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浮沉|教父张旋龙的那些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6


1972年,一个泉州青年的香港之旅

泉州青年张铠卿,带着母亲留下的遗产,踏上了香港的街头。那是一段破旧家具的起点,但他并未停滞,而是凭借坚韧在街头养金鱼、售卖喇叭裤,寻找自我价值的源泉。1978年,张旋龙(张铠卿的另一个名字)追随父亲的脚步,梦想破灭后,他选择在工厂与夜校之间交替,以求知识的积累。


挑战禁运的芯片梦想

在那个芯片禁运的70年代,张旋龙渴望突破技术的封锁。他走私芯片,试图为中国的科技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这成为他创业之路的起点。1980年代,他的远见催生了“金山”公司的诞生,做起了国家科技事业的“代购”。


贸易战与新时代的启示

随着贸易战的升级,华为等企业的命运起伏,世界局势变得紧张。张铠卿的故事,如同普罗米修斯般,引发了我们对新时代商业英雄的深深思考。1984年,一桩未详的苏联汽车事件,预示着更大的变革即将来临。


中关村的机遇与合作

1984年,张旋龙驶入中关村,敏锐地捕捉到深圳潮流北移的商机。在与四通(万家父子)的合作中,他发现对方对产品质量的苛刻要求,这成为他与求伯君相遇的契机。求伯君的电脑技术才华,为金山注入了新的活力。


重建金山与国际化转型

1992年,香港金山与大陆的合并,张旋龙慷慨地给予求伯君珠海重建的机会,保留了金山这一品牌。他凭借人脉解决海关难题,与李汉生会面,尽管后者婉拒,但方正的国际化转型需求却在其中清晰可见。


合作与信任的资本

在互联网泡沫时期,张旋龙凭借与方正、四通、联想和金山的紧密关系,尽管技术非他所长,却赢得了科技大佬们的推崇,他的合作理念和信任感成为他的独特优势。他善于沟通,让各方都能在合作中找到共赢的路径。


低调的商业智慧与退隐

他以让利他人的原则做生意,看似少取,实则收获丰盈。即使身在巅峰,他选择低调退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商人的智慧和淡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