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你身边的“孟玉楼”:当面和气、背后捅刀,这种人最不可交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孟玉楼是《金瓶梅》中我很难喜欢起来的人。

她的特点是当面笑眯眯、背后捅刀子,有事没事都要诟啐别人、挑拨生事,牵涉到她利益了最先倒戈,跟谁都没有真心。

这是一种恶,有时候甚至无关利益,只是出于无聊和恶趣味,她就要挑拨,然后站在旁边冷眼看热闹。

被挑拨的人吃亏了,她还要上前安抚,当老好人。

并且她挑拨的手段和话术十分高明,不着痕迹,任谁都发现不了。

我们要是现实中碰到这种人,可能你以为她是为你着想的朋友,但其实在你不知道的地方,她已经给你使好绊子、捅了你几刀了。

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孟玉楼其人和她的套路。

一、孟玉楼

1、漂亮寡妇,有钱、有品位、心气高。

孟玉楼第一任丈夫是布商,死后留了一份好钱。西门庆第一次上门去相亲,就被孟玉楼的排场、品味小小震慑到了。

孟玉楼家朱红槅扇、帘栊潇洒,摆着着榴树盆景,西门庆等了半晌,孟玉楼才环佩叮咚、兰麝馥郁的出来。

幽深雅静,佳人只在琼楼深深处。

这出场和西门庆此时正在交往的浅门浅户的潘金莲形成鲜明对比。

并且孟玉楼美丽,高挑个儿,瓜子脸,脸上有几点微麻,更添天然风姿。会弹月琴,有风情、有才情。

孟玉楼不只夫家有钱,娘家也有钱。后面提到她弟弟孟锐做买卖,出去进货就要一两年不回家,从河南、陕西、汉州,到荆州、川广,回来走峡江水路,往返七八千里地,跑大半个中国。

西门庆对她的弟弟礼让有加,和对吴月娘的哥哥吴大舅截然不同,可见其娘家的实力。

孟玉楼心气是高的,她不甘心居于其他妻妾之后。

在嫁给西门庆前,她亡夫的舅舅来阻拦劝她,说西门庆家妻妾多,嫁过去只是生气。

孟玉楼说:“我到他家, 把得家定 ,里言不出,外言不入,他敢怎的奴?”

可见,孟玉楼到西门庆家之前,是有持家、至少是有一定话语权的预期的。

2、孟玉楼的劣势

孟玉楼虽好,可是样样不拔尖儿,也和西门庆不投契。

论相貌风情,不如潘金莲。书里写,西门庆的二房李娇儿是一代名妓,但李娇儿的风情还是比不上潘金莲。

论出身,不如吴月娘。孟玉楼再有钱,毕竟商是末流,不如官宦家庭出身的吴月娘。西门庆在结亲上,最看重的就是官宦背景。

论性格霸道,不如潘金莲和吴月娘。潘金莲和吴月娘都是敢当面撕破脸的人,她们看中的东西,就绝对不可能让,一定要争到手。和她们相比,孟玉楼少了这份性格中的霸道,少了一股势在必得的劲儿,不敢明争。

