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谁知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7-28
  《三年计划》是指针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只有不断地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才能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加强基层党建,对我市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不仅关乎我市的社会和谐稳定,还关乎全市科学发展的战略大局。
  近年来,按照市委书记王建鸣提出的“要抓班子、带队伍,做到‘有人管事’;要出政策、定措施,做到‘有钱办事’;要修场所、建阵地,做到‘有处议事’;要订规章、建机制,做到‘有章理事’”的“四有”标准,我市基层党建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明确,党建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当前,我市正处于深入推进“三大战略”和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大量的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不断涌现;由于社会组织机构的变化,商务楼宇、专业市场、经济园区、生活小区、建筑工地等党的建设工作日益凸显;而同时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提高广大党员的素质和能力显得更为迫切。面对基层党建带来的这些新情况,要完成黄石“弯道超车”的重大历史性任务,就必须依靠全市各级党组织这个坚强的战斗堡垒。《三年计划》的出台正逢其时,提出了2009-2011年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行动方向和目标任务,各项工作任务都明确了具体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并要求各牵头单位组织协调相关责任单位,研究制订每项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完成时限、责任分工和工作标准。

  “五个基本”是根本

  《三年计划》提出的“五个基本”使基层党建工作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即,以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的“五个基本”建设为重点。“五个基本”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五大要素,涵盖了基层党建的全部工作,其中组织是依托、队伍是关键、活动是载体、制度是根本、保障是前提。抓住了“五个基本”,就抓住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矛盾,就能够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五个基本”建设体现了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体现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黄石基层党建工作的实际。
  目前,我市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某些方面的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比如,有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还没有建立,存在党建“空白点”;一些党员在流动中与组织失去联系,成为“口袋”党员、“隐性”党员;有的地方“三会一课”、党员学习培训、组织生活会等正常活动没有经常开展,党内活动缺乏吸引力;少数村和社区还没有办公活动场所,党员活动没有阵地,等等。对此,《三年计划》里就基层党组织的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活动经费保障、党建工作力量、党建责任制的落实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目标。
  在抓基层打基础的同时,还要增加生机与活力。《三年计划》明确提出,要开展以学习型、发展型、服务型、民主型、创新型为主要内容的“五型”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并将“五型”基层党组织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活动载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束后,在全市深入开展比能力、比干劲、比贡献,全面推进“三大战略”的“三比一推进”主题活动,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建功立业。

  “七大体系”是重点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抓住“七大体系”建设这个关键,建立健全抓基层打基础的长效机制。七大体系为:组织体系、服务体系、教育体系、民主自治体系、和谐稳定体系、保障体系、考评体系。“七大体系”要落实到工作中,要分解到各个领域。《三年计划》将“七大体系”的建设一一分解为工作目标、重点任务、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四个部分,有目标、有措施、更有督办考核,我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由此全面铺开。
  城市社区党建方面,在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的社区中,配备专职党务工作副书记;努力构建县(市)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开展社区小额贷款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开;争取国家农发行贷款300万元,整合资源,加大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力度。
  农村党建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党组织;实现村干部养老保险全覆盖,建立村干部正常离职补偿制度;开展“五议五公开”(村民建议、支部会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程序公开、决议过程公开、决议结果公开、实施方案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工作;开展“四清四定”(清资产、清资源、清资金、清人才;定职责、定规划、定思路、定措施)工作,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国有企业党建方面,开展“四好四强四优”(四好领导班子、四强党组织、四优共产党员)活动,坚持企业领导人员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诫勉谈话、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责任追究等制度。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方面,抓好党组织组建工作,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实现形式;在市县两级探索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机关党建方面,深化“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拓展我市“双联双推”活动;对任期届满没有按时换届的市直机关、县(市)区直机关党组织,采取“两推一选”的方式,组织开展集中换届。
  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制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推行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建立市级困难党员帮扶专项资金,资金规模不少于200万元。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方面,建立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认真落实党代表任期制,探索建立市、县两级党代表在所在选区(系统)联系群众、发挥作用机制。

  工作落实是关键

  行动计划再科学、再完备,最终还是要靠落实。《三年计划》进一步加大了对工作落实的保障力度,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明确奖惩,明确经费列支标准和资金来源。
  书记抓,抓书记。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是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直接指导制定党建工作计划、经常开展党建调研、督促抓好工作落实。各县(市)区党委常委会、市直各单位党组(党委)每年至少要召开两次专题会议。建立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述职制度、基层党建工作领导联系点制度。
  在经费保障方面有了较大创新,许多做法实现了较大突破。例如,按照社区、农村每年每名党员50元的标准,将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列入县(市)区和乡镇财政预算;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按照每年每名党员50元的标准,从本单位的管理费中列支党组织活动经费;国有大中型企业、机关、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要按照每年每名党员不低于100元的标准,从企业(事业)管理费或行政经费中列支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
  督办考核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各县(市)区、市直机关、大中型国有企业、高等学校党委(党组)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市委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考评通报,每三年进行一次考评表彰,将检查考评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调整任用、评先评模的重要依据。对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不合格的,要追究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