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人 凌遯夫又谁了解

是安庆怀宁人

第1个回答  2011-03-06
姓氏渊源: 中国人的姓,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27位.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大姓中,董姓位居第29位。 -------------------------------------------------------------------------------- 一、姓氏源流 有三大支: 一支出自已姓: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相传颛顼(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的己姓(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之子陆终,陆终的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之后裔飂(音刘)有个儿子叫董父,相传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今山东定陶北县)侯,还赐他以董为姓氏,其后代亦以赐姓董为氏,董父也被尊称为董姓始祖。 一支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据《姓氏急就篇注》、西汉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春秋时,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即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其职责是“董督晋史”,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以官为氏,称董氏,这一时期晋国的都城在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一支出自少数民族及其他,匈奴及南蛮均有董姓。另外,据《董氏世谱》所载,帝颛顼的后代陆终有一子叫参胡,姓董,参胡的子孙便有以董为姓者。 -------------------------------------------------------------------------------- 二、繁衍播迁 据史料所载董姓的发源地在山东定陶北部、山西西南部、山东平原县一带三个地方。 秦汉时,董姓在今山西、甘肃、河北、河南较为集中。 另外,陕西,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阳、开封、杞县、信阳、灵宝等地也散居有董姓族人。 后在不断的繁衍过程中,甘肃、山东两地董姓发展成当地望族。 这一时期,据史书所载的董姓族人繁衍迁徙情况有:出自晋国太史一支的辛有后裔董狐裔孙董翳被封为翟王,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市城东延河东岸),后其子孙又迁居陇西(今甘肃临洮);西汉董仲舒为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其曾孙由广川迁至陇西,后人又迁往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百姓四处流散,大举迁往南方,安徽、江西、江苏、湖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均有董姓迁徙而来者。 隋唐时期,是董姓一大繁衍时期,唐代的《元和姓纂》记载董氏有四个郡望:即陇西、弘农(今河南灵宝)、河东、范阳(今河北涿州)。此外还有济阴(今山东曹县)。唐末,固始(今属河南)董氏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福建、广东又有董姓迁居者。 又唐代固始(今属河南)人陈元光父子开漳入闽及王潮、王审知入闽时都有董姓加入。宋元时期,金兵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的南下再度迫使董姓南迁,浙江余杭一带此时出现董姓族人。从清康熙年间开始,董氏有族人陆续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董姓这一时期可谓遍布海内外了。今日董姓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 郡望堂号 董姓郡望主要有陇西郡、济阴郡等,其中以陇西郡最旺。 1、陇西郡,战国时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三国时治所在襄武(今甘肃陇西南); 2、济阴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 堂号有:“陇西”、“直笔”、“良史”、“豢龙”、“正谊”、“三策”等。� 宗族特征 1、纵观董姓名人,可以看出董姓是一个多武夫将帅和画家的姓氏,忠臣良将辈出,在历史舞台上争相竞妍,各展风姿。 2、董姓字行辈份层次分明,特征显著,如董贻玖所修《董氏族谱》中载有湖南一支字行为:“名初怡世业,继序振家声,祖泽由来远,诗书裕后昆。”