而不是顺从。同时,还要谨记,作为成年人的自己一样需要这种感觉。

⑤ 幼稚、单纯、世故和成熟

可以制作一个四象限坐标图,横竖两个维度为:一个是内在人性的幼稚与成熟,另一个是外在规则的无知与掌握。这样就可以区分出四种模式:

内在人性幼稚,同时对外在规则无知,这是幼稚;

内在人性成熟,同时对外在规则无知,这是单纯;

内在人性幼稚,同时掌握了外在规则,这是世故;

内在人性成熟,同时掌握了外在规则,这是成熟。

世故和成熟的人,都是复杂的,而幼稚与单纯的人,都是简单的。

可以想象在坐标图的原点,就是内在人性和外在规则都是零的这个位置上,这是一种原初的合一,而在内在人性和外在规则得分都极高的位置上,也会存在着合一的可能。

这样的人,就可以达到王阳明的境界,不仅证悟到“天理即人欲”和“此心之外,别无它法”,而且懂得“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到了这种境界,就是最简单,也最复杂,简单和复杂由此也统一了起来。

l  从想象世界到现实世界

① 三重世界

婴儿本来处于孤独的想象世界,他和妈妈构建的世界是过渡世界,整个家庭都可以视为过渡世界,而广阔的社会是现实世界,这就是三重世界。

共生关系是共享一个自我,不管谁离开谁,共生关系的破裂都意味着这个共享自我的死亡,这时活在共生关系中的人会产生死亡焦虑。

从孤独想象世界进入过渡世界,在婴儿时是最容易完成的。养育者一次次满足婴儿的吃喝拉撒睡玩这些需求,也是在和婴儿建立关系。同时无论养育者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满足婴儿的所有需求婴儿会遭遇挫折。

当婴儿基本被满足,又有“恰到好处的挫折”,婴儿就既可以和外部世界,特别是养育者有连接,又有边界,同时又不会自体瓦解。养育者把孩子从孤独的想象世界拉出来,这并不容易发生,需要无数努力。

② 两条道路

人会面临着冲突的两条道路:到底是继续停留乃至滑入到和母亲的粘稠过渡世界,还是进入到现实世界。前一种道路会让你越活越简单,越活越封闭;后一种道路会让你越活越复杂,意味着开放和宽广。

很多人本来认为自己对别人的判断简直就等同事实,可现实检验后他们知道,他们的判断原来只是想象,而不是现实,必须得到佐证,才可能是事实。

心理病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术语是现实检验能力,是指当你的想象和现实发生矛盾时,你能否尊重现实,而不是执着于你的想象。如果有现实检验能力,就意味着你能接收外界信息,能放下你的想象,于是你就不再只是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而可以和世界交换信息了。这也是两条路,到底是活在自己想象的循环中,还是活在和外部世界的丰富交互作用中。

③ 如何迈入复杂

当我们觉得自己的自体弱小时,一个黑色的敌意的权威传递任何信息,会担心是种毁灭性攻击,所以会拼命屏蔽,也因此会一直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孤独而简单的世界,不能进入复杂。

进入复杂,必须有这样一个开始,一个自体虚弱的人感知到外界的重要客体是基本善意的,他传递的信息是来增强而不是破坏自己的自体的。在这种感知下才能敞开自己,吸纳重要客体的信息。

围绕着孩子的感觉,是在增强孩子的自体;破坏孩子的感觉,很容易破坏孩子的自体。成年人也一样,对自体虚弱的来访者,心理咨询师主要是给他们认可、支持和鼓励,也就是传递善意,等他们自体增强,并与咨询师建立了深度信任关系后,咨询师就可以传递一些强硬的信息。

④ 强与弱、善与恶

自我和关系都有两个维度,强弱和善恶。强弱是指关系中谁强谁弱,善恶是指关系中爱多,还是恨多。当你既是强大的,又是基本善意的,我们最容易展开自己,由此拥有一种完整的复杂人性。

每个人都想带着主体感展开自己的生命,因此会生出强烈的竞争欲,想用各种方式增强自己,并想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一较高下。

在展开生命的这条路上,一个人很容易会被这两种感觉所折磨:当自体虚弱时,容易感觉到羞耻;当自体强大后,又容易感觉到罪疚。解决这个冲突的是情感,也就是善恶。当你能充分活在爱与连接中时,羞耻感和罪疚感都会得到化解。

强弱和善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两个维度和自我与关系等因素糅合在一起,会生出复杂的人性,这也是现实世界复杂无比的根本所在。关于这两个维度可以概括为鼓励自体的增强,同时别忘了拉回到关系中来。

l  金钱的隐喻

① 金钱恐惧症

金钱恐惧症者每次收入上有“意外惊喜”时,都会有些慌张和不适应,“意外惊喜”越大,这种慌张和不适应就越明显。

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停留在共生中时,一个人的收入就不能由他本人来分配,而会由共生关系的掌权者分配。干活好,收入多,那意味着要承担太多责任,并且被剥削,挣钱动力就会受到巨大影响。

共生关系中常会看到“鞭打快牛”的现象,能干的人不断被加上各种责任,同时又被剥削被驱使,而拿到的好处又有限。谁挣的钱主要归谁支配,这是非常简单而根本的规则。

② 金钱恐惧症的核心恐惧

金钱最重要的隐喻是力量,钱多的人可支配的资源更多,力量更强。

力量的强弱可以延伸出谁高谁低这个维度,越是活在全能自恋中的人越容易在乎关系中谁高谁低。这引出一个很深的矛盾,一个人既不能接受别人比自己高,又不敢比别人高,那最好就是彻底平等。

