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娃共读1 边塞诗人高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20220128

高适(700-765)字达夫、仲武,沧州人,世称高常侍,唐朝著名边塞诗人。

高适小时候家境贫寒,年少志向远大,心怀天下。20岁的时候去长安准备当官,科级考试不考,他说科级考试不适合他,荐举才适合他。“二十解书剑,屈指取公卿”,他以为动动手指就可以当到官,不想遭遇挫折。于是客居异乡,忍辱苦读十年,这时候的他希望自己能够认认真真读书,然后博一个功名。

就在这时候,燕山有了战争,让高适有了一个真正的改变。但是杀敌却没有获得军功,让高适报恨游天地。就在那个时候他认识了李白和杜甫,他们一起聊天,一起谈写诗,一起谈论人生的梦想,就这样他们三个在山东成了好朋友。在这段时间是高适写诗的人生最高峰。

人生似乎特意地跟高适开了个玩笑,在他拼了命想当官的时候,当不上;不想当官的时候,他却当上官了。

因为他专心写作,很多文章都是写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百姓特别喜欢看写自己生活不好的。

就这样,高适不经意间出了名,被人推荐做了个丘尉(相当于现在一个县的公安局局长,管管当地的治安)。

但是他的上司经常欺压百姓,经常指使他做事,身为下属的他不能违抗,于是他做出了很多文人都不敢做的事一一辞官,不干了。

在辞官的那段时间,他认识了一个人一一董大(董庭兰),有名的音乐家。写下了唯一与王勃的千古第一送别诗相媲美的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分别时,高适对董大说再次见面的时候,我高适绝对不是今天的样子。

不想,十多年后的再次相约,高适写下的诗是∶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不过很快,高适遇到了他人生中的一个转折,这个转折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一一安史之乱。

为了抵御入侵,唐朝皇帝把兵权交了出去,导致了史思明、安禄山爆发叛乱。(唐玄宗于开年十年便于边地设十个兵镇,有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

安史之乱爆发,东都洛阳失陷,只剩下了最后的防线一一潼关。潼关要丢了,长安城就丢了。

唐玄宗下令说什么潼关都不能丢,潼关必须保住,死守潼关,任命高适去守潼关。

然而,由于奸臣作乱而失败。这个时候,唐玄宗也带着她心爱的杨贵妃逃跑到了四川。

那么多的人死了,高士活了下来。身为败兵之将,高适没有自杀,没有逃跑,选择去见唐玄宗。

高适一人一马,赶到四川去面见唐玄宗,向唐玄宗指出了为什么潼关会失手,并且还说皇帝哪儿做的不对,告诉皇帝为什么会输,说出了很多很多错误,并且高适终于把自己的那种政治已见抒发出来了。于是,唐玄宗重用了高适,高适的升官开始了。

唐玄宗想把自己的兵分给他的儿子们,高适说不行,因为有安史之乱的前例。但是唐玄宗没有听劝。

后来唐肃宗继位,唐肃宗特别喜欢高适。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一一唐肃宗的兄弟,同样手中有兵的永王叛乱了。

唐肃宗任命高适平定永王叛乱,当时永王也有一个人做他的幕僚,这个人就是李白。高适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从此平步青云。而李白因为做了永王的账内做幕僚,参与了叛乱,开始了下坡路,后被流放,流放的途中被赦免,写下了《朝辞白帝彩云间》。

虽然后来很多历史学家为李白正名,说李白是被永王骗的,但不管怎么样,李白就是参与了永王的判乱。

李白被抓以后高适烧毁了他写过李白所有的诗,烧毁了和李白之间所有的信件,李白的妻子去见高适,高适也闭门不见。

高适的做法是对还是错?高适是站在国家的角度上,他效忠于自己的国家。没有所谓的对与错。高适62岁时依然去平定吐蕃的叛乱,封渤海侯,成了唐朝文人做的最高官封侯。

人生的轨迹特别的奇妙,高适打胜仗以后,他人生注意力都放在了做官上,到了后期的时候,他已经没有时间去写诗了。而李白写诗,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却是最高的。

高适实现了他人生的梦想,哪里有叛乱,他就平定哪里,他让老百姓不再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李耳  唐朝皇帝李氏家族以李耳为先祖,将其追尊为帝。一般认为即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作者“老子”。

边关 ,塞外 。  苦寒之地,外族侵扰兵祸连年却有是文人武将建功立业的热血舞台。

边塞风光:大漠、长城、黄沙、长云、阴山瀚海、凉州、孤城、受降城、玉门关。

少数民族:胡,羌,楼兰,匈奴,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大汉,单于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