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谁?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2

在中国历史上,是秦始皇第一次创建了空前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二千多年以来,秦始皇也曾被大多数人视为暴君,人们批评他焚书坑儒、修长城、广建宫室,大兴土木;但也有人赞扬他为千古一帝,肯定他开统一之局、统一度量衡、奠定中华版图之贡献。那么,秦始皇究竟是暴君逐是千古一帝?对此.我们应从多个角度去探讨,客观地去评价他,还他一个真面目。

一、迷离身世,少年君王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数千年专制时代的第一位君临天下、叱咤风云的皇帝。六国养尊处优的君主娱妃、王孙公主、皇亲国戚无一不胆战心惊地揖首跪地、俯首称臣。然而,傲视天下的秦始皇内心却是异常脆弱,因为他对身世一直讳莫如深。

政(前259~前210),庄襄王之子。原名赵政,因为生于赵国,也因为唐司马贞在《史记·秦始皇本纪索引》中所说的秦与赵同祖,以赵城为荣,故姓赵氏,后更。有学者说是秦国秦庄襄王之子。但是,关于政的身世,还有另一种说法:吕不韦的私生子。对此,后人争议不休。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谁?是一个千古之谜。是谁制造了这个谜呢?恰恰就是太史公一一司马迁。

《史记》中记载,公元前259年,秦国进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的平原君向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求救。在魏、楚两国的协助下,赵国打败了秦国。依照惯例,秦国要从王子、王孙中选派一人到邯郸做人质,就这样,秦国异人被送到赵国做人质。异人到达邯郸时,有许多人围观,其中有一人见到异人后,说:此奇货可居!说这句话的人正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商人吕不韦。

吕不韦作为投机政治的商人,如果只是帮助一个落魄的工室公子册立为王位的继承人,就未免显得目光不够远大了。他的心计和智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很罕见的。因为他的出现,才孕育出千古一帝,才有了中国一统的历史,才有了后世引以为戒的秦朝血淋淋的暴政史,历史总是在故事的偶然性上给人类开个大玩笑。

吕不韦是卫国人,人称阳翟大贾,是靠做投机生意成为富商的,此次是从阳翟来邯郸,结果遇到了异人。吕不韦自然了解异人的身世,并且知道异人不得志。他知道深受安国君宠爱的华阳夫人无子,便打定主意,想办法让华阳夫人过继异人为子,若是太子安国君继位,异人也就能够名正言顺成为太子。那时自己就能够利用这些特殊的政治资本赚尽天下的财富。于是,吕不韦主动结交异人,并且还向他献金五百以供其生活之需。在赵国举目无亲的异人,突然得到吕不韦的百般照料,甚是感激,很快便和他结成了至交,倾吐自己内心的苦闷。

当时,吕不韦有一名姬妾,称为赵姬。赵姬原本是一个花楼女子,天生丽质不幸坠入红尘,后与吕交往,直至这位美女怀上了吕的骨肉,才被吕纳为妾。

吕于是引来异人,大开宴席,席上叫此女跳舞助兴。古语云酒是色媒人,子楚立即被迷住了,起身向吕不韦祝寿,言语中有将此女送给他的意思。

吕不韦心里顿时想对异人大怒,但自己为了异人已经压上了自己的全部家当,岂能为了一个女人而功亏一篑?况且赵姬已怀有身孕,据说吕不韦用了一种现在已经失传的医术暗中测得腹中是男胎。如果自己的儿子有可能成为秦国君主。那自己以后的地位就是无法估量了。吕不韦思来想去,最后还是把赵姬送给了异人。

赵姬嫁给异人后,深受异人宠爱,但是对自己已有身孕一事,从未透露过半点。十个月以后(直到公元前259年正月)异人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说也奇怪,恰好这一天是农历正月元旦,因此取名叫政,寄姓赵氏,这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历史证明:这个赵政,开辟了中国历史的—个新时代。

到了秦昭王五十年,赵政三岁的时候,秦国攻打赵国都城邯郸,攻势非常猛烈,赵国君臣焦急万分,主张杀掉子楚(异人)。子楚和吕不韦商议妥当,用六百斤黄金给负责监视他的官员,连夜逃亡至秦国军队中。等到魏国派军队来救赵国时,秦国军队回国,子楚就跟随着*顺利利的回秦国了。