又董德庵所修《董氏宗谱》中载有河北一支为:“维士生亨,初伯叔仲,汝文继夭,圣国祯祥。 -------------------------------------------------------------------------------- 三、历史名人 董 狐:春秋时晋国史官,被当时的孔子誉为"良史"的史官,是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董姓名人。 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枣强县东)人,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以"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学体系。提出"天人感应"说和"三纲五常"说。 董安国:西汉内史,曾著农书十八篇。董忠: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西汉时被封高昌侯。 董宣: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时以秉公执法,廉洁奉公著称于世,有“卧虎令”和“强项令”之称。 董 贤:云阳(今陕西淳化)人,西汉大司马。他22岁时就被哀帝宠幸,官至大司马,操纵朝政,其家族在当朝显赫一时。 董小宛:著名才女,为秦淮河"八大名妓"之一。容貌俏丽,善书画,通诗史,后来嫁给清代著名文学家冒襄为妾。 董邦达:著名画家,人称清代画中十哲之一。 董 源:五代南唐画家。用披麻皴法画山水,平淡天真,后又巨然承其风格,并称"董巨",为五代,北宋间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董解元:金朝时戏曲家。他根据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为后来元曲作家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准备了条件。 董卓:东汉末陇西临洮(今甘肃氓县)人,字仲颖。189年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挟献帝西迁长安,自为太师,后为王允、吕布所杀。 董昭:定陶(今属山东)人,东汉时曹操谋士。 董王己:陈留(今河南开封县东南)人,东汉屯田都尉,著名女诗人蔡文姬之夫。 董正:东汉时番禺(广州)人,以雅性高洁,累辟不仕为世人敬仰。 董昌:东汉浙江余姚人,官至蜀郡太守。 董遇: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三国时任曹魏大司农。 董厥:义阳(今河南桐柏县东)人,蜀汉时任职尚书令,被称为“良士”。 董和:三国时南郡枝江(今属湖北枝江),蜀汉时与诸葛亮协力辅佐蜀后主,居官20余年,死时家无檐石之财;其子董允,蜀后主时任黄门侍郎,颇得诸葛亮信任,常谏诤后主过失. 董奉: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三国时神医,为人治病不取钱,治愈者使裁杏树,数年达万株。后人用“杏林”颂赞医者,即出于此。 董景道: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西晋经学大师。 董征:南北朝时顿丘(今河南清丰南)人,曾官至平东将军。 董僧慧:姑熟(今安徽当涂)人,南朝萧齐之义士。 董展:隋代汝南人,长于作画,与展子虔齐名,又雅号:“智囊”。 董纯:隋代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以功进位上开府、拜柱国、爵郡公。董庭兰:陇西(今属甘肃)人,唐代宰相、琴家,以善弹《胡茄》而扬名。 董源: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五代南唐画家,擅画秋风远景,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潇湘》、《夏山》、《溪岸》等。董枢:河北元氏(今河北石家庄附近)人,北宋任职西京留司御史台。 董槐:今安徽定远人,南宋时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被封许国公。 董俊:藁城(今属河北)人,元朝大将。 董其昌: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书画家、书画理论家、鉴赏家,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传世作品有《烟江叠嶂图》、《潇湘白云图》、《夏木垂阴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 董邦达:浙江富阳人,清代著名画家,被誉为清代画中十哲之一。 董海川:河北省文安县人,生于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2年)逝于光绪九年(公元1882年),曾在清朝肃王府作拳师,传说其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创立了八卦掌。 董必武:黄安(湖北红安)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董振堂:河北新河人,宁都起义领导人之一,原在国民党任职,后起义投奔共产党,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等职。 