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话剧是对演员要求最高的表演形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20

第一点,根据话剧的定义,话剧在表演时,综合了灯光、舞美、人物表演等因素,话剧对演员的表演张力有更强的要求。话剧需要在有限的舞台设计、道具铺陈里,体现更丰富的人物内心情绪,对表演的要求是呈集中形式与浓缩、精简功底,所以说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舞台艺术。

第二点,话剧最直接的舞台艺术,影视作品是死的,每一个动作、镜头是固定下来的,而且一个镜头可以重复拍很多遍直到满意为止;但话剧是即时表演的,演员在台上一举一动逃不过观众的眼睛,更没有NG、重拍一说。话剧里的多人话剧表演起来很复杂,而人少的话剧,如独角戏、对子戏看似简单实则难度很大,独角戏更是表演中难度最高的形式。

目前最火爆的小剧场话剧,演员是不能戴麦的,几十年前的戏曲老艺人唱戏也不戴麦,声音本身就是很高的要求,再加上表演层面。很多已经在影视界很有名的演员交流,谈到表演话剧他们还是一个劲儿的说“紧张”。应该向那些成名已久,扔坚持在话剧舞台上的表演艺术家们致敬,他们真的对艺术负责

话剧是对演员素质要求最高的表演形式,话剧的表演是非常需要功力的。现在有进取之心的演员,都以演过话剧或者话剧演员出身为荣——这说明什么?话剧的表演是一个标杆,衡量演员的功力和潜力的标杆。

第2个回答  2020-09-20

话剧是对演员素质要求最高的表演形式,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为什么吧。


话剧表演与影视表演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在表演艺术当中,话剧表演是影视表演的基础,尤其是话剧演员的语言表演技巧与影视演员的语言表演技巧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我们在探求影视表演的语言技巧时,首先不能忽略话剧的语言技巧。因为我们知道电影表演艺术晚于话剧表演艺术。

早期电影演员多是由话剧演员改行过来的,话剧与影视有着许多共性或相似之处,尤其在语言技巧训练方面,话剧界率先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例如:吐字、发声、用气、共鸣等等。在胶片尚不充足的年代和录像尚未诞生的时候,话剧的排演即是电影学院表演系学生必不可少的实习内容。他们用一些名著,如:《第十二夜》、《伪君子》、《吝啬人》、《牛虻》、《娜拉》

在语言和动作的幅度上,话剧要求合理地夸张,而影视则要求绝对地收敛到与生活中一模一样。这也是由于演出环境不同所决定的。如若不然,剧场的后排观众听不清,看不懂;反过来,若影视语言动作像话剧那样夸张,则会失去影视的本性。 

‍‍

  以接近生活的舞台语言和舞台动作为主要创作手段,话剧台词是一种放大了的生活语言,独白是潜台词的外化。

第3个回答  2018-08-10
对于演员来讲,话剧舞台是表演艺术的起源,也是最完整的表演体验。
话剧要求的是高度抽象性、浓缩性的表演,要求演员的肢体语言和面部动作都极其夸张、富有张力,脸上每一块肌肉的运动都必须把握分寸,一般人是胜任不了话剧表演的。
电影电视可以NG,一次做不好可以重新来,但是在舞台现场上则没有这个机会。必须前期刻苦准备,现场一次通过,这就对演员的表演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考验。
话剧中,演员所呈现给观众的形体状态不是由导演决定的,而是演员的自身条件以及观众的观看角度,这只能依靠天生以及训练,遮是遮不住的。很多舞台剧出身的影视演员,其演技往往更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可,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演技派的代名词,这也是话剧对演员素质要求较高的一个佐证。
在近些年的话剧舞台上,时常有明星愿意迎难而上、打破束缚,将自己勇敢呈现在镁光灯下。比如在《甄嬛传》、《一个勺子》、《中国式关系》中都有不俗表现的“戏骨”陈建斌,从2000年起就参演了多出话剧;还有在《我的前半生》中“唐晶”的饰演者袁泉;以及在最近热播剧《延禧攻略》中,“高贵妃”的扮演者谭卓等,都有过很长时间的话剧演出经历。话剧独特的呈现形式,构成了观众与演员之间强烈的面对面交流的感觉,电影不能带来这样的感受,这就是话剧演出的魅力所在。
倘若你开启了对话剧的兴趣,想了解更多关于话剧、关于演出等相关信息,热爱演出的“剧汇王朝”,汇聚演出行业全生态,可以为你提供专业全面的演出资讯。还可以登录“剧汇王朝”官网:http://www.52drama.com 进行查询,希望对你有帮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