《史记》和《资治通鉴》等史书中都有记载秦始皇为吕不韦的私生子。但是很多学者不同意这一说法,如明代王世贞《读书后记》怀疑《吕不韦列传》这段记载的真实性,提出两条理由:一是吕不韦为使自己长保富贵,故意编造自己是秦始皇父亲的故事,二是吕不韦的门客骂秦始皇是私生子以泄愤,而编造此说,郭沫若《十批判书》也怀疑吕不韦为秦王政生父之事,指出三个疑点:第一,仅见《史记》而为《国策》所不载,没有其他的旁证:第二,和春申君与女环的故事如同一个刻板印出的文章,情节大类小说:第三,《吕不韦列传》又有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之说,显然与上述故事自相矛盾,郭志坤《秦始皇大传》对郭沫若的三点质疑,作了针锋相对的批评。他以为,第一,《史记》的记载有不少为《战国策》所不载,没有旁证,照样保持《史记》的真实性:第二,春申君与女环的故事,出于《战国策?楚策》。《史记》所载的故事与此相类似,并不能否定《史记》记载的真实性,只能说明这种斗争手段,在当时是被不少政治上的风云人物所运用的,第三,并没有自相矛盾。司马迁说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献于子楚,此姬即为赵豪家女,完全说得通。

《史记》和《资治通鉴》认为吕不韦和秦始皇有父子关系的说法,其原因是:

其一,这样可以说明秦始皇不是秦王室的嫡传,反对秦始皇的人就找到了很好的造反理由。

其二,吕不韦采取一种战胜长信侯的政治斗争的策略,企图以父子亲情,取得秦始皇的支持,增强自己的斗争力量。

其三,解秦灭六国之恨。六国之人吕不韦不动一兵一卒,运用计谋,将自己的儿子推上秦国的王位,夺其江山,因此,灭国之愤就可消除。

其四,汉代以后的资料多认为政是吕不韦之子,这为汉取代秦寻求历史依据,他们的逻辑是,秦王内宫如此污秽,如何治理好一个国家,因此秦亡甚速是很自然的。

然而,也有人推测出政是不可能为吕不韦的私生子:

其一,从子楚方面看,即使有吕不韦的阴谋,但其真实的可能性也很渺茫。因为秦昭王在位时,不一定将王位传于子楚,更不能设想到子楚未来的儿子身上。

其二,从政的出生日期考虑,假若赵姬在进宫前已经怀孕,秦始皇一定会不及期(不到10个月)而生,子楚对此不会不知道。

其三,从赵姬的出身看,也大有文章4《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灭赵之后,秦王亲临邯郸,把同秦王母家有仇怨的,尽行坑杀。既然赵姬出身豪门,她怎么能先做吕不韦之姬妾,再被献做异人之妻呢?这样,就不存在赵姬怀上吕不韦的孩子再嫁到异人那里的故事了。

太史公最后的处理办法是:

一、将不可信的史料舍弃。

二、最可信的史料多用于本纪和表的撰述,秦始皇者,秦庄襄王子也。就是此一类。

三、信用度较低但又有保存价值的史料,则保留于列传当中,并暗含隐语,供识者品味。

为什么说献姬匿身一说有保留价值呢?因为子楚从吕不韦那里索得赵姬,大约是在秦昭王四十七年三月以前,此说中的怀孕时间虽然令司马迁怀疑,但他显然不敢否定特例存在的可能性。还有,另一种可能性也需要考虑,子楚索得赵姬后,可能会因某种原因间隔一个月没碰过她。赵姬怀m政时乃秦昭王四十七年,是年四月长平之战爆发,子楚可能因惊惧而生病,也可能被赵人囚禁。在这期间吕不韦与赵姬有染而孕,作为与囚犯无异的质子,子楚对此毫不知情确有可能。而此事在传播过程中也许发生了部分的信息失真,时间错动了?还有一个可能的佐证,秦破赵后,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是否杀人灭口呢?

