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文言文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7

1. 《聂师道,歙人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题。

(9分,每小题3分)聂师道,歙人。少好道。

唐末,于涛为歙州刺史,其兄方外为道士,居于南山中,师道往事之。涛时诣方外,至于郡政,咸以咨之,乃名其山为问政山。

吴朝以师道久居是山,因号为问政先生焉。 初,方外在山中,郡人少信奉者。

及师道至,瞻信日众。师道与友人同行,至一逆旅,友人苦热疾,村中无复医药。

或教病者曰:“能食少不洁,可以解。”及疾危困,复劝之。

病人有难色。师道谕之曰:“事急矣,何难于此,吾为汝先尝之。”

乃取啖之。人感其意,乃食,而病果立愈。

后给事中裴枢为歙州刺史,当唐祚之季,诏令不行。宣州田頵、池州陶雅举兵,围之累月,歙州频破之,后食尽援绝,议以城降,而城中杀外军已多,无敢将命出者。

师道自请行。枢曰:“君乃道士,岂可游兵革中邪?请易服以往。”

师道曰:“吾已受道法科教,不容易服。 ”乃缒之出城。

二将初甚怪,及与之语,乃大喜曰:“真道士也。”誓约已定,复遣还城中。

及期,枢适有未尽,复欲延期,更令师道出谕之。人谓其二三,咸为危之,师道亦无难色。

及复见二将,皆曰:“无不可,唯给事命。”时城中人获全,师道之力也。

吴太祖闻其名,召之广陵,建紫极宫以居之。 一夜,有群盗入其所止,至于什器皆尽取之。

师道谓之曰:“汝为盗,取吾财以救饥寒也,持此将安用邪?”乃引于曲室,尽取金帛与之,仍谓曰:“尔当从某处出,此无巡人,可以无患。”盗如所教,竟以不败。

后吴朝遣师道往龙虎山设醮,道遇群贼劫之,将加害,其中一人熟视师道,谓同党曰:“勿犯先生。 ”令尽取所得还之,群盗亦皆从其言。

因谓师道:“某即昔年扬州紫极宫中为盗者,感先生至仁之心,今以奉报。”后卒于广陵。

时方遣使于湖湘,使还,至某,见师道,问之曰:“何以至此?”师道曰:“朝廷遣我醮南岳。”使者以为然。

及入吴境,方知师道卒矣。---------【宋】吴淑《江淮异人录》15、下列各项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师道与友人同行,至一逆旅 逆旅:旅店B、围之累月,歙州频破之 破:被攻占C、人谓其二三,咸为危之 危:以……为危,意动用法D、有群盗入其所止 止:居住16、下列各项中,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而——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人感其意,乃食,而病果立愈B、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汝为盗,取吾财以救饥寒也C、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 吴太祖闻其名,召之广陵D、于——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时方遣使于湖湘,使还17、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聂师道出家为道士之后住在终南山,刺史于涛经常到山里向他咨询政务,因此将这座山唤作“问政山”,管聂师道叫“问政先生”。

B、聂师道为救家乡一城的百姓,挺身而出,志愿担当请求投降的使者,后来又冒着更大的危险二次出使请求延期,最终保全了无数百姓。C、五代十国时的南吴太祖杨行密听说聂师道的名声,请聂师道到南吴的都城广陵(今扬州),建造了一座道观叫紫极宫给聂师道住。

D、吴国出使湖南一带的使者在路上遇见聂师道,聂师道说吴国派他到南岳去祭祀,等使者回到广陵,才知道聂师道此前已经在广陵去世。这一段记述的意思是说聂师道已经成仙了。

五、古诗文运用。(共18分)18、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9分)(1)师道曰:“吾已受道法科教,不容易服。”(3分)(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3分)(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3分)19、用斜线(/)为下面语段断句。

(3分)累 月 独 处 一 室 萧 条 取 云 霞 为 侣 伴 引 青 松 为 心 知 或 稚 子 老 翁 闲中 来 过 浊 酒 一 壶,蹲 鸱 一 孟, 相 共 开 笑 口 ,所 谈 浮 生, 闲 话 绝 不 及 市 朝 。 客 去 关 门 ,了 无 报 谢, 如 是 毕 余 生 足矣。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17。 A 于涛请教的是自己的哥哥于方外,管聂师道叫问政先生的不是歙州官员,而是南吴朝廷。

