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行政观察记录如何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0-06
一、观察记录的性质和意义
  就教师局部的行为而言,有些观察显然是不需要做记录的――如果教师的观察是为了眼下的判断和即刻要采取的教学行动的话。而就教师全部的教学行为而言,从有意识的程度来排列,则是从无观察的教学行为、以观察为基础但无记录的教学行为,最后到以有记录的观察乃至以系统的长期观察记录为基础的教学行为。
  所以,从这个序列上来看,要建立教学活动的规范和科学的充分依据,仅仅知道要观察、观察什么和如何观察,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合适的记录工具的观察,就像没有反思和计划的教学一样,很难保证有切实的进步。
(一)观察记录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
  记录可以有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目的。其最基本的目的,在于它是观察的一个辅助环节,是观察的一个因素或后期的延续。因此,常见的情况是,要观察什么,就要记什么。当然,从记录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观察目的,也是很可能的。
  但这只是朝前看的目的,记录还有一个朝后看的目的,这就是,记录是为了给教师的自我管理和反思成长提供反馈。从功能上来看,它作为观察和反馈之间的中间环节而存在。教师的全部记录文本可以保存在一个特别的地方,但是记录内容本身是没有任何独立性的。如果一种行为和现象被记录下来之后,这些记录不在当时和以后得到利用、分析、整理,并从中获得有关启示,那么之前的记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但是,由于记录本身的特点,是形成物质的、静止的文件,不是稍纵即逝的场景和观念,也不是某种用于一次性消耗的物品,所以它可以被重复利用,当然也就可以跳出单纯的教学流程之外,被派作别的用途,比如用于研究,用来和家长交流或进行汇报,用于同事之间的讨论,以及各种评价或评比活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0-06
一、 观察的意义
意义:观察在蒙氏教育中,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我们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蒙台梭利教学。因为从观察中,教师才能了解每一位幼儿的需求,作为准备环境、适时引导的依据。
(1) 只有通过观察,才发现问题,才能适时、正确引导。
(2) 细致的观察,会引发思考,寻找答案的过程,才会进步。
(3) 全面、客观的观察能走入孩子的内心。
(4) 积累案例。
二、 观察什么?
1、 工作
(1) 注意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专注于一项工作。
(2) 那项工作是什么?
(3) 他花多少时间于这项工作上?(包括完成工作的时间以及重复该项工作的时间)
(4) 专注于这项工作的表现,流露何种特质?
(5) 除专注于一项工作外还有没有专注于另一项工作,他表现的恒心和耐心如何?
(6) 幼儿这种自发的勤勉持续的时间。
(7) 幼儿如何表现出进步的渴望?
(8) 他是如何选择工作的先后顺序?是否按部就班的工作?
(9) 外在刺激会不会分散注意力?
(10) 工作中受有意干扰会不会重新开始?

2、 行为与意志的发展
(1) 儿童行为中有无出现秩序混乱?
(2) 有哪些无秩序状态?(心理原因:一方面来源于家庭,另一方面突破平静的时间为半年一次)
(3) 有没有行为的改变?(是总是这样的还有如果怎样就改变)
(4) 有没有这些现象:因喜悦而欢呼,喜极而泣;遇事沉着的表现;情感的表露;
(5) 在同伴中扮演什么角色?
(6) 在同伴中扮演什么角色?
(7) 幼儿的自我纪律:注意幼儿在被召唤时候的反映?什么情况下参与与其他儿童的工作并从事智性努力?如何对待嘲笑?注意确定他何时会服从命令?注意他什么情况下会热心高兴的服从?
(8) 注意幼儿的服从与各种现象的关系程度,包括工作的发展及行为的改变。
三、 如何观察?