最致命的,是和李瓶儿的对比,孟玉楼就是李瓶儿的低配版。

论资产,孟玉楼的资产和李瓶儿相比是小巫见大巫;论品味,李瓶儿吃的用的玩的都是宫廷御制;论性格,孟玉楼是婉约,李瓶儿是软到化成水了。

摆着一个高配版的李瓶儿,孟玉楼显得毫无特色了,甚至还不如紫膛脸的仆妇王六儿吸引西门庆。

西门庆和孟玉楼之间是冷淡的,平时不怎么往她屋里去。

从书里看,西门庆喜欢热突突的情义,喜欢比他小的女人。而孟玉楼性格疏离,跟谁都隔着一层、对谁都不投入。并且比西门庆大,她嫁给西门庆的时候,已经三十岁了。

3、孟玉楼的策略

孟玉楼进入西门庆家后,迅速选择了站队,并且审时度势更换队伍。

西门庆刚娶了孟玉楼,前后脚儿就娶了潘金莲。

潘金莲此时势头正盛,会巴结吴月娘,风头把老人儿李娇儿、孙雪娥盖了过去,引起了李娇儿和孙雪娥对新人的不忿。

孟玉楼顺理成章和潘金莲成了一队,对抗李娇儿和孙雪娥。及至高配版的李瓶儿进门,孟玉楼和潘金莲捆的更紧,她没少从中传话挑拨,利用潘金莲打压李瓶儿。

潘金莲醉闹葡萄架那节,是全书一个转折关窍,李瓶儿怀孕了,潘金莲就此失势。

孟玉楼这时候已经开始悄悄换队,她不是和吴月娘一起穿珠花,就是突然出现说吴月娘让她来叫谁谁谁。

李瓶儿一死,潘金莲重新得势,在全书进行到三分之二处,潘金莲终于和吴月娘明着撕破脸,两人公然对骂大闹起来。

经此一役,吴月娘凭着肚子里的孩子占了上风,西门庆完全站在吴月娘这边,所有妻妾都倒向了吴月娘。

文中描写西门庆请来太医给吴月娘看胎气,吴月娘端坐在炕上不动,西门庆来请了好几回,吴月娘才慢腾腾开始打扮。

此时“玉箫拿镜子,孟玉楼跳上炕去,替月娘拿抿子掠后鬓,李娇儿替她勒钿儿,孙雪娥预备拿衣裳。不一时,打扮得粉妆玉琢,正是:罗浮仙子临凡尘,月殿婵娟出画堂。”

好一副大娘子的做派,孟玉楼彻底倒戈。后面月娘只留下她,俩人一起守寡。

二、孟玉楼的套路

全书写孟玉楼,几乎都是侧面描写,都是蛛丝马迹。然而就在这蛛丝马迹中,我们能感受到深深的城府和心计。

她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从不表露什么,在卜龟卦那一节,占婆说她“你恼哪个,人也不知,喜欢哪个,人也不知”,说的贴切。

孟玉楼从不自己搅入什么纠纷,离是非远远的,然而她却不着痕迹的操控局势,会借力打力、借刀杀人。


1、当面老好人,从不沾是非

孟玉楼当面和谁都好,是个老好人。

谁尴尬,她就替谁解围,哪有矛盾,她出来打圆场。就连她看不上的仆妇宋蕙莲,当着面也让丫鬟给端一杯酒,笑语盈盈,礼让有加。

她不止一次对潘金莲说,我是真的为你好,我对你一片真心。

物质上小恩小惠,站队上同仇敌忾,让潘金莲真的把她当成好姐妹。

关于西门宅里容易惹是非的地方,孟玉楼也从来都躲得远远的。

李娇儿被褫夺管钱权后,西门庆和吴月娘把财权交给孟玉楼。然而孟玉楼只是造了一场应酬的帐,就把这个权力推给了潘金莲。

管钱,既费心又得罪人,自己还得不到好处,而且她也不缺钱。

像这种容易惹是非的地方,孟玉楼从来都是躲的远远的,独善其身,隔岸观火。

2、借力打力,背后捅刀子

孙雪娥、李瓶儿、潘金莲、吴月娘,没有她没诟啐过的,没有她没挑拨过的。

比如激打孙雪娥那一节,潘金莲和孙雪娥闹完矛盾,俄而看见孟玉楼从厨房那边来(孙雪娥是西门庆的第四房妾,负责厨房造饭),潘金莲问她孙雪娥可曾说什么,孟玉楼说不曾说什么。

真是这样吗?孟玉楼肯定和孙雪娥说了什么,才导致再见面时矛盾激化,潘金莲和孙雪娥打了起来。

后文西门庆复宠孙雪娥,孟玉楼又对潘金莲说:“你还没曾见哩,(孙雪娥)今日早晨起来,打发他爹(西门庆)往前边去了,在院子里呼张唤李的,便那等花哨起来。”

刺激潘金莲对孙雪娥的不满。

潘金莲住的偏僻,每次有什么风吹草动,都是孟玉楼第一时间到她那里报信,然后潘金莲就去撒泼使招儿。

潘金莲就是孟玉楼的一门炮,调到哪里轰哪里。

即便潘金莲自己,也没能逃过她的刀子。

李瓶儿死后,西门庆一直宿在潘金莲院里,孟玉楼因此心口着了病。

西门庆去看她,这可能是全书唯一一次正面描写。

孟玉楼再也端不住了,满心恶气,抱怨她让潘金莲管账、潘金莲却推脱说风凉话。

西门庆替潘金莲辩解,孟玉楼就泼了醋,情绪失控地泼出了对潘金莲的嫉妒和不满。

吴月娘此时和潘金莲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恶劣、越来越白热化,而和孟玉楼的关系越来越好,还主动让西门庆去孟玉楼屋里。

潘金莲对吴月娘的恶言恶语是谁传到月娘耳朵里的?吴月娘怎么和孟玉楼这么好了?