对于秦始皇身世之谜,各有各的说法,也只有留于后人去推测了。

二、励精图治,统一中国

政继位后虽然贵为国主,但有名无实,所有国事大权都被赵太后独揽在手,凡事都得过问于她。这时相国吕不韦的野心越来越大,其权势也日益扩展。所有人都尊称其为国君长者的仲父虽然不再是巨商,却财力雄厚,仅家奴就有万人之众,成为当时天下第一大富翁和权臣,俨然另一个财权具备的皇下之皇。仅此他还不满足,为了使之名垂千秋扩大自己的影响,他又召集数千门客,让他们搜集史料,编写成了著名的《吕氏春秋》。

平定内乱

秦庄襄王子楚去世之时,赵姬正值而立之年,正是风花雪月的大好年华,孤衾独守,她岂甘孤孀的冷清岁月。守节数月后,便借商议国事为名,召吕不韦进宫。他两人原本就是夫妻,如今正好再续前盟,以娱其性。吕不韦也自恃功高,因而无所顾忌。从此,吕不韦与赵姬不是夫妻,胜似夫妻。司马迁记此事只用了两句话: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私通吕不韦。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

然而再高的墙也没有不透风的,赵姬和吕不韦的丑闻不久就在宫内外传开,人们添醋加油,说得丑陋不堪。吕不韦对此有了警觉,他深知政聪颖过人,且性格跋扈,又身居王位,万一被他知晓,自己就是有一万个脑袋怕也保不住。是也就有所收敛,不敢擅自进宫。赵姬寂寞难耐, *** 难禁,经常在夜间派人召他进宫取乐。吕不韦却有难言之苦,于是每当得到赵姬的召令时便借故推辞。后来,吕不韦经过深思熟虑,想出了一个金蝉脱壳之计:为赵太后找一个能替代他的男人。于是他找了个名叫的市井无赖,让他冒充宦官进宫,在净身时买通了执行的人,让这个假宦官进去供赵太后享乐。

身强力壮,精于房术,太后对他宠幸无比。不久,太后发现自己怀上了的孩子。她早已是寡居之人,半路又怀上了孩子,说出去还不丢死人了。最重要的是,若是被政知道了那还得了。于是为了避人耳目,太后假借占卦有凶兆,要暂避一段时间为由,搬出皇宫到大郑宫居住。在此,赵姬为生下了两个男孩。谬的权势也因太后的宠幸而日增,并被封为长信侯。由于与赵姬的特殊关系,一时成了政治暴发户,不仅家僮数千人,而且事皆决于。(《史记·吕不韦列传》)

另外,与朝中官员交往甚密,网罗了不少朝廷要职官员。如此一来,吕不韦和就给政政权构成了重大的威胁。政聪颖过人,对吕、后两党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但他颇有城府,喜怒不形于色。表面上看,政对吕、后党置若罔闻,实际上时刻刻在关注他们的活动并伺机铲除他们。

公元前238年,政年满22岁,按照秦国的旧制,要举行加冠礼,然后就可以亲政了。可吕不韦、两人处处给他出难题,以震慑他即将树立的威信。然而面对吕党和后党两大反动集团的习难与嚣张,胸怀大志的政泰然自若,不动声色,他成竹在胸若无其事般地按计划举行了加冠礼。

常言道:天高不为高,人心第一高。这谬见自己深得太后宠爱,又一连生了两个男孩,可日后若太后去世,政一定饶不了他,于是暗地里起了篡位之心。于是,就在政亲政不久后,谬就发动暴乱,准备杀掉政,夺取政权。结果被早有防备的政皇活捉,后处以车裂酷刑,并被灭了九族。他的同党被诛杀的有二十多人,牵连的多达四千多家,但政毫不手软。就连赵太后和缪的两个私生子也未能幸免,赵太后被减了俸禄,收回玺印,软禁在最远的雍宫域阳宫中。后经群臣劝说,葳政才把赵太后接回咸阳。

清除后党后,摆在蠃政面前的便是势力最为强大的吕氏集团了,政深知吕党才是他心头大患,不除吕党他就得时时刻刻面对政权陷落的威胁。政本打算乘谬案件诛杀吕不韦,一并清除吕氏集团。但是吕不韦辅佐先王继位的卓著功勋众所周知,如果操之过急,可能会坏事,因此政暂时没有动吕不韦。

就在除掉缪的第二年,赢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免除吕不韦相国之职,并将他赶出咸阳,而吕不韦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和反扑的机会。之后,政为避免吕不韦与其他国家串通作乱,派人给他送去绝命书,信曰: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家属徙处蜀!(《史记·吕不韦列传》)当时蜀地是流放地,犯人的去向,政这时下令让吕不韦去蜀,自有铲除其之意,并且让他带上自己的家眷,这已经很能说明一切了。收到信的吕不韦知道大难已近,于是饮鸩而死。