18、⑴.聂师道说:“我已经接受了道教的戒律,不能够换俗家人的服装。”( “受道法科教”1分,“易服”1分,句子通顺给1分)⑵ 对老者,使他们安逸;对朋友,信任他们;对年轻人,关心他们。

⑶士人不可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担子不是很沉重吗?19、累月独处/一室萧条/取云霞为侣伴/引青松为心知/或稚子老翁/闲中来过/浊酒一壶 (3分)(参考译文:几个月独自住着,满屋子萧条,拿云霞作为伴侣,用青松作为知心朋友;有时有小孩子、老人在空闲的时候来,一壶酒,蹲坐着,互相很开心,所有的平淡的生活、悠闲的话语,都没有关于朝廷的,客人离开了,关了门。

像这样过一生很满足了。)。

2.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B “佃客”为名词,作“为”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D;“之”为代词,作宾语,其后断句,排除C.句子翻译为:以小民的身份服役隶属的成为佃户,役使他们如同奴隶,有的豪强有几十户佃户,凡是租税徭役或征收各种费用,都由佃户承担.当时有人说李顺造反,都是这种依附的民户聚集而成,请求朝廷挑选这些民户中的人作为三耆长轮流管理,有功劳就任命为官,朝廷下诏刘师道出使两川讨论这事(2)C “土地、户籍”为户部所掌管.(3)C “要求朝廷派曹利用等人调查”错,原文为“诏曹利用、边肃、阎承翰诣御史府推治之”,应是朝廷派曹利用等人调查.(4)①既:已经,…之后;落:取消;预:参加.句子翻译为:刘几道考中之后,事情泄露,朝廷下诏将他从名册中取消,永远不得参加科举.②剖、析:处理;烦:繁难;滞:拖延;案:事务.句子翻译为:长沙是湖、岭一带的都市,(刘师道)处理繁难和拖延下来的事务,桌上没有遗留的答案:(1)B(2)C(3)C(4)①刘几道考中之后,事情泄露,朝廷下诏将他从名册中取消,永远不得参加科举.②长沙是湖、岭一带的都市,(刘师道)处理繁难和拖延下来的事务,桌上没有遗留的.参考译文:刘师道,字损之,开封东明人.雍熙二年考中进士,最初担任和州防御推官,历任保宁、镇淳二镇从事,共十年.王化基、吕祐之、乐史向朝廷举荐他,提升为著作佐郊,才一个月,恰逢考核,又升为殿中丞,出朝担任彭州知州,加官监察御史.转运使刘锡、马襄报告他的政绩,被召回京城.恰逢浦洛战败,奉朝廷命令弹劫白守荣等人,结案,太宗奖励他的勤勉,当面赏赐绯衣与鱼符袋.川峡的豪强有很多依附他们的人家,以小民的身份服役隶属的成为佃户,役使他们如同奴隶,有的豪强有几十户佃户,凡是租税徭役或征收各种费用,都由佃户承担.当时有人说李顺造反,都是这种依附的民户聚集而成,请求朝廷挑选这些民户中的人作为三耆长轮流管理,有功劳就任命为官,朝廷下诏刘师道出使两川讨论这事.刘师道认为轮流派人管理会使争斗之事增多,委任职衔又使民户加重受害,当廷上奏认为不妥,最终停止这么做.改任祠部员外郎,出朝担任京东转运使.真宗继位,晋级为度支.咸平初年,范正辞推荐他可以担任地方长官,调任润州知州.入京报告漕运之事,特升为司封,改任工部郎中.提拔为枢密直学士,掌管三班.不久提拔为代理三司使,跟随皇帝到澶渊.刘师道的弟弟刘几道,参加进士考试已被礼部上奏名字,将要举行廷试,按新近的规定全都要将试卷糊封姓名再考评等级,陈尧咨担任考官,教刘几道在试卷中暗加记号.刘几道考中之后,事情泄露,朝廷下诏将他从名册中取消,永远不得参加科举.刘师道坚持要求申辩,朝廷下诏曹利用、边肃、阎承翰到御史台调查这件事.(刘师道)因言语虚假,被贬为忠武军行军司马,陈尧咨被免去所担任的官职,贬为郓州团练副使.因郊祀恩赐,起用为工部郎中、复州知州,改任秀州知州.大中祥符二年,凭着兵部郎中的身份任潭州知州,升任太常少卿.刘师道对政事很勤奋,所到之处很有名声,官吏百姓敬畏爱戴.长沙是湖、岭一带的都市,(刘师道)处理繁难和拖延下来的事务,桌上没有遗留的.任职期满,又加官枢密直学士,改为左司郎中,留任一期.大中祥符七年,刘师道突然发病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刘师道生性刚直崇尚气节,善于谈论时势,与人交往诚实厚道.善于写诗,常和杨亿等人唱和,当时受到好评.。

