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药的做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26
药酒,是一种加入中药的酒,而酒本身就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它能促进人体胃肠分泌,帮助消化吸收,增强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增加细胞活力。所以,中医认为其性热,走而不守,既有调和气血,贯通络脉之功,又有振阳除寒,祛湿散风之效。

药酒的制作方法

1、酿造法

酿造法是一种古老的炮制方,又称为发酵法。用酿造法炮制药酒主要以粮食、药材、水分及适量的酒曲,经过加温、蒸制等处理后,再通过保温发酵的作用而成。用此方法炮制出来的药酒,由于药物经过发酵,可能使某些有效成分发生变化,不但发酵出来的药酒可以保留原有的疗效,还可以使酒味浓郁香甜、醇厚爽口、刺激性小,这是其他炮制法难以达到的。但是由于其工艺复杂,难以掌握。再加上气温和酒曲的质量影响较大,很容易出现烂酒和性质不稳定的现象。所以不建议采取。其方法是:根据处方取用适量的粳米(糯米)、酒曲和药材。先将药材拣洗干净,打成粗粉状;米淘洗干净、曲粉碎。以水浸米,令其膨胀,然后蒸煮成干粥状,待冷却至30℃左右加入药粉和酒曲,搅拌均匀,置陶器内发酵。发酵时应保持适当的温度,如温度升得太高,可适当搅拌以降温。经过7~14日,发酵完成,经压榨、澄清,滤取酒液。将滤取的酒液装瓶,再隔水加热至75~80℃,以杀灭酵母菌及其他杂菌,保证药酒质量并便于贮存。另一种方法是先煎煮中药,取药汁与米搅拌同蒸煮,然后加入酒曲发酵成酒。用酿造法制作出的药酒,酒精度数较低,适宜于不会饮酒者。

2、热浸法

热浸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制作药酒的方法。通常是将中药材与酒同煮一定时间,然后放冷贮存。此法既能加快浸取速度,又能使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更容易浸出。但煮酒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既要防止乙醇燃烧,又要防止乙醇挥发。因此,也可采用隔水煮炖的间接加热方法。此法适宜于家庭制作药酒,其方法是:将中药材与酒先放在小沙锅内,或搪瓷缸等容器中,然后放在另一更大的盛水锅中炖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乙醇挥发。此时一般可于药面出现泡沫时离火,趁热密封,静置半月后过滤去渣即得。生产时,可将粗碎后的中药材用纱布包好,悬于白酒中,再放入密封的容器内,置水浴上用40~50℃温度浸渍3~7日,也可浸渍2次,合并浸液,放置数日后过滤即得。此外,还可以在实验室或生产车间中采用回流法提取,即在浸药的容器上方加上回流冷却器,使浸泡的药材和酒的混合物保持微沸,根据不同的中药材和不同的酒度,再确定回流时间。回流结束后即进行冷却,然后过滤即得。

3、渗漉法

渗漉法为一种现代炮制药酒的提取方法。其原理是将药材碎成粗粉,放在有盖容器内,再加入药材粗粉量60%~70%的浸出溶媒均匀湿润后,密闭,放置15分钟至数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后备用。另取脱脂棉一团,用浸出液湿润后,轻轻垫铺在渗漉筒(一种圆柱形或圆锥形漏斗,底部有流出口,以活塞控制液体流出)的底部,然后将已湿润膨胀的药粉分次装入渗漉筒中,每次投入后,均要压平。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将上面覆盖。向渗漉筒中缓缓加入溶媒时,应先打开渗漉筒流出口的活塞,排除筒内剩余空气,待溶液自出口流出时,关闭活塞。继续添加熔媒至高出药粉数厘米,加盖放置24~48小时,使溶媒充分渗透扩散。然后打开活塞,使漉液缓缓流出。如果要提高漉液的浓度,也可以将初次漉液再次用作新药粉的溶媒进行第二次或多次渗漉。收集渗漉液,静置,滤清,灌装即得。渗漉法一般适用于药酒厂生产。

4、冷浸法

按照所需药酒的处方,将药材称量、配齐,并清洁干净,选择大小适宜的容器备用。将药物适当切制加工,若泡用的酒量不多,可将切片或粉碎的药物用干净纱布、绢布袋包装,扎紧袋口,放入酒器中;大剂量制作则不用袋盛,直接将药物置于容器内,然后加入适量的白酒或黄酒,密封浸泡。浸泡时间根据处方需要和酒量多少而定,一般经1个月左右, 最短不少于7日。密封后的酒器应放置在阴冷避光处,适当搅动或晃动,使酒与药物能充分接触。开始每日搅动或摇晃1次,7日后可改为每1周搅动或摇晃1~2次。待药物有效成分浸出后,取上清酒液,再用纱布过滤,药渣压榨后弃去,酒液静置过滤澄清,贮存在酒瓶中,慢慢饮用。 如果处方药味较多,一次浸取不完全,可以分两次或多次浸取,但每次加酒量应计算好,不能太多,白酒的总用量应该不变。如果采取多次浸泡的办法,用酒应少量多次,直至浸泡后的药酒颜色变得浅淡,这说明药物成分的萃取比较完全。

药酒的治病范围广:药酒的功效是不但能治疗,而且能预防,是防治于一体的良好饮品。它针对疾病的范围包括: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等多种科目的疾病,不但适用于急性病,对于慢性病更能体现出其价值。一些保健药酒不但能调理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且能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机体免疫力,同时,能更好地使机体恢复健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