安徽的董氏家谱有: 10334【安徽泾县】广川董氏宗谱五卷 (民国)董德庵编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八册 北图 历史所 注:卷端作《泾川城北董氏重修宗谱》。 10335【安徽石台】广阳查氏宗谱四卷 (清)董庭辉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活字本 四册 安徽图 10336【安徽】桐城董氏宗谱二十卷 (清)董治勋等辑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崇本堂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10337【安徽太湖】皖江大湖董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末一卷 (民国)董思臻等纂修 民国二十六年(1947)正谊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10334【安徽泾县】广川董氏宗谱五卷 (民国)董德庵编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八册 北图 历史所 注:卷端作《泾川城北董氏重修宗谱》。 安徽董氏一支字辈:“其发本邦安业克勤余香”。 安徽萧县董氏字辈:“正宜祥克永明道福开昌诗书鸿经济忠孝誉文章”。 安徽定远董氏字辈:“四开学永正长青”。 安徽太湖董弯董氏字辈:“师继以善长发其强”。 安徽利新张村镇董营村董氏字辈:“明宗珠文保兴化”。 安徽无为董氏一支字辈:“长兆先训维德科明”。 安徽无为董氏一支字辈:“生成有大本勤学必广前传家兴事业积德游人羡”。 安徽安庆董氏字辈:“必文为延嗣重柏有万春洪烈传广承显祖德光明学玉经邦泽曾高桓国材□□□□□景云自天开”。 安徽淮北董氏字辈:“万化景运宏昌履端启发德义信敬澄谊明道训守先圣良玉碧青军振民丰金龙升晨”。 安徽濉溪县四铺乡董氏字辈:“光明俊秀福寿恒昌传家宝善 安徽省董氏字辈 安徽董氏一支字辈:“其发本邦安业克勤余香”。 安徽董氏一支字辈: 学 金 文 怀 玉 吉 明 长 久 安徽董氏一支字辈:支 学 先 人 大 长 照 万 世 贤 安徽董氏一支字辈:龙、光、吉、善、功、宜、后 安徽(从江西迁入)董氏一支字辈:常照万世 安徽萧县董氏字辈:“正宜祥克永明道福开昌诗书鸿经济忠孝誉文章”。 安徽泾县夏浒董氏字辈:传承祖光 思明大学。 安徽蚌埠怀远(四百年前 从山东般过来的)董氏字辈:四、 学、 金、 文、怀 、玉、吉、明、长、久。 安徽定远董氏字辈:“四开学永正长青”。 安徽太湖董弯董氏字辈:“师继以善长发其强”。 安徽太湖董氏字辈:师继以善 长发其强 安徽利新张村镇董营村董氏字辈:“明宗珠文保兴化”。 安徽利辛董氏字辈:凤、金、学、保 安徽无为董氏一支字辈:“长兆先训维德科明”。 安徽无为董氏一支字辈:“生成有大本勤学必广前传家兴事业积德游人羡”。 安徽铜陵董氏字辈: 光 明 学 大 成 安徽安庆董氏字辈:“必文为延嗣重柏有万春洪烈传广承显祖德光明学玉经邦泽曾高桓国材景云自天开”。 安徽安庆市董氏(从安庆市怀宁县茶岭镇范塘村祭庄迁来)辈分排序是:必文为延嗣,重柏有万春,洪烈传广承,显祖德光明,学玉经邦泽,曾高桓国材,……景云自天开。 安徽淮北董氏字辈:“万化景运宏昌履端启发德义信敬澄谊明道训守先圣良玉碧青军振民丰金龙升晨”。 安徽淮北董氏字辈:东北大学士政宜祥克永道福来春。 安徽临泉(山东枣庄迁来)董氏字辈:“春、文、怀、克、志、修” 安徽淮北董氏字辈:景、运、宏、昌、履、端、启、发、德、义、信、敬、澄、谊、明、道、训、守、先、圣、良、玉、碧、青、军、振、民、丰、金、龙、升、晨 安徽濉溪县四铺乡董氏字辈:“光明俊秀福寿恒昌传家宝善”。 安徽巢湖的董氏字辈:“紫大迎朝,国政恒新(以上是音),常照先训,维德科明,船家善道,允水能承”。 安徽巢湖董氏字辈:兆先训维德 安徽巢湖董氏字辈:“长兆先训维德科明” 安徽芜湖市芜湖县陶辛董氏字辈:良、仕、可 安徽泗县的大董村和林董村的辈分排序是一样的:尚 兆 广(夫) 存(维) 丙 安徽肥西县董岗董氏字辈:……志(智)学先仁(人)大,常昭万世贤,继承维远业…… 安徽庐江董氏字辈:大、昌、照 安徽六安霍邱董氏字辈:学玉金邦策(册) 安徽六安市董氏字辈:玉,字,常,健,凤,国,恩,有,事(斯),年。 安徽亳州(清代的时候从山东或是山西搬过来的)董氏字辈:建 春 振 廷 月 昌 绍 纪(际) 安徽合肥董氏字辈:立、本、传、道、德。 安徽合肥董氏字辈:支 学 先 仁 大 长 柏(绍)万 世 贤 安徽肖县(从山东逃荒到安徽的,堂号是,江都堂)董氏字辈:希,相,玉,清 安徽涡阳董氏字辈:学 梁(甫)文 金 继(汉) 步 开 立 安徽阜阳界首董氏字辈:瑞、连、西、金、玉、满、堂、红。 安徽太和县肖口董氏字辈:镇董庄董氏字辈:荣、怀(金)、如(国)、玉、学、现、新。 安徽舒城董氏字辈:维尔崇中大,雨道必思先,学士吾成本,永荣康世宁。 安徽皖西南一带(祖籍是陇西郡)董氏字辈:原籍鄱阳老派:晋献初国正,相生有万千。居太湖老派:福寿仑陵大忠,孝可全传平秩。清初加定新派:国家光盛,启运安邦,思继以善,长发祺祥,承宗法祖,世代贤良,克守先绪,芳声永扬。七届重修加定新派:皓气冲霄汉,文章贯斗牛,仁义礼智信,道德广延流。
相当荣幸!我也是安庆怀宁董氏一员~我的辈分正排到“玉”,我的字是:玉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