1、 观察前的准备:
(1) 必须把观察当成一种乐趣和责任,必须让自己产生观察幼儿的强烈意愿以及培养自己观察幼儿的能力。
(2) 观察与被观察者建立和谐的关系。
(3) 观察者尊重儿童的单一性。(分别做观察)
(4) 详读幼儿的各种背景资料(包括幼儿个人资料、健康记录、家庭背景等)以了解幼儿的发展特征、需求以及已经具有的经验。
(5) 询问前任教师(家长)对幼儿的了解和意见。
(6) 透过个别谈话了解幼儿。
(7) 由同伴间的人际关系,了解幼儿。
(8) 透过家庭访问了解幼儿。
(9) 在进教室观察前,必须先调整自己的心情,不要受自己负面情绪的影响;并保有客观的态度,不可事前为幼儿贴上标签,有了预设的心理。
2、 观察的方位
3、 观察的姿势
4、 观察的技巧
(1) 观察的时间在全天的各个方面,尽可能每日抽出10分钟,观察某一幼儿。
(2) 不仅要观察幼儿外表的活动状况,更应该观察幼儿内在的协调情形。
(3) 忍耐和控制,不要干预。(观察时不要任意干涉幼儿的活动进行也不要夸赞)
(4) 客观(教师是不是有偏见,优秀的教师是没有偏见的教师)、真实,不要使用主观判断的字眼。
(5) 观察时不任意做判断、假设、标签化。
(6) 避免引起幼儿的注意(察觉自己受人注视时,人的表现就会不自然、不真实)。
(7) 尊重幼儿的选择,在不需要帮助的情况下不参与不误导。
(8) 虽然观察和记录的工作很重要,但当幼儿发出“我需要帮忙”的讯息时,务必放下记录工作,前往协助。
(9) 不为幼儿的行为预设立场。
5、 观察后注意的事项:
(1) 隐姓埋名,尊重孩子的个人隐私。
(2) 保守秘密,不要把自己的记录随意给人看,尤其是家长。
(3) 以观察记录作为以后准备教材、布置环境、设计活动的参考资料。
(4) 若幼儿有特殊反映,不良的行为,应与家长保持联络,协商。
四、 如何记录?
(1) 每日观察记录
(2) 综合观察记录
(3) 幼儿课程进度
(4) 幼儿课程计划
(5) 综合发展记录
(6) 幼儿学习发展记录表
(7) 儿童学习发展总评量表
记录的方法:幼儿记录的工作必须迅速而正确,建议教师可随身准备便条纸和笔,用自己能懂的符号代替文字记录,待幼儿离园后,再整理在记录本上。
五、 我们要做的
1、 每日观察记录(工作记录、表格的使用)
2、 综合观察记录(表格的使用)
3、 发展总评量表
4、 幼儿学习发展记录表
5、 定期整理及时交流本班记录情况及相互分析
6、 尝试进行观察的各个新角度及革新。例如可尝试进行蒙氏日记,自制各类专题类实用表格(幼儿课程进度表)自制教师的计划表格(幼儿课程计划表),可借助仪器进行反思观察,放在情景中的观察。
7、 半年(一学期)有一个进步报告表
六、 关于观察
*观察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态度,是一条双行道。要在和孩子不断相处关系中,变成一种方式,而且要一直的学习,直到使这种态度变成我们自身的第二特征。而记录不但为孩子的成长做见证,更能帮助老师协助儿童适应性的发展。
*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目光,做孩子的心理医生。做到观察——对话、交流——和家长交流。孩子是可塑的,教师是幸福的。
*只有相同的情绪相同的体验,才能有真正的理解。作为教师要尊重幼儿,不要把幼儿想象的过于简单,教师要做容纳和引导。
*没有一种方法是适合所有人的,关键是怎样衡量的效果。
*教师不是救世主,不要凭片面的观察给孩子以“帮助”,教师要做好的容纳器,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负性情绪。
*对于争执的处理:通常教师先是公平的,而后是被利用的,最后是不管者。
*教育的手段和目的有偏差,观察是帮助解决的途径。为了观察而观察是不科学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