力量强弱这个维度关乎竞争,金钱恐惧症可能是惧怕自己特别有力量、特别有地位时,会被嫉妒、被惩罚。金钱恐惧症,其实是强大恐惧症。

③ 金钱与嫉羡

嫉羡是最深刻、最根本的一种死能量,它的根本在于我觉得我创造不了也拥有不了好东西,我掠夺你的好东西,但还是感觉拥有不了,于是我把你的好东西,连同创造和拥有这个好东西的你一并摧毁掉,这样我就比你高、比你强了。

最原初的嫉羡是婴儿对妈妈乳房的嫉羡。如果一个社会和文化中嫉羡过于浓烈,金钱恐惧症、强大恐惧症就会很常见。

暴富未必是一种祝福,因为它突然增强了人的自恋,同时也引发了周围人的羡慕嫉妒恨,或自己内心对嫉羡的恐惧。所以一下子暴富的人没有学会如何和金钱打交道,驾驭不了它,反而会被它所控制。

和金钱或利益打交道,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追逐利益但又不被利益控制,能处理好与金钱的关系,以及自己和其他人的金钱关系,会让一个人的人性变得更为成熟。这意味着一个人同时处理好了强弱的力量维度和善恶的道德维度。

④ 升级你的生命尺度

故选择时有各种尺度,不同的生命体验和不同的认知,导致了不同的尺度,在做选择时就会有不同的境界,最终也导致了不同的人生格局。

影响选择尺度的因素有两大类,一是物理性因素,包括金钱、时间、空间、关系与身体的尺度;二是心理性因素,包括阅历、觉知和想象的尺度。

你的感知是丈量你自己命运的尺度。如果不省察自己,那么生命就是一个简单的轮回,成年的你会将早就形成的心灵地图再重演一遍;但如果有意识地去改变,那么你可以通过觉知并改变你的选择尺度,去过你自己想过的生活。

l  从分裂到整合

① 偏执、分裂与整合

人性复杂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不断试图把自己不想要的“坏”切割并投射出去,如果不做切割和投射的工作,人性就一直都是单一完整的,复杂就产生不了。

能直面、处理并适度整合“坏”,是人性成熟的一个标志。彻底完成了整合的人意味着走完了“英雄之旅”,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在路上。

梅兰妮·克莱因提出,一岁前婴儿的心理发展有两个心位,一个是偏执分裂位,一个是抑郁位。三个月前的婴儿处于偏执分裂位,三个月后的婴儿可以发展到抑郁位。

处于偏执分裂位的个体,为了保护“好”的部分,会把“坏”,就是被摧毁的体验和想象分裂并投射出去,有恐惧,没有内疚;抑郁位意味着整合,看到客体和自体都有好有坏,容易让人觉得不痛快,但人的现实功能增强了很多。

② 你可以好,也可以坏

你可以好,也可以坏。做好人时毫不犹豫,下狠手时也干净利落,而所做一切都可以促进善的一面,这是将“好与坏”整合的一种至高境界。

健康的心智,是“我既可以A,也可以-A”,这意味着整合和灵活;相对分裂的心智,是“我只可以A,不可以-A”;而最有问题的心智,是“双重束缚”也就是“我既不可以A,也不可以-A”。

你可以展开你的任何一种人性,它们本来就是超越了“好坏”的,这也是最好的整合。

③ 你可以执着,也可以放弃

精神分析认为,任何丧失都会导致哀伤,让哀伤的情绪情感自然流动,最终在情绪过程、身体过程和头脑过程中都接受这份丧失的发生,这个完整的过程就是哀伤过程。

当哀伤过程没有很好的进行时,一个人的能量就会仍然滞留在和这个丧失较劲上,如果这件事中聚集了太多的能量,那会导致一个人没有心理能量去做其他事情。

人之所以会停留在偏执位,是因为当“我”活在一元世界时,感觉到与自己发生冲突的对方是敌意的“它”,这种时候是不能低头认输的,如果认了,就会产生巨大的羞耻感,严重地攻击自己。

感知到这个世界有爱,是放下偏执的关键。虽然常有人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但如果只有这种感觉在,那就失去了灵活。

④ 最终的整合

哀伤过程的深层逻辑是:外部世界的爱失去了,可它留在了内部世界。哀伤过程之所以不能完成,是因为我不想接受内在的痛苦,所以我拼命保留住外在的爱。我们担心外部世界夺走了所爱之人,其实是担心夺走所爱之人的那个力量是来自于我们自己。

每一个关于人性的冲突,最深处都指向这样的想象:我之外的世界和我之内的世界,是敌意的还是善意的;这个世界到底是生能量还是死能量占据上风。

全然的整合是,一个人成为了自己,但却无害于别人和社会。而当我们能真正看到世界有好有坏,自体和客体有好有坏时,这就已经是一种很高程度的整合了。

Ø  复盘

人,没有简单活着的福分。

真实世界是有疗愈性的。

害怕有钱,就是害怕强大。

弱小时,要切割并投射“坏”;强大后,就吸纳并整合“坏”。

没有哪一种人性是错误、糟糕、低级、该被消灭的,它们实际上都是完整人性的一部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