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可以靠有效预防来化解吗?为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12-03

公共危机管理是分4个阶段的


1、危机前的预防

危机管理不在于危机事件的形成和爆发后的处理,而在于排除可能导致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从根本上防止事件的形成和爆发,也就是“防患于未然”。在这个阶段包括几个环节:首先要对管理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等环境进行评估;其次要找出可能导致事件发生的关键性诱因,并尽可能提前加以解决。

2、危机前的准备

这个阶段包括两个环节:一方面要制订应急预案。提前设想事件可能爆发的方式、规模、危害程度等,并且拟订出多套应急方案,事件一旦发生,可以立即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可行方案。面对现实中预案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求首先做好风险分析,针对非常规风险制定工作规划;其次做好“最坏的打算和最好的准备”,达到保障有力;再次搞好模拟训练演习,实现预案的动态更新和完善。

另一方面要做好监测与预警。比如建立社会预警机制,“是对社会运行状况发出信号,显示社会已经或即将发生无序现象的临界状态,以期引起社会管理者和社会公众的注意,及时采取对策,使社会运行状况不再继续恶化的一套制度和方法”。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做好预警的监测、传递、分析、发布信息等全流程,同时从技术、经济、社会、政治多角度对事态进行科学理性分析。

3、危机中的响应

危机的初期响应阶段

首先,要采取措施及时遏止事态发展。要达到这个目的,公共危机管理部门就要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决策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帮助决策者迅速找到应对危机事件的根本和要害之处,及时采取措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控制住危机。

其次,管理者要注意隔离危机,避免危机态势进一步升级。隔离危机的一种有效途径是通过迅速有效的危机反应,防止危机扩张;另一种途径则是加强媒体管理,在防止不利于危机管理的谣言流传的同时,向受危机冲击者及时发送出准确而权威的信息。一般来说,要达到“隔离事态”,需要做好以下事项:第一,现场人员保持冷静,尽快组织自救和互救;第二,有关机构迅速启动预案,成立机构,组织人员;第三,确定决策目标选择的价值偏好,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尽量保证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第四,及早注意隔离心理危机、媒体危机及其他衍生危机;第五,保证组织内其他部门正常运转;第六,防止“谴责游戏”。

危机的全面响应阶段

面对危机的升级和扩展,要对危机进行全面管理。第一,主要领导应亲赴第一线。这样既可以稳定民心,也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真实、快捷。第二,要做好关键决策的抉择。在信息不够、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危机决策必须要高效快捷而且科学。第三,要做好危机的协调管理。不仅仅是资源的协调.还包括做好现场各个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关系。第四,要做好媒体沟通。及时快捷地做好新闻发布,用权威信息来防止谣言滋生。第五,要做好公众沟通。调动公民参与,建立政府、社会、公众三位一体的联动响应机制。

4、危机后的修复和重建

危机的修复和重建不仅意味着恢复事件中受到损害的有形的东西,也意味着恢复和重建事件中相关人的心理和信仰,更意味着弥补危机暴露出来的漏洞和不足。为此,要在科学、客观原则指导下,对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机理和处理过程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经验并吸取教训,完善规章制度,明确未来方案任务和工作曩点。这个阶段属于承前启后的阶段,绝不是简单地以“处分人”为结束的标志。缺少这个阶段的努力,灾难就会重复上演,人间悲剧就会循环发生。


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就是在事件爆发之前,在制度安排上做到有预案、有危机处置人员及其训练、有危机信息系统等三大要素。预警机制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不断把分散的信息集中到一起,并向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决策的方案,以应对随时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预警机制,有利于提高组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减少危机监测成本和提高危机监测效果;通过教育、培训和模拟训练的方式,不断提高公共管理者和社会公众的危机意识和能力;通过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信息系统,全面地监测、跟踪各种动态,特别是注意那些有可能导致突发事件发生的要素。当然,预警机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政府、企业、第三部门、民众之间的大力合作和共同参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