只能是孟玉楼把潘金莲卖了。

3、说话的艺术:不着痕迹、尽得效果

孟玉楼很擅长不着痕迹的挑拨,“用真话撒谎”,好像什么都没说、或者说的是事实,却达到了她想要的效果。

看潘金莲咒骂王六儿这段。(王六儿是仆妇,和西门庆私通)

潘金莲前前后后数落了一大篇细节, “那孟玉楼听了,只是笑。因说 ' 你怎么知道的这等详细?' ”

每次孟玉楼和潘金莲背后说人坏话,一旦潘金莲说的发狠了或者要采取行动了,孟玉楼就不说话了,只是笑。她连在潘金莲面前都不想留下是非的痕迹。

再看这句“你怎么知道的这等详细?”

熟不熟悉?你和某某某抱怨什么的时候,对方笑吟吟的并不接话,反而说“你怎么知道?真的吗?我不信。”

她在撇干净自己的关系。

潘金莲抱怨完第二段,孟玉楼只说 “原说这老婆没汉子,如何又钻出汉子来了?” 这是摘出了一句重点,在提醒潘金莲。

潘金莲接下来发狠“如今不禁下她来,到明日又叫她上头上脸的!”

孟玉楼笑道: “你这六丫头,倒且是有些权属。”

这是在干嘛?这是在鼓励潘金莲实施,你真棒你真行你比我有主意有本事,激将法。

孟玉楼没说一句评判或者要摆布王六儿的话,却得到了相应的效果。

所以我们在现实中,一定要擦亮眼睛,警惕孟玉楼这种人。

他们生性凉薄、捂不热,当面和稀泥,背后使绊子,遇到事情最先撇清关系的就是他们,最先倒戈给你来个回手掏的也是他们。

论朋友,这种人最不可交。


三、你独善其身,生活就会孤立你

拉拉杂杂写了一大篇,孟玉楼鸡零狗碎的诟啐,最不值得写。

书中关于她的人性的描写,是复杂的。

门口磨镜的老人贫困,孟玉楼拿出银钱周济他。李瓶儿印经造册,孟玉楼主动帮她把关。潘金莲的母亲潘姥姥上门,潘金莲付不起轿子钱,孟玉楼就替她给了。

这些都是她人性中的闪光时刻。

可什么是恶、什么又是善呢?磨镜的老人,潘金莲也拿出米粮周济他,管理家中的钱财,潘金莲没有贪一分一毫,这些都是善。

我们很难从一个人身上界定善与恶,有时候我们对陌生人善,对身边的人却充满恶意。

孟玉楼的生活是空虚的,她和西门庆没有多少感情,等于是换了个地方守寡。搬弄扇火不一定真是为了争什么,可能就是闲的无聊。

她有管账管家的能力,可是不愿意管,不想蹚浑水,要说她与世无争吧,她又有对将来的危机。

她把自己活成了半调子。

大凡书里的生离死别,妻妾们都会哭,可总感觉孟玉楼和别人哭的不一样。

别人哭命运,她哭生活。

她不愁吃不愁穿,生活稳定不必颠沛流离,然而她的生活是冷清的,寡淡的。

整个金瓶梅里,她好像一直游离在众人之外,没有融入进去。她躲开了一切是非,生活也远离了她。

后来清明节陪吴月娘去给西门庆上坟,被比她小七岁的李衙内看上,两人情投意合,她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在她的卜算中,四十一岁才有子,比别人晚了十几年。她真正投入进去的生活,是比其他人开启的要晚的。

孟玉楼的簪子上刻着两句诗, “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 这两句诗应的不是西门庆,而是李衙内。

清明时节,芳草旷野,五陵年少,肥马轻裘,她遇到了两厢看到眼里、心里去的人,她的青春才像杏花一样打开了,她才醉酒似的融入了真正的生活。

你凉薄,就不必承受付出的辛苦,不必受世间扰攘的纷争,然而必定也不会有真心的回报。

人在世间,还是要有一腔热忱,对人、对事都有信念和忠诚,才活的真切。

不然只能是一场疏离和寡淡,无味。


(图片来于网络,侵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