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设置三天不可见的人,心理上是咋想的?

如题所述

微信增加了“拍一拍”功能,从刚开始大家改备注拍得不亦乐乎,到今天它又更新了更好玩的,那便是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拍一拍备注上后缀,这很明显就是因为上一波大家玩得实在嗨,这才新增了让气氛更嗨的玩法。

正因为此,往日许久不活跃的群,和好久不联系的人之间又有了新的交流,你拍拍我的肩膀,我拍拍你的腹肌,甚至还有脑洞大开的小伙伴在后面加上调皮的短句,这样一来幽默诙谐瞬间起来,于是我也顺手点开了好久没再联系的朋友的朋友圈,当看到灰线中间写着一句“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那一瞬心情有些失落。

太多人因为长久不联系,渐渐从密友退回陌生人,甚至连陌生人都不如,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有两个号,有一天偶然间发现曾经的一个好友,她的朋友圈近三天可见,且在这三天里她并没有更新动态,出于好奇我准备用另一个加她然后为老友制造惊喜,当搜索到对方的时候,我却发现陌生人可以查看最近的十条朋友圈,那一刻我放下手机同时也放弃了好友申请,有时候朋友太久没有交集,真的不如陌生人“亲密”这是可悲又几乎不可改变的事实。

我想,每个人的手机里都会存在这样的老友吧,有一天你突然回忆从前,想起对方,点进去头像却发现你们的关系已经与记忆里的不一样,那些将朋友圈设置成“近三天可见”的人,是怎样的心理?原因无外乎以下四种。

不希望被别人翻历史

每个人发朋友圈或多或少都是有着目的性的,这就像两个人交流说话一样,看似简单的对话,其中也暗藏着细碎的感情,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两个能聊起来的人,至少相互之间不会太厌烦对方,抑或其中一方在刻意迎合另一方,出现这种场景要么是甲方和乙方的关系,要么是一方欣赏另一方,再或者就是两个人志趣相投是同路人。

除了这三种情况恐怕谁都不会因闲得无聊而去闲聊,娱乐项目那么多,电影游戏购物软件哪个不香呢。

那些将朋友圈设置近三天可见的人无疑都是聪明的,他既不会将谁设置成“不可见”也不会将谁设置成“不看”毕竟在意的人无时无刻都会在意,不在意的人就算一时兴起也没机会看到自己的“历史”轨迹。

好友里有太多陌生人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上班族的朋友圈已经不再是属于自己的领地,那里有明察秋毫的领导和交头接耳的同事,若是个做业务的还少不了千奇百怪的客户,想要将这些人从工作融入生活着实是件棘手的事,要么你辞职要么对方辞职,或者彼此之间解约,若非此况彼此间的关系始终难靠近,即便靠得很近也做不到纯粹的真诚。

对于陌生人,谁都不会乐意展示自己私下的“故事”只有做一个没故事的人才不会在工作或合作中出事故,朋友圈里发工作宣传不想给亲朋好友看,发私人生活有时候又不愿意让领导同事知晓,好友太多管理起来麻烦生怕分组漏掉了谁,有些事情不发个圈记录一下又觉得遗憾,所以干脆设置近三天可见,三天的时间不过是一眨眼,关注自己的人自然不会错过,不关心自己的人若非特别在意也很难在众多讯息里发现。

有时候,筛选就是这么简单。

已经好久不来朋友圈

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后的人们原来越忙,每天为了自己的梦想或家庭不停地奔波,忙到焦头烂额再也没了从前的矫揉造作,在朋友圈抒发心情已经成了很久之前的事情,生活中再遇到的事情要么解决要么硬扛,许多人已经不再热衷于分享。

至于那些设置,很可能是许久之前无意的操作,甚至后来的他早就将那所谓的好友近三天可见,陌生人可查看十条朋友圈忘记。

一个人成熟的过程是不停地回顾,了解自己。回顾的方式除了看日记便是翻看从前在社交软件上记录的点点滴滴,有人的朋友圈用来更新,有人的朋友圈却用来怀念。

不要去怪那个对你近三天可见还动态区一片空白的人,也许他已经好久都没来过朋友圈,但有些情谊不会变。

顺应潮流对功能好奇

我常常会因为觉得自己不够潮而发愁,毕竟一把岁数后再想跟随潮流多多少少都有些老黄瓜刷绿漆装嫩的嫌疑,相信不少心态跟不上年龄增长的人也有此困惑,于是开始刻意的跟随潮流,用“我接受新事物”来挣扎着证明自己不是“老古董”。

每个人身边总有那么几个人他们用着最新出的表情包,说着刚冒头的网络用语,却不知其中的含义,这真是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有的人将朋友圈设置成近三天可见,若你去问其原因,对方则一脸懵逼地告诉你:“没有什么特殊原因呀,这不是新出了个功能挺潮的,既然大家都在用那我也用上一用。”

你看,就有这么任性的人,他自己不知道什么原因亦没有什么目的,就是单纯地跟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4
不想被别人知道之前的自己。设置三天不可见的人一般都不愿意把自己过去的生活放在大家面前,只有近期日常会放。
第2个回答  2020-09-05
不是咋想的,只不过是懒得删前面的而已,我就是这样,一个朋友圈的保质期也就是几天没啥卵用的。
第3个回答  2021-02-05

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的人,是怎么想的,看看我分析的对不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