至此,吕、后两党彻底清除,公元前238年政正式亲政。

扫六国,统—中国

扫除政敌后,政便开始对东方的六国发动了战争。他继承了祖辈的基业,且发扬光大,本来他在清除反党时,就先发扬先王遗风,礼贤下士,广纳人才。当时的秦国人才济济。

从国内整体形势来说,从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的经济,军事都是其他六国不能匹敌的:但是,在战略上政继续奉行先王远交近攻的战略,凡此种种,秦国都已经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嬴政于是广招人才,起用了两个很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尉缭和李斯。这两个人物直到后来都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尉缭精通兵法,有很多建树。在臌政清除了吕不韦之后,尉缭来到秦国,并勇敢向秦始皇进谏,他提出贿赂各国要职官员使其内部腐败不堪,造成他们内部瘫痪无能,然后用武力将其征服。他的策略被赢政采用。政十分赏识尉缭,且对他非常尊敬和爱戴。在生活方面,也让尉缭与自己享有同样待遇。但尉缭认为:秦王蜂准长目,胸似鹰鹫,声如豺狼,这是无情无义、虎狼之心的明证。危难时他对人低三下四,卑躬屈膝,一旦得志就会翻脸不认人,无情地把人杀掉。对于我这么一个布衣出身的人,他也居然这样曲意奉承,将来秦国如能得天下,难保天下人不沦为他的奴隶。我不能在秦国久留。后来尉缭曾几次想逃跑,但羸政都设法将他挽留了下来拜其为国尉,也就是秦朝中央政府中三个最高行政长官之一,因而世人也称他为尉缭。那么,辍政为何会这般看重尉缭?其实,政的聪明就体现于此,他取天下之道也正是因为他能独揽人才。这里所讲的尉缭就是后来策划统一六国的人。

李斯是尉缭推荐给政的。公元前237年,秦国为了防止与消除六国向秦国派来的间谍,曾一度下过逐客令。后来,李斯上书劝阻,这就是著名的《谏逐客书》。结果,政欣然接受了李斯的这个意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政是一个非常善于用人之人,他重用奇才,遇事头脑清楚,并能礼贤下士,这可以说是他最可贵的一面,也正是他之所以能得天下的原因之一。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政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统一战争,李斯成为尉缭计划的具体执行者。

韩国是最先被灭掉的侯国,秦王十四年,即公元前233年,韩国割地称臣。3年后,秦国俘虏了韩王,灭掉了韩国。

然后攻打赵国,俘虏了赵王,公子嘉逃到了代郡(今河北蔚县),称代王。到秦王二十五年,代王也被俘,赵国最后灭亡。

秦王二十年,王翦领兵攻燕。在易水西面秦兵打败了燕、代联军。攻占了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西南部)。燕王逃往辽东郡。后来,燕王只得杀死了曾经派荆轲刺杀秦王的太子丹,把他的头献给秦军求和。秦王二十五年,燕国最后的一个王一喜被俘获,燕国也被灭了。同时,魏国也被秦军灭掉。

当年,秦国也不是没有吃过败仗,如秦王二十三年,攻打楚国的秦军因为兵力太少,被楚军打败。但是对于秦国来讲,一次失败并不会影响秦国的元气。稍作整顿之后,秦王又派老将王翦出征,并听从他的建议,给了六十万重兵。王翦用了3年时间,终于拿下了楚国。

最后灭掉的是齐国。齐国从一开始就没有认清自己的处境,在秦国先后对其他五国用兵时,齐国不但袖手旁观,并且还和秦国结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也会和其他五国一样。因此,齐国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等到秦王二十六年,五国都被灭掉后,齐王这才幡然醒悟,派兵准备抵御秦国,并与秦国断交,但为时已晚。秦国大将王贲在灭掉燕国后,奉政之命率军进攻齐国,一战俘获了齐王。

短短十年,秦王政消灭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政凭借着他的智能和武力统一了中国,但是,他的传奇故事如果没有那些勇将和谋士是无法变得精彩的,就像刘邦说汉之三雄一样三人虽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政也正是如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