3. 汉明帝尊师文言文阅读答案

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诸生或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

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为侍中。 注: 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⑤〖爵士〗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此为病情。⑦〖嗣〗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太师在是( ) 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 拥经而前( ) 抚荣垂涕( ) 2.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B.帝以郁为侍中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以其境过清 C.良久乃去 D.而悉以租入与之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乡为身死而不受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汉明帝尊师的启示 ? 答案: 1.这里;全部;走上前;眼泪 2.C 3.每当桓荣患病,汉明帝就派使者去慰问。 3。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规范。其本质是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

对青少年进行尊师重道教育,这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古往今来,尊师重道,已成传统,代代相传。

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为确立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国家决定从1985年起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从199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以法律手段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对中国牢固树立尊师重教、尊师敬长的良好社会风尚将起到重要的稳定的保障作用。

4.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①(有删节)阅读答案及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①(有删节)柳宗元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②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数州之犬,皆苍黄③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④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 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今书来,言者皆大过。

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 苟亟来以广是道⑤,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则幸矣。

宗元复白。【注释】①本文是作者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

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 返回京城后,又写信给柳宗元,要求拜师。

②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比“子”更亲切。③苍黄:同“仓皇”,惊慌失措的样子。

④假而:假如⑤苟亟来以广是道: 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2。下列各句加横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

仆自卜固无取 卜:占卜B、犯笑侮,收召后学 犯:冒着C。 被南越中数州 被:覆盖D。

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 中:心中3.下列划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因抗颜而为师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B。

至无雪乃已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 若定是非以教吾子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D。

其为不敢也决矣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 。 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项是( )(3分)A。

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 B。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C。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 或师焉,或不焉5。

下列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3分)A。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B。

不拘于时,学于余C。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6。 对上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在这封书信中,柳宗元首先说自身条件差,够不上当老师的资格,婉言谢绝了韦中立“欲相师”的请求。当然,这不过是他的谦虚之辞,并不是他拒绝的真正原因。

B。 接着,作者从师道衰落的历史谈到目前的情况,举韩愈“抗颜而为师”受到嘲笑打击为鉴,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说明师道之衰,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

C。 柳宗元说,已经陈列了中立想看的全部文章,并不是想炫耀,只是想看看中立是不是真的喜欢他的文章;还提到,从中立的来信可知,中立对作者文章的过誉,只是中立特别喜欢的缘故。

D。 最后柳宗元提出采取老师之实,不必讲求师之名的办法,这样既可以免遭嘲笑攻击,又能达到行师道的目的。

7。翻译:(9分)(1)(3分)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分)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分)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原文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衔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

居南中九年,增脚气病,渐不喜闹。岂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騒吾心 则固僵仆烦愦,愈不可过矣。

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

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

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廷,荐芴,言于乡士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怃然。

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耶 ”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 独为所不为也。

今之命师者大类此。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 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着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

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敎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

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

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 远乎 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

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苟》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騒》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着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

凡若此者,果是耶 非耶 有取乎 抑其无取乎 吾子幸观焉,择焉,有馀以告焉。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 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怪,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

