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谈07:对故事来讲,什么才是好的起承转合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我写了一篇拥有起承转合的故事,但是阅读量惨不忍睹地只有5个人,为什么会这样?

我投了三次故事,每次的答复都是情节性不强,这是为什么?

都说故事要起承转合,我照做了,为啥还是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呢?

是自己天赋不够吧,果然,还是不擅长写故事,放弃吧……

后来,王子姐姐送了我一本书,名叫《这样写出好故事》。

抱着尝试的心态,我阅读完了这本书。原来,并不是自己没有天赋,而是自己根本不了解什么才是好的起承转合呀。

可是,什么才是好的起承转合呢?它又是如何评选“好”这个标准的?有没有什么思维模型可以快速达到这个标准呢?

在众多的解释中,我更喜欢这种解释:

起要平直且留疑,有引力,承须紧密且合理,不散乱; 转要变化有高潮,不平淡; 合须提升或留白,有意境。

有一群人在玩故事接龙,故事如下:

一个在外地打工五年与女儿(小花)从未见面的男子,来幼儿园接小花回家。

但是老师不认识这个男子,所以拒绝把小花交给他。

要怎么接呢?

有人讲,直接拿出身份证证明,还有人讲去验DNA,但两种接法,都被否定了……

“拿身份证出来,故事不就结束了吗?……”,“谁没事去验亲子鉴定呀……”

要怎么接呢?一片沉默……

后面,有一个人提出了紧密又合理的接法,如下:

老师让男子拿身份证证明,但男子没有带,老师不肯交人。

焦急烦闷的男子说出了小花的出生年月等具体信息,老师慎重起见,还是不肯放人,这个时候,小花又说他不是我爸爸。

心里一紧的男子,心痛之余,想起了自己经常给女儿打电话,于是恳求老师接他的电话,让小花听他的声音。

最后,小花大喜地喊出爸爸,父女俩紧紧抱在一起,黑夜的风很凉,但老师却觉得格外的暖……

这篇文章叫《电话里的爸爸》,起有引力,承符合生活常理,转有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中的变化,合有深意,符合“好的”标准。

评选起承转合“好”的标准,就看它们彼此之间是否相互联系。

即前后照应、上下关联、伏笔铺垫、突出主旨四种关系。

以前有一个儿时的笑话,说小明星期四去考试,来到了少林寺,稀里糊涂考了试,还考了满分四十四,拿起机关枪,就冲进了女厕所,大喊:哥不当秃驴……

以前觉得蛮好笑的,现在细细一品味,就能发现逻辑有很多的漏洞,非常不合理。

比如小明怎么就去了少林寺,哪里来的机关枪?

这承接得就很不合理,上下关联性就很弱。

而看《名侦探柯南》的时候,也能发现很多逻辑漏洞。

比如,柯南怎么啥都知道呢,一个高一的学生,知道天文地理,各种枪械,电子设备原理,而且还能自己做各种东西,现实里有这么完美的高中生侦探么?

但你就觉得上下关联很紧密还合理。

为啥?在柯南的故事里,结合我们现实的生活经验,能够发现它的承接符合生活常理,并且,也可以让我们产生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感觉。

所以,无论他怎么分析,我们都会觉得故事发展非常合理,觉得前后照应了,上下关联强,突出名侦探这个主题了。

《这样写出好故事》中提到的LOCK系统和三幕结构,对于快速达到起承转合“好”的标准有莫大帮助。

L代表角色,O代表目标,C代表阻碍,K代表冲击结尾。三幕则分别为开头,中段,结尾。

要怎么用呢?

开头(起)

你得介绍主角所处时代和背景的基本信息,以及主角的大概情况。

并迅速写到主角遇见的扰乱他正常生活的事件,以及他是怎么应对的。

然后,思考一个问题,读者是否愿意进入中段。

中段(承转)

在开头和中段之间,有一扇无法折返的门,即主角因为扰乱事件,可能和人产生冲突,或者其他与对手发生纠葛的事情,从而不得不进一步行动。(承)

行动以后,可能对手绑架了自己的亲人,或者陷害自己入狱,这个时候,就必须解决当下的难题,然后找对手算账。(转)

在解决这个难题的时候,又会碰上一系列子难题(承)。

解决的时候,发现亲人被杀了,或者发现一个更大的阴谋,于是为了打败对手,便开始寻求同伴或者购买武器,准备最后一战(转)

结尾(合)

这里也有一扇无法折返的门,这里开始和对手进行你死我活的争斗。

之后,只有四种结局。即主角达成目标,结果很好或不好,主角没有达成目标,结果很好或不好。

比如,主角打败了对手,却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最后,好的起承转合彼此之间有很强的联系,且一定是起有引力,承符合生活常理且新颖,转不平淡,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合有深意,突出主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