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煤矿淮南矿(老)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3
淮南煤矿淮南矿(老)区位于淮河南岸九龙岗—寿县—凤台一带,包括九龙岗、大通、新庄孜、谢家集、孔集、李郢孜等约10个中、小型井田,总面积约400平方公里。这是我国最早发现、勘查、开采的煤矿之一。据《怀远县志》记载,明朝时期已有煤炭开采活动。1894年至1938年,淮南煤矿经历了地方乡民到官、商联办,再到官僚资本家的开采时期,曾设立“大通煤矿公司”等,日产原煤量可达千吨。
1938年,日寇侵华导致淮南沦陷,煤矿产量一度上升。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接管并成立了淮南矿务局,继续开采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产量仍保持日产千吨左右。
在煤田地质调查方面,自1917年起,有多位地质学家对淮南煤矿进行调查和研究,编制了相关地质报告和地层对比图,为后续找煤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1938年至1945年,日军侵占淮南矿区期间,也进行了一些煤田地质调查。
1945年至1949年,国民政府接管淮南煤矿后,地质勘查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47年,谢家荣等人在八公山东北发现上石炭统含䗴科化石的石灰岩露头,并在八公山和山金家打出厚达20多米的可采煤层,成为当时地质界和采矿界的一大喜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淮南煤矿地质勘查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阶段。自1952年起,煤炭部华东煤田地质勘探局一二○队在“大淮南盆地”南部边缘勘查并发现了新庄孜、谢家集、李郢孜、二道河(孔集)等井田,使淮南煤矿煤炭累计探明储量达15亿吨,比解放初增加了几十倍。随后,勘查工作跨过淮河,向“大淮南盆地”主体八公山—明龙山之间的广大平原区推进,发现了潘集隐伏背斜及所含煤层,展示了该盆地腹地煤炭资源的广阔前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