宗元复白。

6.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翻译

译文: 二十一日,宗元告白:承蒙您屈辱地来信想拜我为师,我的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业也非常浅近,检点其中,没有值得别人师法的地方.虽然常常好发表一些言论,写一些文章,但很不敢自信.想不到您从京师来到这蛮夷之地,我有幸被您认为可以取法.我自己估量自己,实在并无可取之处,也不敢当别人的老师,当一般人众的老师我尚且不敢,何况是当您的老师呢? 孟子曾经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不去拜老师.当今之世,便不曾听说有谁要作别人的老师,有这种想法,人们便总是七嘴八舌地嘲笑他,认为他是个狂人.只有韩愈不顾流俗,顶着世俗的嘲笑和侮辱,收召后辈学生,还写了《师说》 这篇文章,并态度端正地做别人的老师.世俗之人果然群聚而以为怪事,纷纷咒骂,添油加醋地污蔑诽谤.韩愈因此而得到了“狂”的名声,居住在长安城中,连饭都来不及做熟,便急切地避开别人的诽谤而东去任洛阳令了,象这样的情形,已经发生不止一次了. 屈原曾经作赋说:“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我过去听说庸和蜀地以南的地区,经常下雨,很少见到太阳,太阳一出来,狗便狂叫不止,我当时认为这样说有点过份了.六七年前,我被贬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有幸赶上大雪越过五岭,覆盖了南越中的好几个州.这几个州中的狗,都仓皇地狂叫着乱咬乱跑,好几天都是这样,一直到雪消完后才不叫,这样我才知道以前听说的蜀犬吠日的事是真的.现在韩愈既然把自己当成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这样想难道不是令人难堪吗?不仅我会感到难堪,您也会受到连累.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什幺过错吗?狂咬乱叫的只是那些狗罢了.您揣度一下今天天下的人能不象蜀地的狗那样乱咬乱叫的能有几个人?而谁又敢于在众人面前显露自己,而招惹来喧闹,叫人怒怪呢? 我自从因罪被贬以来,更加少用心思,在南方住了九年,多了脚气病,逐渐不喜欢吵闹,怎可让那些唠叨不休的人,不分早晚常在我耳边讲些我不喜欢听的话,来干扰我平静的心呢?(此段有少) 又听说古时候重视加冠礼,用来要求成人之道,这是圣人所特别注重的礼节.数百年来,世人不再举行.近来有孙昌胤这个人,独自下定决心,振奋精神,举行此礼.行过礼后,隔天上朝,到了外庭,把芴板插入绅带,向众官员们说:「我的儿子行完冠礼了.」听到的人都非常诧异的样子.京兆尹郑叔则生气的放下笏板,退后站住说:「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廷上的人都大笑.天下的人不去指责郑叔则行为的不是,而称赞孙昌胤作为的得当,为什么?因为他做了别人不愿做的事.现在自命为师的人,大都和这情形相同. 你德性孰厚,文辞精深,所写的文章,都气势广大,有古人风貌,就算我敢当你的老师,又能增长你什么呢?假如是因为我的年纪比你大,闻道着书的时候不比你晚,真的想和我交换心情,那我当然愿意把所知道的都告诉你,你姑且自己选择,认为可取的就采取,认为不可取的就弃去,这样就可以了!假如要立下是非来教你,我的才学不够,又害怕前面所说的,那我是一定不敢的了. 你先前所想见我的文章,已经全部奉上了,并不是用来向你炫耀的,姑且只是想看看你的反应(态度),真正的好恶如何?现在来信,说得都太过夸赞我了.你当然不是喜欢随便阿谀别人的人,只是太爱护我才如此罢了. 从前我年轻时,写文章,力求文章精妙.长大后,才知道文章是用来阐明圣道的,因此不是随便以写的华丽鲜艳,讲究辞藻,和声律的夸饰就认为是最会写文章的.以上我所叙述的,都自认为接近圣道,却不知果真离道近还是远呢?你喜好圣道,而肯定我的文章,或许我的文章离道不远了. 所以我每次写文章,从不敢以轻乎随便的态度写作文章,害怕文章轻率而没有思路,害怕文章松散而不谨严,从不敢在思路不清的时候写早,害怕文章不明断而又杂乱,从不敢以骄矜之心写作文章,害怕显现高傲骄狂的意味. 收敛文辞是要文章含蓄,发挥文理是要文章明晰,疏通文章是要文章畅达,剪裁全文篇章是要文章简洁;激扬是要文章轻清,凝聚是要文章稳重,这是我用来辅佐护卫圣道的方法.根源尚书,以求质朴;根源诗经,以求恒久;根源礼书,以求合宜,根源春秋,以求明断,根源易经,以求变化,这是我寻求圣道的根本.参酌谷梁传,以磨砺文气,参酌孟子、荀子,以畅达条理;参酌庄子、老子,以活泼思路;参酌史记,以显精炼,这是我多方推求,融会贯通后,用来写文章的方法. 这些意见,到底是对呢?还是不对呢?有可取之处呢?还是没有可取之处?你姑且看看做一番选择,闲暇时告诉我.假如急着想要推广圣道,你没有收获,我却有所得,又何必称我老师呢?取其实际,不要虚名,免得招惹越蜀的群狗惊怪乱叫,而被外廷的官员讥笑,这样就最好了.宗元再向你说明.。

7. 师旷论学古文阅读答案

师旷论学》原文为: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可译成白话文如下: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道理呢?”

师旷说:“像我这么个瞎了眼的臣子,怎敢跟君王开玩笑?我曾听说:少年时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中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晋平公说:“你讲得好啊!”

相似回答