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要求起兵反隋时,李渊从要报官到携手,这中间到底怎么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1

隋末 社会 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对士族出身时任晋阳留守的李渊而言,他远比被边缘化的农民领袖们,对当时的 社会 矛盾及其原因看得更透彻。他何尝不想借乱世成就自己的霸业? 经过忠臣与奸贼、亲情与仇敌的权衡,最后选择了机会和霸业!

但当李世民提出举兵反隋的倡议时,李渊声称要“报官”,现象上是拒绝了,但心中早有一盘棋。其贤内助窦氏已于4年前病逝,而此时长子李建成与四子李元吉依然身在隋帝国控制的河东老家,短时间内无法汇集到太原。年仅16岁的三子李玄霸早已亡故。正是: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打虎还要父子兵,孩子不到他只有按兵不动。在等待孩子齐聚太原的机会,还以防突厥为名大肆招兵买马。

至大业十三年(617年)农历七月,时机成熟,李渊晋阳起兵,这年他已经52岁。

起兵之前 李渊最大的顾虑就是突厥 。晋阳是隋帝国的北部边陲城镇,也是防御北方突厥的军事重镇,要想无后顾之忧的西进长安,则必须解除来自北方的威胁。

突厥是公元六世纪中叶崛起于漠北的游牧民族集团,也是继匈奴、鲜卑、柔然之后又一个雄踞在高原大漠之上横亘东西的一股庞大力量。其实,当时的突厥已经取代隋朝成为新的东亚霸主。华夏北方的割据势力,不少都改张突厥狼旗面北称臣。李渊为减少西进阻力,它既不能与突厥为敌,更不愿对突厥称臣。这似乎又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

就在起事前,把偷袭晋阳的突厥暴揍一顿,然后用及少量的兵力布下空城计,突厥的军队不敢轻易冒进。这边,李渊的3万大军喊着“隋炀帝听信谗言,杀害忠良(檄文)”向长安杀去。

也有不少人认为杨广与李渊之间的特殊关系,对李渊会有所羁绊。这两家关系还真非一般:

血缘方面:杨广和李渊是姨家表兄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姥爷

姻缘方面:后来,李渊把他妹妹的女儿嫁给杨广为妃。这样由亲姨表兄弟,李渊升级为丈舅舅了。杨广更投桃报李,将自己的女儿、两个侄女打包嫁给了李世民。如此,杨广由表叔小升为岳父+丈叔叔。

在男权 社会 里,亲情的分量轻到几乎可以忽略。女性就是工具,能用则用,无用则废,绝不会成为桎梏。

其实,李渊思想上最惧怕的就是落个叛隋的乱臣贼子之名。但在看透隋帝国这棵浮萍的归宿时,他更明白机会转瞬即逝,他还是选择先干起来,攻下长安。

然后宣布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很显然,杨侑就一晃子。当次年(618年)农历三月,李渊听到隋炀帝在江都被杀的消息时,五月,就把那块遮羞布扯掉了,废恭帝自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